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危机

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危机

近代民族危机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便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被迫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压迫,无数的仁人志士也在积极寻找救亡图存的途径,同时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觉醒。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

可是中国自己足足的小农经济打消了她们的念头,于是罪恶的鸦片贸易开始了。

鸦片危害之巨,终于使得清政府派出了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东禁烟,禁烟初期取得了很大成效,随后英军开始进犯,虽然有林则徐坚守的广东没让英军站到便宜,但当英军继续北上,攻占定海,直逼北京的时候,光绪帝怕了,连忙派大臣和谈并罢免了林则徐的官职,后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自此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有一部分人开始觉醒了。

其中有代表性的便数魏源的海国图志了。

鸦片战争爆发前,妄自尊大的清廷皇帝和显官达贵,不知英国在何方,为什么成为海上霸王。

《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

他提出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所谓“师夷” 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

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
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

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

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一些清政府大臣也意识到了要自强方能与洋人抗衡,洋务运动的兴起真是放映了她们的需求。

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为了培养人才,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随着列强的不断入侵随着列强的不断入侵1895甲午战争的失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上游地域,巨额的赔款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加之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彻底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促进了中华民族真正的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上书光绪帝揭示了中国面临的严峻的亡国危机,提出维新变法,力图促使全民族的觉醒,挽救民族危亡,以光绪帝为首的维新变法运动应运而生,最终由于封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这变法虽然失败,但是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利的思想,是一次进
步的政治改良运动,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本主义思想是十分有利的,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思想解放运动。

面对亡国危机,以农民阶级为主力的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虽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夹击下以失败告终,但它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展现了另一个阶层思想意识的觉醒,是一场有下层民众为主要力量的爱国主义运动,这场运动沉重的打击了封建帝制,削弱了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认清了封建王朝的面目,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人民的觉醒,使人们开始认识到要打倒帝国主义,必须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增加了人们斗争的决心。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

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

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此后,辛亥革命大大开展起来,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但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失败。

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影响颇深。

随后在1919年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五四运动是一次自觉发动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