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 导学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 导学案

细胞呼吸-学案一、【基础知识回顾】1、细胞呼吸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听课手册P26,知识梳理。

3.标出图中需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的名称。

4.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总反应式释放能量一分子葡萄糖释放产生相当于________分子ATP的能量,实际合成_____________个ATP。

一分子葡萄糖无氧呼吸合成_____________个ATP。

5.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思考:呼吸作用实验常见试剂及措施⑴常用试剂及作用:NaOH ;Ca(OH)2。

⑵若用种子,遮光与否对实验不产生影响,若用叶片或幼苗,则必须处理。

⑶控制无氧呼吸:装置要,溶液配制要用水。

5.完成P27例1,变式题。

典例1、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

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电子传递消耗氧生成水的过程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D.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典例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 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典例3、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典例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微生物的发酵就是无氧呼吸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运输O2,也可进行有氧呼吸C.剧烈运动时,人体内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1. 自主学习听课手册P27考点二思考: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什么用图2-7-3所示装置?与图2-7-4比较。

思考:测一位置呼吸方式的生物个体或组织的呼吸类型,如何根据着色液移动来判断?2.完成P28例题2、变式题、例题3、变式题。

典例5、如图是用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装置。

广口瓶内含有悬浮在2%蔗糖中的2.5g酵母,实验记录的是玻璃管中小液滴移动的距离(单位:cm),结果如表。

依据该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装置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左B.酵母菌参与酒精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为20℃C.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增强D.广口瓶内的蔗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要5 min典例6、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

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B.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 mm/minC.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三.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1.自主学习考点三,并完成填空。

(1)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的种类和数量)(2)外部因素①温度:主要是影响。

②:直接影响呼吸速率和呼吸的性质。

③: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在CO2浓度升高到l%~10%时,呼吸作用明显被抑制。

2.呼吸作用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1)若要增强相关植物或器官的呼吸作用强度,可以采取等措施。

(2)若需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可以采取等措施。

思考:蔬菜水果和种子保存有什么不同?完成P29例题4和变式题。

细胞呼吸-学案 一、【基础知识回顾】1、细胞呼吸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听课手册P26,知识梳理。

3.标出图中需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的名称。

4.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2丙酮酸+6H2O →6CO2+20[H]+少量能量 2丙酮酸(C 3H 4O 3)+4[H]→2C 3H 6O 3(乳酸) 2丙酮酸(C 3H 4O 3)+4[H]→2C 2H 5OH (酒精)+2CO 2[来第三阶段24[H]+6O2→12H2O+大量能量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C 6H 12O 6→2C 2H 5OH (酒精)+2CO 2+少量能量 C 6H 12O 6→2C 3H 6O 3(乳酸)+少量能量释放能量 一分子葡萄糖释放产生相当于100分子ATP 的能量,实际合成30个ATP 。

一分子葡萄糖无氧呼吸合成2个ATP 。

5.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生物有酵母菌、水稻等大多数植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生物有乳酸菌、人和动物、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甜菜块根等。

4. 思考:呼吸作用实验常见试剂及措施⑴常用试剂及作用:NaOH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a(OH)2检验二氧化碳的产生。

⑵若用种子,遮光与否对实验不产生影响,若用叶片或幼苗,则必须 遮光 处理。

⑶控制无氧呼吸:装置要密封,溶液配制要用煮沸后冷却水。

5.完成P27例1,变式题。

典例1、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

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电子传递消耗氧生成水的过程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D.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典例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 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典例3、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典例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微生物的发酵就是无氧呼吸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运输O2,也可进行有氧呼吸C.剧烈运动时,人体内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1. 自主学习听课手册P27考点二思考: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什么用图2-7-3所示装置?与图2-7-4比较。

该装置不能检测需氧呼吸同时是否存在乳酸发酵。

思考:按照图2-7-4测一未知呼吸方式的生物个体或组织的呼吸类型,如何根据着色液移动来判断?2.完成P28例题2、变式题、例题3、变式题。

典例5、如图是用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装置。

广口瓶内含有悬浮在2%蔗糖中的2.5g酵母,实验记录的是玻璃管中小液滴移动的距离(单位:cm),结果如表。

依据该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装置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左B.酵母菌参与酒精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为20℃C.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增强D.广口瓶内的蔗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要5 min典例6、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

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B.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 mm/minC.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三.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1.自主学习考点三,并完成填空。

(1)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2)外部因素①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活性。

②氧气:直接影响呼吸速率和呼吸的性质。

③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在CO2浓度升高到l%~10%时,呼吸作用明显被抑制。

2.呼吸作用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1)若要增强相关植物或器官的呼吸作用强度,可以采取升温、高氧、低二氧化碳、供水等措施。

(2)若需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可以采取低温、低氧、高二氧化碳、干燥等措施。

思考:蔬菜水果和种子保存有什么不同?蔬菜水果:低氧、零上低温、适宜湿度种子:低氧、低温、干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