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设计依据与构想】人体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和激素等的共同调节,特别是神经的调节。

依据本节内容特点,设计有自学讨论、观察、探究、调查和实习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思考、活动,来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原理、功能等知识。

对有些较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多用一些生动、直观的例子来说明。

本节还设计了课外探究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把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有机地进行融合。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反射的类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4.说出人体条件反射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用脑,培养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并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课时计划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神经元的玻片标本、脊髓横切面玻片标本、显微镜、计时器等。

2.统一制出“大脑和脊髓的比较表”、“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表”。

3.脑的组成和脊髓的结构放大模型。

4.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

2.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阅整理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流程及分析】(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方案一:采用目标教学法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目标:重点体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设计思想:采用目标教学法导入新课,以目标问题推进教学,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起学生的探讨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也是他们创新学习的基础。

方案二:创设情景。

同学们想一想,在考场上答题的情景:你的手指灵巧地握住笔,双肘自然平放桌上,身体略前倾,头稍低下,眼睛快速聚焦在所写的字上,大脑会积极思考要写什么?这种协调一致的默契配合,主要是靠什么系统调节的?生:主要是神经系统。

师:很好,神经系统为什么有这样完善的调节作用呢?主要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

设计思想:提起考试的情景,孩子们会感到记忆犹新,并有庄严的感觉,引入这个话题可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思想。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新课教学(一)脊髓和脑师:给大家一个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根据教材内容,理清下列问题。

我相信你和同伴能顺利完成。

因为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屏幕给出自学提纲:1.神经系统的组成情况。

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3.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4.理清几个概念: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灰质、白质。

活动一:自主学习:看书、交流、讨论、整理笔记。

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生:由各学习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归纳总结。

师:对学生进行点拨和肯定,师生互动。

设计思想:自主学习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自信与快乐。

我们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体验成功与挫折的舞台,这对学生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强化都很有意义。

师:置疑:同学们是否记得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生:是细胞。

借此引出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

活动二:方案一:可采用板画教学法,老师边讲边画图,这样直观、生动地把神经元结构呈现给同学。

然后再配合播放多媒体课件,更能加深学生对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方案二: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分组观察神经元的玻片标本。

师:复习点拨使用显微镜的要领,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树突和轴突的差异。

对几个抽象的概念,宜采用比较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想:这里设置的一个疑问: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既可帮助学生巩固了旧知,又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记忆新知,能构建起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

活动三:用显微镜观察脊髓横切面的结构:对照图12-8,识别灰质和白质。

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分布、形态等方面对脊髓的灰质和白质加以区分。

出示脊髓的纵切和横切面放大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脊髓的结构。

生:白质在外围,灰质在中央,呈蝴蝶状。

师: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总是相适应的,根据脊髓的结构说说其功能。

生:在教师指导下有序地进行讨论。

总结出反射和传导功能。

体验成功的喜悦!师:请同学汇报学习结果。

点拨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躯干和四肢。

过渡:对学生给予鼓励、赞赏性评价。

同学们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很出色,有了这样的良好基础,老师相信大家在下面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会更优秀!师:出示脑的组成模型,引导观察,增强直观印象。

播放多媒体课件:视频1.脑的立体结构;2.大脑灰质;3.大脑的主要功能区。

生:在观看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1.脑的重量及组成?2.大脑的结构?3.大脑的主要功能区?4.脑神经及分布?5.小脑的主要功能?举例。

活动四:4人一组,结合观看的视频,自主学习教材P94~95,讨论问题。

交流表达:各小组选代表交流学习结果。

生生互动:相互补充和完善知识要点。

师:出示大脑的主要功能区图,精讲脑干的基本生命活动中枢。

点评最优秀的学习小组。

活动五:自我强化,探究评价师:多媒体课件给出下表:大脑和脊髓的比较表:(要求:小组成员互帮、互查)。

设计思想:及时地复习和巩固很重要。

特别是采用表格比较法,学生在填写表格时,要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归纳总结出某些相关的知识,这本身也是一种探究。

铺垫伏笔:同学们回顾本节学习内容,试想神经系统是用怎样的方式来指挥、调节我们各种活动的?这是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做好预习准备。

(第2课时)温故而知新:承上启下。

(二)反射和反射的类型方案1: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感受。

师:示范活动,讲述游戏规则,组织学生活动。

活动六: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完成一个小活动——击手掌甲学生去击乙学生的手掌,乙学生迅速躲避。

每位学生进行10次,看看谁被击到的次数是最少的。

置疑:(1)这个活动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呢?(2)该系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的呢?精讲:基本方式是反射。

强调刚才我们做的活动是反射。

生:总结反射的概念。

举出一些反射的实例。

设计思想:以“小实验活动”进入新课。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身感受,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注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方案2:创设连贯的活动程序:谈感受——找原因——做实验——辨概念——举实例。

谈感受:(1)刚学骑自行车时,你能掌握身体的平衡吗?当自行车要倒时,你最初的反应是怎样的?(2)当一个物体在你眼前突然出现时,你会有何反应?找原因:其实,这都是神经调节的具体表现,我们称为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反射。

活动六:做膝跳反射实验。

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师:指导学生做膝跳反射实验。

讨论与分析:(1)叩击韧带时,小腿的反应如何?这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2)对于膝跳反射、缩手、眨眼等反射,完成这些反射时,大脑是否参与了?辨概念:交流表达,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概括出反射的概念。

举实例:请同学畅所欲言,举出一些反射的实例。

设计思想:谈感受——找原因——做实验——辨概念——举实例。

给学生创设这一连贯的活动程序,体现我们生物科学的生活性、趣味性,并可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

师:根据上述同学举的例子,分析其不同点,请同学们看下面几种反射有什么不同:(1)吃到酸梅分泌唾液;(2)看到酸梅分泌唾液;(3)说到酸梅分泌唾液。

生:分析讨论。

像(1)中这一类人和动物与生俱有、生来就会的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

像(2)和(3)中,反射是在人或动物出生以后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过渡:点拨鼓励。

大家掌握了反射的概念,知道了反射的类型。

那么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什么呢?引出下一个研究话题。

(三)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师:在上述“吃梅、看梅、说梅”的反射活动中,第3类条件反射与人类语言有关,为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即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

活动七:实习:测定学习时间,两人一组,相互配合、计时生:1.观察图12-13 “一笔画”,连续做3次,记录每次完成活动的时间填入表12-2。

2.完成图12-14的“走迷宫”。

把3次完成活动的时间填入表12-2。

师:巡视指导、激励点评。

生:讨论:所用时间是不是逐渐缩短?为什么?各小组讨论后选派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结论和心得体会。

设计思想:只需2~3人一组,相互配合来完成,就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既充满情趣,又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渗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过渡:神经系统在完成生理活动时是很容易疲劳的。

最重要的消除疲劳、恢复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是睡眠。

(四)睡眠活动八:调查每天的睡眠时间学生每6人为一组,组长负责,全班由2名学生总负责,对各组资料汇总,计算全班平均睡眠时间,完成表12-3。

讨论:1.本班学生的睡眠时间是否充足?2.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师:感谢同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睡眠时间问题。

设计思想:这个调查小活动看似简单,但却是现在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老师可因势利导地向学生渗透树立远大理想的思想教育,符合“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

评价版块课堂评价验收:师:课件出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比较图表。

(学生填写)拓展应用:大脑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正是因为它太神奇,人类对它的认识才很少。

上网查阅科学用脑的方法,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课外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讨论制定探究计划,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知识梳理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谈本节收获:1.对脊髓和脑的了解。

2.反射和反射的类型。

3.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4.对睡眠的认识。

总评寄语:大脑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正是这个神奇的世界,创造了人类今天无比灿烂的文明。

我们每个人大脑的潜能只开发了一点点。

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

巨人醒来之时,正是即将成功之日。

希望同学们能奋发学习,唤醒“沉睡的巨人”吧!【教学感悟】新课程倡导独立思考,更倡导合作学习。

在本节教学中,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时机,通过合作学习,他们学会了与同伴交流,在传递信息中交互影响,在合作活动中交互启发,学生可超越自己的认识,全面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把课堂这个大舞台更多地留给学生。

才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

在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教师寄语,这种饱含着老师的期待,充满激情的鼓励话语,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符合新的教育理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