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PPT课件
间质性肾炎
• 间质性肾炎,又称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由各种原因
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性急慢性损害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临床常分为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急性 间质性肾炎以多种原因导致短时间内发生肾间质炎性 细胞浸润、间质水肿、肾小管不同程度受损伴肾功能 不全为特点,临床表现可轻可重,大多数病例均有明 确的病因,去除病因、及时治疗,疾病可痊愈或使病 情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慢性间质性肾炎肾炎病理表 现以肾间质纤维化、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肾小管萎 缩为主要特征。
年以上即出现肾损害症状,可出现镜下血尿及 脓尿,2/3 出现水肿伴肾病综合征,64%高血 压伴肾功能不全,应用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治疗均无效,最终发生尿毒症。
返流性肾病
• 返流性肾病(Reflux nephropathy)是由于膀胱
输尿管返流和肾内返流导致的肾脏病,肾脏形 成瘢痕,最后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衰。
药物性肾损害
• 防治: • 1.有高危因素者尽量避免做造影,如原有肾功
能不全患者、老年人、糖尿病、心力衰竭、高 血压、高尿酸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等。 • 2.造影前多饮水,使尿量>250ml/h。 • 3.造影后给以甘露醇、速尿。 • 4.碱化尿液,使PH>7.5。
药物性肾损害
• 【 海洛因引起的肾损害 】 • 海洛因可引起慢性肾毒性反应,一般吸毒1~2
药物性肾损害
• 造影剂的肾损害 】 • 碘过敏的发生率约1.7%,造影剂可引起急性肾
毒性反应,重者可导致急性肾衰。高浓度大剂 量碘化物(如碘吡啦啥、醋碘苯酸等)做主动 脉造影者,约30%可发生肾损害,在有肾功能 不全者可发生肾皮质坏死,死亡率约20%。大 剂量泛影葡胺静脉滴注给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做 肾盂造影,50%患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丁碘苄丁酸钠的肾毒性较低。
继发性疾病。这时的肾小球疾病仅是某些全身 性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 •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 高血压性肾损害 • 糖尿病肾病 • 紫癜性肾炎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
•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
肾脏酸化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是血浆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氯性代谢 性酸中毒,而与此同时肾小球滤过率则相对正 常。实际上,肾脏原因引起的酸中毒的本质是 肾小管泌氢障碍或肾小管碳酸氢根重吸收障碍。
• • • • •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 病理类型 • 1.肾小球轻微病变 • 2.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病变 • 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增生性肾小
球肾炎(系膜增生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系膜毛细血管性、新月体性)、硬化 性肾小球肾炎 •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肾脏疾病
• 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而引起的肾小球疾病称为
药物性肾损害
• 【 镇痛药肾脏病 】 • 长期滥服镇痛药物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
乳头坏死,病人常有服用非那西汀1.0g/d (APC 6片),连续一年以上的病史。早期可有轻度蛋 白尿,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75%以上的病人 有高血压。半数病人有无痛性脓尿,伴有肉眼 血尿的肾绞痛。晚期可因肾间质纤维化而出现 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停用镇痛药后80%以 上患者的病情可停止发展甚或好转。
肾内科常见疾病的 护理概述
泌尿系统结构
肾脏的解剖位置(后面观)
肾脏的解剖位置
• 成对 125~150g • 厚 3-4cm • 宽 5-6cm • 长 10-12cm • 位于腹腔上部脊柱两侧,在腹膜后,左肾
上端约平11胸椎,下端平第2腰椎,后方 有11、12肋骨斜行跨过。右肾较低 2~3cm。
药物性肾损害
• 【 氨基糖甙类肾损害 】 • 依肾毒性大小依次为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丁氨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导致氨基糖甙类 肾损害的因素:大剂量、长疗程、合用其它肾毒性药 物、老年患者、原有肾功能不全者。一般应用7天以 上极易产生肾毒性。早期临床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 轻度蛋白尿,可出现血尿、管型尿,晚期表现为肾小 球滤过率减低、氮质血症。停药后多数可逆转,但恢 复较慢。
慢性肾功能衰竭
•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肾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 病损累及各系统,临床表现多样。继发性肾脏 损害有增多趋势。
两种综合症
• 肾炎综合征 • 肾病综合征
常见症状
• 水肿 • 高血压 • 尿异常 • 尿路刺激征
留取标本的注意事项
• 尿常规 • 24小时尿蛋白 • 中段尿
肾穿刺注意事项
透析疗法
• 透析疗法是利用半渗透膜来去除血液中的代谢
废物和多余水分并维持酸碱平衡的一种治疗方 法。透析疗法并不能治愈尿毒症或肾功能衰竭, 它的作用是尽量以人工肾来取代已失去功能的 肾脏,从而维系生命。透析疗法可分为血液透 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它们各有利弊。
Hale Waihona Puke 酸性肾病• 尿酸性肾病 • 尿酸性肾病是指尿酸盐在血中浓度呈过饱和状
态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的肾实质损害。
感染性肾脏疾病
• 尿路感染 • 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功能衰竭
• 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急性肾衰)是由各种病
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综 合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常见和比较典型的 狭义性急性肾衰,即由急性肾小管坏死所致的 急性肾衰。
间质性肾炎
• 药物性肾损害 • 反流性肾损害 • 尿酸性肾病
药物性肾损害
• 药物引起肾损害的方式主要是肾毒性作用和过
敏反应,可引起急性肾衰(氨基糖甙类)、肾 小管-间质疾病(利福平、青霉素类)、肾小 球肾炎(青霉胺)、肾病综合征(保泰松)、 梗阻性肾病(磺胺结晶)、进行性氮质血症 (二性霉素)。
肾脏结构示意图
肾单位模式图
肾小体模式图
肾内科常见疾病分类
•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 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 三、肾小管酸中毒 • 四、肾间质疾病 • 五、感染性肾脏疾病 • 六、急性肾功能衰竭 • 七、慢性肾功能衰竭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指病损局限于肾小球或主要是肾
小球损害的一组肾脏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大多是特 发的(即发病原因不明),少部分由细菌感染或药物所 诱发。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可从两个方面,即 临床分型和病理分型。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 隐匿性肾炎( IGA肾病、非IgA型系膜增生性肾炎、薄 基底膜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