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影(DOC10)(1)

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影(DOC10)(1)

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影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既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资产负债配置及风险管理等
方面带来了挑战,更为其业务发展、盈利空间的增长以及国际化进程加快等
各方面带来了机遇,关键在于商业银行自身能否通过加快改革来应对挑战,
抓住机遇。
我国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为核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已经实
行了一年半,实践表明,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资产负债配置以
及业务发展等均有较大的影响,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外汇资本金缩水

目前境内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金的来源主要有三类,且均以美元计价:一
是在境外资本市场通过公开发行上市募集的外汇资金:二是由境外战略投资
者认购部分股权形成的外汇资本金:三是通过外汇储备注资方式形成的外汇
资本金。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5年4月吸收了中央汇金公司注入的150
亿美元的外汇资本金,2006年初与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三家
境外战略投资者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获得总计37.82亿美元的外汇资
本金,随后于2006年10月通过IPO在H股市场筹资约160亿美元外汇资
本金。

随着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频率及幅度加大,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金不同程
度地缩水,对资本充足率和经营绩效带来了不利影响。例如中行、建行和工
行3家商业银行累计接受了600亿美元的储备注资,截至2006年12月12
日,人民币兑美元较汇改前累计升值约5.37%,外汇资本金折算为人民币资
本缩水了约355亿元人民币。外汇资本金保值成为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及银行间外汇期货、期权市场的
发展,商业银行回避汇率风险的渠道也增多了。

外币负债结构改变

近来,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所强化。受此影响,企业外汇存款和
居民外汇储蓄存款增速都出现大幅下滑,甚至在2006年二季度出现负增长
(见图1)。居民外汇储蓄存款比企业外汇存款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敏感性更
高,主要原因是企业必须保持足额外汇存款以满足日常生产和经营需要。

另一方面,汇率改革又使人民币的汇率弹性加大,客户对冲风险、套期
保值并提高收益的需求因此增加,商业银行代客外汇衍生品交易逐步活跃,
为银行间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亦为商业银行
开发外汇理财产品、稳定外汇储蓄存款带来机遇。例如,2006年4月份出台
的QDII外汇政策就为境内居民和银行开拓了新的投资渠道。

资产风险加大

受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加快及升值预期强化影响,近年来境内外汇贷款需
求持续旺盛,外汇贷存比攀升,外汇资金流动性风险加大。2006年三季度末
外汇贷款余额1615.22亿美元,同比增幅达19.34%,同期外汇存款却增长乏
力,境内外汇贷存比持续攀升 (见图2、图3),外汇资金短缺加剧。


人民币升值预期还导致外汇贷款结构不合理,中长期现汇贷款占全部外
汇贷款的比重过高,已由2003年一季度末的35.63%升至2006年9月末的
49.01%,而短期现汇贷款则由30.89%降至 25.95%。目前银行外汇资产向贷
款集中、贷款又向中长期贷款集中的趋势无疑加剧了外汇资金短缺。

削弱盈利能力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加快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导致境外资金入境量增

加,客观上加剧了境内流动性过剩。截至2006年9月末,外汇占款余额已
攀升至89668亿元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激增导致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
剩。同期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差超过10万亿元,是2000年末的4.37倍,
贷存比降至67.44%,2006年新增量的贷存比更低至59.29%。

与此同时,外汇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都在加剧。不断走高的外

汇贷存比对商业银行外币的资产负债管理形成挑战,汇率风险凸显。2006
年6月末境内各主要商业银行各类外汇敞口已达800多亿美元。

大量外汇存款转化为人民币存款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人民币流动

性过剩,削弱了银行的盈利能力。货币市场的低利率以及信贷市场的激烈竞
争给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极大压力。

另一方面,汇率改革的推进将促进信贷、资金尤其是本外币一体化的产

品创新加快,有利于商业银行缓解外汇资金短缺而本币资金过剩的难题。

汇率风险管理成必须

交易风险。即商业银行在客户外汇买卖业务或外币贷款、投资及外汇兑

换的经营活动中,因汇率变动遭受的损失。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至2005
年12月31日,以美元进行的贷款和投资折算成人民币分别为1323亿元和
919.8亿元,按当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约2.5%估算,交易风险损失就
达56亿元人民币。另外当年工行304亿美元的代客外汇买卖业务也承受了
较大的交易风险。

折算风险。即汇率变动导致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变

动的风险。按规定,境内商业银行对会计报表的外币资产、负债项目要按照
期末汇率折算成人民币,而目前商业银行的外币资产主要以美元为主,人民
币兑美元升值使商业银行的资产折算成人民币的绝对额下降。以2005年6
月末的数据为例,人民币兑美元一次性升值2%后,境内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减少539亿元人民币,缩水0.16%。随着2006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
度及频率加快,美元资产缩水对银行的不利影响加大。

经济风险。即由于汇率非预期变动导致商业银行未来现金流变化,这将

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整体价值。汇率波动可能引起利率、价格、进出口及市场
总需求等经济指标的变化,从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以及结售
汇、国际结算等业务产生影响。根据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2006年8月公布
的半年报,上半年两家银行受结汇限制导致外汇资本金项目下外汇敞口产生
的净外汇损失汇率改革的推进从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两方面推动T商业银
行贸易融资的快速增长。分别为35亿和24亿元人民币。

同时,汇率改革的深入亦可望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产品、工具和更大

的市场空间,使其能够利用结汇、远期保值及海外直接投资等方式来加强汇
率风险管理。

有利于银行国际化

有利于机构国际化。人民币升值使商业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收益颇

丰,其示范效应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将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国商业银
行股份制改革,实现商业银行资本来源和股权结构国际化与多元化的最优选
择。

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境内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扩张的成本,从而可以加速国

际化进程。近年来境内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明显增多 (见表)。例如,工行近期
正式收购印尼哈利姆银行,扩大其在东南亚市场的影响力,建行于2006年
10月收购了美国银行(亚洲)的全部股份,其在港业务可望增长一倍。

有利于客户国际化。客户资源国际化是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重要依托,跨

境经营的公司、机构客户和有多币种金融服务需求的个人客户是主要的国际
化客户群体。随着汇率改革的深入,全国 57万家外资企业、40多万家外贸
企业、3万多家中资跨国企业以及近万家境外中资企业对远期结售汇、远期
外汇买卖、货币互换、外汇期权以及贸易融资等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同时,
个人客户跨境、跨币种金融服务需求,以及境内居民出境购汇、境外消费、
投资外币金融产品以及境外居民投资国内金融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