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郧阳中学简介
解放前
学校的前身是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郧阳巡抚于湛在 府署东北所建的“郧山书院”。 清嘉庆二年(1797年)知府王正常修补郧山书院 清道光二年(1822年),皇帝下圣旨拨付郧山书院办学经费。 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郧山书院迁至郧阳城北三元宫, 知府金达亲书《移建郧山书院记》。
知名校友
梅洁 郧阳中学1958届毕业生,国家一级作家,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河北省作协主席团委员。
办学成绩
2007年高考,刘端阳夺取全市文科状元;唐 艳、许之刚被北京大学录取,饶伟被清华大 学录取;600分以上95人,文理科高分层人 数双双进入全省15强;一本上线414人,二 本累计上线738人;高分层、上线人数、上线 率居全市第一;9个高考学科受到市教育局嘉 奖。
校长
王建华 中国共产党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中 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湖北省优秀校长"、"湖北省优秀党务工 作者"、 "十堰市明星校长"、"十堰市五 一劳动奖章"。现任十堰市郧阳中学党 委书记、校长。原为十堰市第二中校长、 党委书记。
知名校友
杨献珍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 先后担任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第四分校校长,中国共 产党北方局秘书长,中国共产党北方局党校党委书 记兼教务主任,中央党校教务处第一副处长,中央 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教育长,中央马列 学院院长,中央党校顾问,全国政协常委,中央顾 问委员会委员。 现郧阳中学在建杨献珍纪念馆,设有献珍班
办学成绩
2008年高考,李杰被北京大学录取;600分 以上58人,一本上线279人,二本累计上线 563人,本科上线1042人;600分高分层人数 和一批、二批上线人数、上线率再次居全市 第一。
办学成绩
2009年高考,殷翔夺取全市理科状元,李靖 夺取全市文科状元,双双被北京大学录取, 文科前十名中我校占8人;各批次上线人数、 上线率居全市前列。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郧山书院更名为“郧阳府中学
堂”。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将学校改办为“郧 阳府初级师范学堂” 清宣统元年(1909年)学校又恢复为“郧阳府中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易名“郧山中学”。民国十一年 (1922年),学校易名为“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期间杨献 珍曾任本校校长。 民国十一年(1922年)郧阳府改属湖北省立十一行政督察区, 学校易名为省立第十一中学 民国十五年(1926年)因时局纷扰,校内驻兵,学校停办, 至1928年学校恢复 民国27年(1938年)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县 分校”,这时学校接纳来自山东、武汉、襄阳等沦陷区流亡 师生数千人,办学规模一度达到2400人,居全省之冠。 民国31年(1942年),改名为“省立第八高级中学”。
剑启少 制作
郧中全景图
中京础学意造教进办已学菁现畅山北学普十 学大。生志就育而学,校菁代通山路。通堰 。学 的坚了方不理明坚校建,峦,位高市 “ 终强一针已念德持园筑名。,于中郧郧 中年身”批,”,博“繁造师这背十,阳 学,发的又教之秉学传花型如里依堰湖中中 校郧展合一学校承,承似别林交风市北学简 长阳奠格批质训“和文锦致,通景中省是 实中定毕“量,明谐明,,俊便秀心首一介 名学了业四连全德发,古高才利丽城批所 推成坚生育年面博展进树大荟,的区重全 荐为实,俱攀贯学”而参壮萃信大北点日 制北基为备升彻,的不天观。息关京中制 ” 、, 。。
社团活动
郧阳中学社团联合会现有郧舞社、吉他社、 美术社、戏剧社、动漫社、细流爱心社、激 流文学社、学生会、国旗班、国旗下宣讲团、 广播站等,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学习之外的 个性化成长平台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贯彻《中学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 校”、“全国劳技教育先进集体”、“湖北省校园管理先进 单位”、“湖北省绿化先进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单 位”、“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湖北省A级食堂”、 “湖北省示范学校”、“湖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学校”、“十堰 市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十堰乃至湖北教育界的 一颗璀璨的明珠。 学校共有一千余人在全国奥赛和全国数学、英语联赛中获得 市级以上奖励,150人获得省一等奖以上奖励,100多项科 技创新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励,7项作品申请国家专利。 2011年4月24日,学校被授予西安交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
校歌
郧山苍苍,汉水泱泱,灵斯毓秀厚流光;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传承文明谱华章。 明德博学,气宇轩昂,莘莘学子朝夕弦歌聚一堂。 郧山苍苍,汉水泱泱,灵斯毓秀厚流光;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传承文明谱华章。
进而不已,意志坚强,唯我青年继往开来兴家邦。
郧中校史
Since1547 从郧中校徽中我们不难发现,郧阳是一所历 史悠久的学校,那么他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 的呢? 下面让我们走进郧中校史,见证沧桑历史。
文化长廊 ——郧中学子抢饭必经之地
小树林
小桥流水
小树林(夏)
郧中宿舍
校园雪景
解放后
解放后,学校曾相继更名为“郧阳联合中学”、“湖北省郧阳中学”、 “五· 七大学”、“华中农学院郧阳分院”、“湖北省郧阳第一中学”。 1962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北省重点中学。 1981年,省教育厅再次把郧阳纳为湖北省重点中学 1994年地市合并时更名为“十堰市郧阳中学”至今。 1996年9月18日,十堰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学校由郧县老城迁入十堰城 区 1998年秋,学校在新校址招收高一新生 1999年学校由郧县城关整体搬迁至现址,市长马荣华亲书《郧阳中学迁 建记》 2006年,学校被湖北省政府、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示范中学
办学成绩
2011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达501人。按一本上线人 数排名,该校首次跻身全省十强,开创十堰教育史 新纪录。[5] 文科马小涵以627分(全省第5名)勇 夺全市文科状元,录取到香港中文大学,徐爽录取 到北京大学,理科付道鹏以677分的高分录取到清 华大学;600分以上195人,一本上线501人,二本 累计上线979人;600分高分层人数和一批、二批上 线人数、上线率创造全市新记录;理科语文、数学、 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和文科语文、外语、数学 9个高考学科综合评价居全市第一,受到市教育局 嘉奖。
办学成绩
2010年高考,吴爱民夺取全市理科状元,与李剑、 时洋一起携手考入清华大学,全市录取到清华、北 大的3名同学全部来自郧中; 600分以上78人,一 本上线363人,二本累计上线750人,本科上线 1134人;600分高分层人数和一批、二批上线人数、 上线率遥居全市第一;理科外语、物理、化学、生物 和文科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9个高考学 科综合评价居全市第一,受到市教育局嘉奖。
办学成绩
2013年高考郧阳中学高三27班龚珊和高三28 班梁霄分别以607分和676分摘得文科和理科 状元桂冠。分别被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录取。
办学成绩
2014年高考郧阳中学王珺同学以683分勇夺2014年高考十堰 市理科状元,胡靓婧(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以682分位 列全市理科第二名,杨一同学以618分勇夺2014年高考全市 文科状元。全市600分以上高分层284人(理科268人,文科 16人),郧中600分以上高分层126人(理科114人,文科12 人);全市理科前十名郧中有8人(第1、2、3、4、5、7、 9、10名);全市文科前十名郧中9人(第1、2、3、5、6、 7、8、9、10名)。理科一本上线454人,二本累计上线687 人;文科一本上线125人,二本累计上线242人;文理科合 计一本上线579人,二本累计上线929人。
2014
办学方针
学校坚持“传承文明,进而不已,明德博学,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博学, 进而不已”之校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 学质量连年攀升,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四育 俱备、意志坚强”的合格毕业生,为学生的 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徽
此校徽由太阳、水和展翅飞翔的鸟儿为创意元素,上下两部 分意为太阳从水面冉冉升起,象征学生的朝气蓬勃和青春活 力,展翅飞翔的鸟儿,既象征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成 长,又象征郧中教育事业步步高升。 校徽中流动的水,意在表现郧中的汉水文化和地理特征。校 徽中的鸟儿是由“郧中”和“郧”字拼音第一个字母“Y”演 变而成,同时,展翅飞翔的鸟儿与河流浪花的图案配合设计, 也体现了郧中始终立在时代潮头。 校徽中的英文和阿拉伯数字1547的组合,既能够表现出郧中 的悠久历史,又能够体现郧中的现代化发展速度。 校徽以蓝色为主色调,蓝色沉稳、深刻,体现学校的严肃性 和知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