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简介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简介
溶性成分有较好的溶解能力,对有
一定极性的物质(如黄酮、生物碱
等)的溶解性就较差。其对成分的
溶解能力差别很大,主要与成分的
极性有关,其次与沸点、分子量也
有关。
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因素
1.萃取压力 在临界 压力附近, 压力的微小 提高会引起 密度的急剧 增大,而密 度增加引起 溶解度提高。
萃取压力的设置
基本工艺流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流程一般是 由萃取(CO2溶解组分)和分离 (CO2和组分的分离)两步组成。
包括高压泵及流体系统、萃取系统 和收集系统三个部分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流程
萃 取 釜
分 离 釜
热 交 换 器 CO2
热交换器
压缩机 高压泵
过滤器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流程
流量 计 分 萃
高压 泵
CO2临界温度和压力都较低,易于工业化。
CO2不可燃、无毒、化学稳定性好、易分离,不
会产生副反应并且廉价易得。 CO2来源于化工副产物,应用过程中易于回收, 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超临界CO2的溶解能力可通过流体的压力来调节。
超临界CO2处理后的产物易纯化、无溶剂残留。
超临界CO2对高聚物有很强的溶胀和扩散能力。 超临界CO2对含氟和硅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溶解性。
超临界萃取剂的临界温度越接近操作温 度,则溶解度越大。临界温度相同的萃 取剂,与被萃取溶质化学性质越相似, 溶解能力越大。因此应该选取与被萃取 溶质相近的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
超临界流体的选择原则
用作萃取剂的超临界流体应具备以下条件:
化学性质稳定,对设备没有腐蚀性,不与萃取物反应; 临界温度应接近常温或操作温度,不宜太高或太低; 操作温度应低于被萃取溶质的分解变质温度; 临界压力低,以节省动力费用;
乙醚
193.6
3.68
超临界流体的性质
超临界流体由于处于临界温度和临 界压力以上,其物理性质介于气体 与液体之间。
物质 状态
气态 液态 SCF
密度(g/cm3)
(0.6-2) ×10-3 0.6-1.6 0.2-0.9
粘度(g/cm/s)
(1-3) ×10-4 (0.2-3) ×10-2 (1-9) ×10-4
时间/min
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因素
4. CO2流量
① CO2流速提高,增加溶剂 对原料的萃取次数,强化萃 取过程的传质效果,可缩短 萃取时间; ② CO2流速加快,CO2与被 萃取物接触时间减少,溶质 含量降低。
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因素
5. 粒度
原料颗粒愈小,溶质从原料向SCF 传输的路径愈短,与SCF的接触的表 面积愈大,萃取愈快,愈完全,粒度 也不宜太小,容易造成过滤网堵塞而 破坏设备。
溶剂残留不可避免 存在重金属 溶剂的溶解能力为定值 可能使用高温,导致热敏物质分解 存在无机盐被萃取的问题 溶剂选择性差 需要额外的操作单元来脱除溶解
超临界萃取
完全无溶剂残留,洁净 无重金属 溶解力随温度和压力变化 通常在较低温度下,不分解 无无机盐残留 选择性好 在线分离,有效物质收率高
超临界二氧化碳
③ 更强的极性物质,如糖类、氨基酸类 在40Mpa以下是不能被萃取的。
④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越高,越难萃取。 分子量在200~400范围内的组分容易萃 取,有些低相对分子质量、易挥发成分甚 至可以直接用二氧化碳液体提取;高分子 量物质(如树胶、蜡等)则很难萃取。
超临界CO2非极性的脂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
将萃取原料装入萃取釜。采用二氧化碳为超临界溶剂。二氧化碳气 体经热交换器冷凝成液体,用加压泵把压力提升到工艺过程所需的 压力(应高于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同时调节温度,使其成为超临 界二氧化碳流体。二氧化碳流体作为溶剂从萃取釜底部进入,与被 萃取物料充分接触,选择性溶解出所需的化学成分。含溶解萃取物 的高压二氧化碳流体经节流阀降压到低于二氧化碳临界压力以下进 入分离釜(又称解析釜),由于二氧化碳溶解度急剧下降而析出溶质, 自动分离成溶质和二氧化碳气体二部分,前者为过程产品,定期从 分离釜底部放出,后者为循环二氧化碳气体,经过热交换器冷凝成 二氧化碳液体再循环使用。整个分离过程是利用二氧化碳流体在超 临界状态下对有机物有特异增加的溶解度,而低于临界状态下对有 机物基本不溶解的特性,将二氧化碳流体不断在萃取釜和分离釜间 循环,从而有效地将需要分离提取的组分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f vi
=fLi
p*i xiriφ*i= pyiφi
xi ——液相中组分i的摩尔分数
ri ——液相中组分i的活度系数
φi——组分i的逸度系数
φ*i——纯组分i饱和蒸气的逸度系数
P——总压
p*i ——纯组分i的饱和蒸汽压
超 临 界 流 体 萃 取 的 应 用
医药工业
中草药提取 酶,纤维素精制 金属离子萃取 烃类分离 共沸物分离 高分子化合物分离 植物油脂萃取 酒花萃取 植物色素提取 天然香料 化妆品原料
1、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由于超临界状态流体溶解度特异增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因而 理论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作为一种通用高效的分离技术而
应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
2、 萃取效率高,过程易于调节
•超临界流体兼具有气体和液体特性,因而超临界流体既有液体 的溶解能力,又有气体良好的流动和传递性能。并且在临界点 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少量变化有可能显著改变流体溶解能力, 控制分离过程
扩散系数(cm2/s )
0.1-0.4 (0.2-2) ×10-5 (2-7) ×10-4
超临界流体的性质
1 密度类似液体,因而溶剂化能力很强。 密度越大溶解性能越好 2 粘度接近于气体,具有很好的传递性 能和运动速度 3 扩散系数比气体小,但比液体高一到 两个数量级,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 4 SCF的介电常数,极化率和分子行为 都与气液两相均有明显差别
E——增强因子
psi ——纯固态组分i的饱和蒸汽压 Vsi ——纯固态组分i的摩尔体积
式中Bi1 为第二维里系数,表示组分i与超临界流体(组分1)相互作用能的大小, 作用能越大,Bi1(为负值)的绝对值越大,E也就越大
液体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
液体溶质在气相中的溶解度与气液相的平衡有关,当气液两相平衡时,各相的逸 度相同。得到:
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因素
6. 夹带剂(提携剂) 超临界CO2流体对亲脂类物质的 溶解度较大,对较大极性的物质溶 解较小,限制了其对极性较大溶质 的应用。可在SCF中加入极性溶剂 (如乙醇等)以改变溶剂的极性, 拓宽其适用范围。如丹参中的丹参 酮难溶于CO2流体,在CO2中添加 一定量乙醇可大大增加其溶解度。
对被萃取物的选择性高(容易得到纯产品);
纯度高,溶解性能好,以减少溶剂循还用量; 货源充足,价格便宜,如果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还应考虑选择无毒的气体。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热力学基础简介
固体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
固体溶质在气相中的溶解度可由下式推算 yi = (psi/p)E ,lnE=(Vsi-2Bi1)/V
二 氧 化 碳 气 瓶
解 析 釜
解 析 釜
离 柱
取 釜
冷箱 贮 罐
夹 带 剂 罐
高压 泵
解析方法(一)
等温法
操压 作力 简高 单, ,投 常资 温大 萃, 取能 耗 高 ,
解析方法(二)
敏能 性耗 物相 质对 有较 影少 响, 对 热
等压法
解析方法(三)
吸附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
压缩机
萃取釜
热交换器
二氧化碳循环泵
萃取釜 容积500L
美国Supercritical Processing Inc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局限性
(1)对脂溶性成分溶解能力较强而 对水溶性成分溶解能力较低;
(2)设备造价较高而导致产品成本 中的设备折旧费比例过大; (3)更换产品时清洗设备较困难。
夹带剂的作用: ① 增加目标组分在CO2中的溶解度 ② 增加溶质在CO2中的溶解度对温 度、压力的敏感性,有可能单独 通过降温来解析 ③ 提高溶质的选择性 ④ 可改变CO2的临界参数
提携剂的种类及用量
提携剂一般选用挥发度介于超临 界溶剂和被萃取溶质之间的溶剂 中草药:乙醇、水、丙酮、EtOAc 提携剂的用量是相对于CO2流量而 言,太多或太少都不好
1.2 1.1
纯CO2密度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1 0.9 0.8 0.7 0.6 0.5 0.3 0.2
CO2流体密度是温度 与压力的函数
压 力
在超临界区域,密度 变化幅度达到3倍以上
临界点附近,压力或 温度的微小变化可以 大幅度改变流体密度
0.1
温度 各直线上数值为CO2密度,g/ml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
3、分离工艺简单
超临界萃取只由萃取器和分离器二部分组成,不需要溶剂回收 设备,与传统分离工艺流程相比不但流程简化,而且节省耗能。
4 、分离过程有可能在接近室温下完成(二氧化 碳),特别适用于过敏性天然产物。
5 、 必须在高压下操作,设备及 工艺技术要求高,投资比较大。
溶剂萃取和超临界萃取的对比
溶剂萃取
对于碳氢化合物、酯等弱极 性物质,萃取压力一般为7~ 10MPa;对于含 -OH,COOH强极性基因的物质,萃 取压力一般20MPa;对于强极 性的配糖体以及氨基酸类物质, 萃取压力要求50MPa以上。
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因素
2. 萃取温度
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度的影响: ① 温度升高,SCF密度降低,溶解力下降; ② 温度升高使被萃取溶质的挥发性增加, 增大了在SCF中的浓度。
总之,超临界流体不仅具有液体 的溶解能力,也具有气体的扩散和 传质能力
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