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设计
�
� 5.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挂图、网络多
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 6.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40) 期末考试(60)
实验50% 课后作业30% 综合大作业 20%
闭卷笔试 50% 基本技能操 作考试 50%
分析化学技能考核竟赛照片
六、教学效果和社会认可度
� 、
2.学院开设《分析化学》课程的专业
�
在这样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农牧与生化工程学 院始终坚持以质量核心,以服务我市化工、农畜 产品加工、矿山加工冶炼、电力工业四大支柱产 业为宗旨,建立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学 研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为巴彦淖尔市化工、农 畜产品加工、矿山加工冶炼等产业和地方经济建 设培养合格的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 人才 。现在我院开设《分析化学》课程的专业有 工业分析与检验、应用化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 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等专业。
4.教学内容的具体组织形式 �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 律出发,依据化学检验工、化学分析工岗位的工 作任务、工作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要求,遵循教、 学、做合一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相对应地设 计工作项目及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情况作 为衡量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综合考虑: � (1)教材的处理 教学内容整体组 � (2)教学方法的选择 织与构建 � (3)基本技能训练 � (4)考核的方法 � (5)课程教学实施对策
�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 1.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 � 河套大学的办学定位是: “立足当地,面向
西部,服务基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 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坚持以学生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 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 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走产学结合发展 的道路。
分析化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河套大学农牧与生化工程学院 徐康宁
课程整体设计分为 8个部分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构建 � 三、教学资源 � 四、课程队伍建设与课程改革成果 �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 六、教学效果和社会认可度 � 七、课程特色与改革创新 � 八、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通过分析化学理论课 程的学习,使学生 获得从事分析检验 技术职业岗位工作 必需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树立准 确的 “量”的概念
4. 课程设计
(1 )课程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职 业能力为本位,以 岗位需要和职业标 准为依据,形成突 出职业能力培养的 任务引领型课程
夯实基础
提高素养
突出应用
服务专业
4.课程设计 � (2)设计思路 �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 “理论 -实践 ” 一体化、行动导向教学为特点,以专业能 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 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 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 遵循 “实用、可持续发展 ”原则,使学生通过 本门课程的学习,能根据样品来源及分析 要求选择国家或行业分析标准,进一步据 分析标准熟练的开展分析工作。
符合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2)课程的目标
标 目 能力
标 目 素养
知
标 目 识
通过实践环节的训 练,掌握分析化 验的技能和方 法;具备正确判 断和表达分析结 果的能力;提高 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 的能力, 培养严谨认真的 工作作风和科 学态度,求真 务实的科学精 神,为培养高 素质技能型专 门人才奠定基 础
三、教学资源
� 1.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 (1)制定了 “分析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 (2)教材选用原则:尽量选用符合本课程及各专业特点的国内 优秀高职高专教材。本人参与了《仪器分析技术》的编写,《分 析化学》的编写正在积极与出版社联系操作中
� (3)制作了《分析化学》多媒体课件。 � (4)整理编写了《分析化学》电子教案及
�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教学过程的 “职业性、 开放性、实践性 ”,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 才为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分 析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系统 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 生的资料查阅能力、训练他们化学表征能 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并 将其内化为专业能力、科学方法和社会能 力,为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奠定良 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构建
� 1.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
岗位调研 专家论证 国家执业标准 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将分析化学中的仪器分析部分单列一门课程教学 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整体设计,加大实训教学比例,针对性的强化分析操作基 本技能的训练。
2.理论教学设计
课程体系的模块结构
� 3.图书和期刊杂志:学校图书馆有各类 《分
析化学》图书,及相关杂志。 � 4.实践教学条件: � (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 (2)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先后和 30多家企
业及一些本地的测试机构建立实习实训就 业基地,能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和见习。
秋林公司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四、课程队伍建设与课程改革成果
长扎拉嘎说: “你院学生知识扎实,专业能 力强,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化验室 的岗位首选你们的学生。 ” � 巴彦淖尔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站长叶俊峰 评价说: “你们的专业课程设置合理,学生 理论扎实,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到教学过 程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
3.服务社会
七、课程特色与改革创新
各类参考资料齐全。
� 2.网络资源 -专业网站 : � (1)中国分析网
/ � (2)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 � (3)仪器信息网 � (4)中国分析仪器网 � (5)分析测试百科网 http://
�
欢迎专家批评指正
谢 谢!
� 实验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 � (1)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实训:如称
量,移液,滴定,溶液配制与标定,灼烧 与恒重等。 � (2)基本化学分析方法实验:重量法和容 量法,以典型案例为主 � (3)独立设计实验项目:给出实际样品, 告知来源和提出检测项目,要求学生通过 查找国家或行业分析技术标准,按标准完 成检测任务。
八、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1.存在的问题: � (1)课程组人员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还很欠缺,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亟待提高。 � (2)分析实验室和仪器分析实验室还待认证,服 务社会的力度还要加强。 � 2.努力方向: � (1)提高专任教师中 “双师” 素质,加强教学研究, 建设一支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技能水平高、具有一 定行业影响力的师资队伍。 � (2)认真准备,早日进行实验室认证。
� �
�
1.三个突出: ①突出职业的导向性;②突出内容的实用性③突出技能的 主导性,将职业资格要求的有关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中,实 现“双证融通”。 2.技能培训三位一体:
校内实验实训 国家认证的分析测试 机构见实习 企业顶岗实习 分析测试技能
�
3.学校政策支持:河大有精品课奖励制度和优质课评选和 奖励制度
�
3、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式教学。本课程结合实验 实训项目,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式教学方 法,主要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项目。学生在一 个典型任务(项目)的驱动下,从选择测试分析 标准理论依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讨论等各 个方面由学生完成。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 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互相影响、互相 讨论,给予学生极大的激励和鼓舞,激发学生的 主动性、独创性及求知欲望 � 4.合作教学法。教学中,理论教学内容主要由校 内专职教师完成,部分实习项目、由专兼职教师 联合完成。这样让教师和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际的 分析检验岗位上真正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真正实 现课程教学目标
�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授课教师与实验指导教 师一体化,教室和实验实训场所一体化,理论授 课时穿插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实验实训时, 采用理论引领,一体化的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分 析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 力; � 2、示范模仿、师生参评式教学。采用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适合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 基本操作的学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操作要点, 学生从模仿操作开始练习,同时教师进行个别指 导,避免从开始学习时形成错误的习惯。然后教 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在全班操作,学生评点, 最后教师总结,提出教学意见;
学习指南。 � (5)搜集整理了一些样品的国家分析技术 标准作为教学案例。 � (6)建立了《分析化学》题库和《分析化 学实验技能标准和考核方案 》及试题。 � (7)制作了校级《分析化学》精品课网 页,并将以上内容挂在网上,方便学生学 习和提交电子作业。
� (8)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辅导教材和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三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化学设计
整个实践包括校内实验、实训、科研院所见 习与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部分,紧紧围绕化 学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校内实训重视与 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 实践考核相结合,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 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 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 实习和社会实践,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 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
1.教学团队:本课程教学团队由10名教师构成
年龄 结构 学历 结构 双师 教师 职称 结构 岁以下 30 30岁以下 4 本科生 4 双师型教师 2 助 教 4 讲 师 2 高级实验 师 1 副教 授 3 30-40 2 硕士生 6 40-50 1 博士生 岁以上 50 50岁以上 3
2.师资培养 � 课程组为每一位没有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都配备 了指导教师。按照“农牧与生化工程学院青年教师 培养实施办法”,在学期初由指导教师填写培养计 划任务书(包括熟悉教学大纲、学习编写学期授 课计划、实验计划、教案、跟随指导教师听课、 学习组织教学、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批改作业、 实验报告等等),经院领导审核批准后交给青年 教师,学期末按任务书进行考核 ,指导时间为1年。 此举对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成效 明显,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严谨的教风、对学生 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及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精 神,也同时传给了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