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中试卷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中试卷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最新】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中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白酒挥发 C.森林失火 D.树枝折断2.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A.红磷B.木炭C.细铁丝D.蜡烛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味B.振荡试管C.贮存气体D.倾倒液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金刚石、大理石组成上都含有碳元素B.在化学反应中镁条燃烧是吸热反应C.空气中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氮气D.V1mL水和V2mL酒精混合得V3mL溶液:V1+V2=V35.蓝宝石的主成分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为A.Al2O3B.CuO C.Fe2O3D.Mg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7.“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单质8.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铝:AL B.氯化钠:NaCl2C.硫酸铜:CuSO4D.四氧化三铁:O4Fe3 9.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A.氧气与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B.酒精与白酷:闻气味C.铜绿与二氧化锰:看颜色D.硬水与软水:石灰水1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A B.B C.C D.D11.【最新】1月,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一套具有超强水处理净化能力的装置,下列关于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物C.硬水通过煮沸可降低硬度D.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12.下列实验室药品的保存或取用方法正确的是A.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中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C.任何固体药品均必须用镊子夹取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应放回原瓶13.下列实验室药品的保存或取用方法正确的是A.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中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C.任何固体药品均必须用镊子夹取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应放回原瓶14.如下图所示的4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B.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C.常温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D.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15.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16.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A.Cl B.O2-C.D.17.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C.让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D.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18.用“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水分子的是A.B.C.D.19.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当一铜块的所有原子都被移出之后,该铜块的质量只减少一部分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0.图a是两种元素的信息,图b是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a方框右上角横线上应填写NAB.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图b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9D.氯元素与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Cl21.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 X 10-26kg,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 X 10-26kg,一种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 X 10-27kg,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原子质量数值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B.铁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9.288 X 10-26kgC.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于,1.993 X 10-26kg /1.67 X 10-27kg所得到数填D.通常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千克”为单位22.维生素A1其化学式为C20H30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A1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B.维生素A1是由20个碳元素、30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C.维生素A1是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D.维生素A1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23.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仅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示是()A.B.C.D.24.化学概念间有如右下图所示的部分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氧化物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二、填空题25.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符号或名称,注意格式规范。

(1)2个氧分子_________;(2)NH4+的名称是_________;(3)3个铜原子_________;(4)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5)硫酸铝___________;(6)2H2O______________;(7)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8)标出K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26.请用线段连接A组和B组有对应关系的两列间的点(每个点只能连接1次)。

三、简答题27.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 镁粉在空气中燃烧;____;常用镁粉制_____。

(2)加热铜绿: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加热碳酸氢铵固体:________;保存方法是_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________;如右图:将干燥CO2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

28.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性质比较稳定。

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查阅资料:①将新制的浓度5%的双氧水加热到65℃时就有氧气产生,加热到80℃时就有较多氧气产生。

②若在相同质量5%的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请根据上图回答问题:(1)请你写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

(2)小晨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小柯利用催化剂使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若要控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速率,可以将装置丙作如下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相同质量5%的双氧水,图丁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

___________ (假定两种方法过氧化氢均完全分解)(5)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在该反应中可以重复使用,理由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可采取___________的方法,予以回收利用。

(6)如果用下图的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口导入(填“m”或“n”)。

四、推断题29.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B是氧化物,G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试推断:(1)写出物质的名称:A:_____;E: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_______(填物质名称)检验H气体的存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五、实验题30.实验室有下列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②的名称:_____.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堵住右侧导气管,_____,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的水,若观察到分液漏斗末端出现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3)若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了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正确的操作是:_____,其中块状固体大理石应放置在_____处(填“A”或“B”),一段时间后,需停止反应,其操作是_____.(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于验证蜡烛燃烧产物的实验,最好选用收集装置为_____填序号);如何判断该装置已收集满氧气_____.六、综合应用题3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下图是水发生甲、乙两种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

①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变化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

请回答:①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②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m(C): m(H): m(O): m(Na)=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则摄入钠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g,比食用相同质量的食盐(NaCI)摄入钠元素少________g。

(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白酒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森林失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树枝折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选择C考点:变化的分类2.A【详解】A、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物是固体,装置内红磷燃烧消耗尽氧气,瓶内气压减小,水吸入装置的体积数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数,故A正确;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容器内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错误;C、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D、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反应装置中虽然消耗了氧气,却又产生了新的气体,容器内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