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秦淮四校(钟英/中华/三中文昌/秦外)一(27 分)1. 用诗文原句填空。
(10 分)( 李白《峨眉山月歌》)(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3)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4)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________________,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通过梦境抒发爱国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样表现思乡之情,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说的是“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说的是“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2.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 分)(1)沉默guǎ__________言(2)大相jìng__________庭(3)附和.__________(4)畏罪潜.__________逃3. 下列选项有错..的一项是()(2 分)A.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B. 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所以必须在作文中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旨。
C. 在“第一次,我看到一只这么丑的猫”中,“第一”“一”是数词,“次”“只”是量词。
D. 老师评价小钟的作文“你的描写很生动”,这里“描写”是名词,“生动”是形容词。
小钟和你一起布置班级“读书角”。
4. 你打算写一个正楷字体条幅贴在此处。
(4 分)立学以读书为本5. 你和小钟按照本期主题“人与动物”为同学们推荐名篇佳作。
小钟已经写好《猫》(郑振铎)的推荐语,请你从《狼》(蒲松龄)和《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中选择一篇写一个推荐语。
(3 分)推荐《猫》(郑振铎)这是三个悲伤的故事。
作者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更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推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你和小钟一起张贴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发现一个同学的笔记中有错别字和病句,请你修改。
(4 分)……①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②《论语》对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谓深远。
③《论语》在中国,犹如《圣经》在西方。
④目前,随着“英语潮”的兴起,却让我们将古代的精华遗忘在了角落。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活的意思是:学了之后,要反复的再复习,这不是件高兴的事吗?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是这样。
背英语、语文时,要天天巩固,才不会忘记。
……第一段中,有两个病句。
第__________句,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_____句,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中,有两个错别字:“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二(43 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 7-12 题。
(20 分)【古诗阅读】夜雨寄北【唐】李商隐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 / 13霜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②素娥③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④【注】①李商隐: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②青女: 即霄玉女,主霜雪的女神。
③素娥:即月里的嫦娥。
④婵娟:姿态美好。
7. 下列选项中对于这两首诗内容、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夜雨寄北》中“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了太多苦涩与无奈。
B.《夜雨寄北》中“夜雨涨秋池”的环境,让诗人更感到孤独凄凉。
C.《霜月》中“霜”“征雁”点明了初秋时节寒凉、萧瑟的环境特点。
D.《霜月》中“月中霜里斗婵娟”反映了诗人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愿望。
8. 你比较了李商隐的这两首诗,发现都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请向小钟具体解释。
(4 分)小钟,李商隐在两首诗中都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明白了吗?【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①声色之娱。
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
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
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②其喜怒。
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持③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④。
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⑤不可不察也。
”——《戒皇族•国朝太宗类苑》【注】①却:摒除。
②恣:任凭。
③持:依,凭借。
④吉:吉祥。
⑤贼:敌人。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无以广.才__________(2)不能治.性__________(3)太宗尝.谓皇属曰__________ (4)乃.可永久富贵__________10.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两处)(2 分)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汝等勿鄙人短,勿持己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文章,根据语境填空。
(4 分)小钟与你共同看到了这段文字,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你:我觉得太宗跟诸葛亮有共同的观点,诸葛亮说要“俭以养德”,太宗则具体地...对皇族提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句回答)的要求,食堂里张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也是这个意思。
钟:是的。
但是两个人告诫后人的目的还是有所区别的。
你:诸葛亮诫子的目的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太宗告诫皇属的目的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钟:哈哈,英雄所见略同。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3-15 题。
(11 分)纪念白求恩毛泽东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3.为什么作者要用不同的称呼来称白求恩?(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A.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类比,既颂扬了白求恩,也教育了全党。
B.文章写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对待白求恩医生的态度,是侧面描写,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可信度,更好地表现了白求恩的精神。
C.“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只”“一”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与白求恩同志常常见面的无限惋惜、遗憾之情。
D.最后一段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情感真挚,极富号召力。
15.小钟也尝试用比较法进行阅读。
他把《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与《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两人在性格、处事上有相似处,请结合文本帮助他进行简要分析。
(6分)【链接材料】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