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铸造
2)充型压力。压力越大,充型能力越强。
3.) 铸型条件
a)铸型的蓄热能力越强,充型能力越差; b)铸型温度越高,充型能力越好; c)铸型中的气体阻碍充型; d)铸件结构,壁厚过小、壁厚变化剧烈、结构复杂、 大平面都影响充型。
2. 合金的收缩性
收缩:合金从液态冷却至常温的过程中,体积或尺寸缩小的现象。 合金的收缩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6所示。 1)液态收缩。指合金从浇注温度冷却到液相线温度过程中的收缩。
第二章 铸造 概述
铸造工艺基础
铸造方法 铸造工艺设计 铸件结构工艺性 常用铸造合金的生产
2.1 概述
铸造:将液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形状、尺寸相适应 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的毛坯 或零件的方法。铸造是生产机器零件毛坯的主要方法之 一,其实质是液态金属逐步冷却凝固成形。
熔炼金属
浇注
铸件
2)凝固收缩。指合金在液相 线和固相线之间凝固阶段的收 缩。结晶温度范围越大,收缩 率越大。液态和凝固收缩时金 属液体积缩小,是形成缩孔和 缩松的基本原因。
3)固态收缩。指合金从固相 线温度冷却到室温时的收缩。 用线收缩率表示。它对铸件形 状和尺寸精度影响很大,是铸 造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产 生的基本原因 。
铸造性能是表示合金铸造成形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用充型能力、 收缩性等来衡量。
1.合金的 充型能力 充型能力:熔融金属或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
廓清晰铸件的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
(1). 金属或合金的流动性
流动性是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
合金的流动性用浇注流动性试样的方 法来衡量,一般采用如图2-3所示的螺 旋形试样。流动距离越长,表明流动 性越好。
金熔点最低,故流动性最好。
而亚共晶合金,为中间凝固方 式,复杂枝晶阻碍流动,故流
图2-5铅锡合金的流动性与相图的关系
动性差,如图2-5b所示。
3)杂质和含气量。固态夹杂物使粘度增加,流动性下降; 如灰铁中的MnS;含气量越少,流动性越好。
(2). 浇注条件
1)浇注温度越高,保持液态的时间越长,流动性越好; 温度越高,合金粘度越低,阻力越小,充型能力越强。 故提高浇注温度能有效提高充型能力;但过高吸气量和 总收缩大,易产生铸造缺陷。故在保证充型能力的前提 下温度应尽量低。生产中薄壁件常采用较高温度,厚壁 件采用较低浇注温度。
(a). 缩孔和缩松的形成 a)缩孔的形成 形成条件,金属在恒温或很窄的温度范围内结晶, 铸件壁以逐层凝固方式凝固。形成过程如图2-7所示。
缩孔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大于固态 收缩值,且得不到补偿。缩孔产生的部位在铸件最后凝固区域,此 区域也称热节。
图2-7 缩孔形成过程示意图
a)
b)
c)
图2-6 铸造合金收缩过程示意图
a) 合金状态图 b) 一定温度范围合金 c) 共晶合金 I—液态收缩 II—凝固收缩 III—固态收缩
(2). 影响收缩的因素
1)化学成分; 2)浇注温度越高,过热度越大,收缩越大; 3)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铸件结构造成各部分冷却速度 不同,产生内部应力阻碍收缩;铸型和型芯产生机械阻 力。
2.2 铸造工艺基础
2.2.1 铸件的凝固 2.1.2 合金的铸造性能
2.2.1 铸件的凝固
1.铸造合金的结晶 铸造合金的结晶通过晶核的形成和晶体的长大 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
2.铸件的凝固方式
在铸件凝固过程中,铸件断面上存在三个区域,即固相区、凝固区 和液相区。其中凝固区对铸件质量有较大影响。铸件的凝固方式也可根 据凝固区的宽窄来划分,如图2-1。
4)劳动条件较差,劳动强度较大。
铸造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各种类型的 机器设备中铸件占很大比重。如表2-1所示。
表2-1 各类机械工业中铸件重量比
机械类别
%
机床、内燃机、重型机器 风机、压缩机 拖拉机 农业机械 汽车
70~90 60 ~ 80 50 ~ 70 40 ~ 70 20 ~ 30
(3) 收缩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收缩是造成缩孔、缩松、应力、变形和裂纹的基本原 因;充型能力不好,铸件易产生浇不到、冷隔、气孔、夹 杂、缩孔、热裂等缺陷。
1) 缩孔和缩松
凝固结束后在铸件某些部位出现的孔洞。大而集中的 孔洞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缩松。缩孔缩松可使 铸件力学性能大大降低,以致成为废品。
1)逐层凝固:纯金属 或共晶成分的合金的 凝固,如图2-1a;
2)糊状凝固:结晶温 度范围很宽的合金的 凝固,如图2-1c;
图2-1 铸件的凝固方式 a)逐层凝固 b)中间凝固 c)糊状凝固
3)中间凝固:介于逐层凝固和糊状凝固之间,大多数合金为此凝固 方式,如图2-1b所示。
2.2.2 合金的铸造性能
图2-3 螺旋形标准试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决定合金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
1)合金的种类。
2)合金的成分。同种合金,成 分不同,其结晶特点不同,流 动性也不同。如图2-4所示铅锡 合金的流动性与相图的关系;
纯金属和共晶合金在恒温下结 晶,为逐层凝固方式,如图2-5a 所示,凝固层表面光滑,阻力
小,故流动性好,同时共晶合
(4). 缩孔和缩松的防止 一定成分的合金,缩孔、缩松的数量可以相互转化,但
铸型
铸件生产过程框图
铸造的优点: 1)可以铸出内腔、外形很复杂的毛坯; 2)工艺灵活性大。几乎各种合金,各种尺寸、形状、重量和数量 的铸件都能生产; 3)成本较低。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铸造的缺点:
1)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 陷。
2)铸件的机械性能较低。
3)铸造工序多,难以精确控制,使铸件质量不够稳定。
b)缩松的形成 其基本原因也是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大于 固态收缩。但主要出现在糊状凝固的合金中,或断面较大的 铸件壁中。形成过程如图2-8所示。
一般出现在铸件壁的轴线区域、热节处、冒口根部和内 浇口附近,也常分布在集中缩孔的下方。
图2-8 缩松形成过程示意图
(3)缩孔缩松的形成规律
1)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越大(如铸钢、白口铁 等),铸件越易形成缩孔。 2)合金的浇注温度越高,液态收缩越大,越易形成缩孔。 3)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合金,倾向于糊状凝固,易形成缩 松。纯金属和共晶成分合金倾向于逐层凝固,易形成缩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