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相干技术

地震相干技术


相干技术的原理|地震相干数据体的算法研究| CohTEEC相干体技术应用
C1算法特点
目前的应用软件,如Landmark、GeoFrame等算法大部分都是以经典的归一化为基 础的互相关计算(Bahorich和Farmer,1995,1996),称之为第一代算法C1。优点:计 算量小,易于实现。缺点:受资料限制较大,时窗大。
引 言
作为三维解释的重要内容,相干(Coherence)体计算 技术应用和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已成为常规解释中的一 项普及性技术,在解释中,特别是断层解释方面广泛应 用的技术之一,在一些地区和特殊岩性体、特殊类型油 藏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它与地层倾角检测技术及 地震属性分析相结合,对一些在常规解释中难以解决的 疑难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C1算法特点

计算主测线、联络测线相邻道的相关系数

优点:计算量小,易于实现 缺点:受资料限制较大,时窗大
相干技术的原理|地震相干数据体的算法比较|相干计算的模式选择和时窗大小选择
C2算法引入了协方差矩阵,使其可对任意道数进行相似分 析,估计其相干性。C2 相干算法除了在噪声环境下更稳健地 测量相干之外,垂直分析时窗能被限制在只有几个时间样点 范围内,能够精确做出薄而小的地层特征图。
数据,由纵向和横向上局部的波形相似性可以得到三维地震相
关性的估计值。
相干技术的原理|地震相干数据体的算法比较|相干计算的模式选择和时窗大小选择
一般情况下,现在所作的相干都是基 于振幅的计算,利用多道相似性将三维振
幅数据体转化为相关系数数据体,在显示
上强调不相关异常,突出不连续性。它的 前提假设是地层连续的,地震波有变化也 是渐变的,因此相邻道、线之间是相似的。 当地层连续性遭到破坏发生变化时,如断 层、尖灭、侵入、变形等,导致地震道之 间的波形特征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局部道
目 录
一、概况
二、相干算法发展现状 三、相干技术方法原理
四、相干技术实现
五、应用实例 六、结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容简介
1.地震相干技术的原理与算法
1.1地震相干技术的原理
1.2地震相干技术算法的比较 1.3相干计算的模式选择和时窗大小选择
2.地震相干技术应用分析
2.1精细小断层的识别 2.2进一步加强平面断裂系统组合认识 2.3相干+倾角+方位角叠合显示提供丰富地质信息
相干技术的原理|地震相干数据体的算法比较|相干计算的模式选择和时窗大小选择
1.3相干计算的模式选择和时窗大小选择 模式的选择就是选用多少道进行相关计算以及在何处选择道的 问题。一般地,为了使平行于纵测线和横侧线方向上的地质异常体 在相干数据体中均有所反应,相关道要以计算相干值的采样点所在 道为中心(在纵测线和横测线上均有)。
C2算法特点

对任意多道地震数据计算相干 基于水平切片或层位上一定时窗内计算 优点:稳定,抗噪性强,一定范围的可变时窗 缺点:不能反映地层倾角
相干技术的原理|地震相干数据体的算法比较|相干计算的模式选择和时窗大小选择
改进的体属性相干算法
改进的体属性相干算法实际上是将地震数据体 微分成无数个三维子体进行三维上的分析计算, 这样可以对任意道进行三维体属性以及相似分析, 估算其相干性。
3.结论
相干技术的原理|地震相干数据体的算法比较|相干计算的模式选择和时窗大小选择
1.1地震相干原理 相干由Simpson在1955年提出,当时只限于相邻道间的相关
性。 1994年,M.Bahorich和S.Farmer正式提出了相干概念和地
震相干数据。 地震相干是指相邻地震道之间地震属性(波形、振幅、频 率、相位等)相似程度的测量。 计算地震相干数据体的目的主要是突出那些不相干的地震
五、应用实例 六、结论
地震相干技术的实现
1 地震道的空间组合模式 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地震道空间组合模式提取相关属性。这些模式可以 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储集层的特征,如非均质性、断层类型等。概括起来,地震道的空间组合 模式共有8种,如图2.3.1所示。
图2.3.1 地震道的空间组合模式
2 三维相关属性体的提取 在纵、横测线方向上分别计算地震道的相似性,可以测量出二维相关性。由这些二维测量 值的组合可以得到三维相关性的量度。选用图2.3.1中某种地震道的空间组合模式,先固定某一 方向x,时窗沿y轴滑动,然后沿x方向增加步长Δx,这样,沿此时间切片即可计算每个网格点 的相关值。 对一系列时间切片重复此过程,就可得到三维相关属性数据体。
C2算法特点
C2算法引入了协方差矩阵,使其可对任意道数进行相似分析,估计其相干性。C2 相干算法除了在噪声环境下更稳健地测量相干之外,垂直分析时窗能被限制在只有几 个时间样点范围内,能够精确做出薄而小的地层特征图。优点:稳定,抗噪性强,一 定范围的可变时窗;不能反映地层倾角。
C3算法特点
C3相干算法借助C2相干算法中引入的协方差矩阵来实现,其分辨率较C1C2算法更高。
倾角方向扫描
扫描方向
最能客观反映断层的变化及储层横向变化
举例来说明地震倾角对相干的属性影响 (4)种算法进行的是沿地层倾向的相似性处理
他的优点是:断层反映的比较客观、岩型的横向变化 比较真实。因而适合大倾角区地震资料的相干处理。
目 录
一、概况
二、相干算法发展现状 三、相干技术方法原理
四、相干技术实现
与道之间的相关性表现边缘相似性的突变,
地层边界、特殊岩性体的不连续性会得到 低相关值的轮廓。
桩23-17-20
T2
Ⅰ砂组 Ⅲ砂组
Ⅳ砂组
T6
Z23-17-20南北向地震剖面
相干技术的原理|地震相干数据体的算法比较|相干计算的模式选择和时窗大小选择
1.2地震相干算法比较
目前的应用软件,如Landmark 、GeoFrame 等算法大部分 都 是 以 经 典 的 归 一 化 为 基 础 的 互 相 关 计 算 (Bahorich 和 Farmer,1995,1996),称之为第一代算法C1。
优点:分辨率高,缺点:没有考虑倾角和方位角
改进的体属性算法 改进的体属性相干算法实际上是将地震数据体微分成无数个三维子体进行三维 上的分析计算,这样可以对任意道进行三维体属性以及相似分析,估算其相干性。
举例来说明地震倾角对相干的属性影响 水平扫描 (1-3)种算法进行的是水平的相似性处理
他的缺点是:突出了倾角方向上的断层,消弱了反倾 角方向上的断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