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升护理效率和质量
【摘要】近几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移动技术的应用,医院信息系统智能化程度已达到一定水平。
医院信息化建设优化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流程和模式,在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显示出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的综合实力,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实现治疗工作的全对象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医疗安全和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提升医院品牌形象。
【关键词】护理信息;优质护理
1 提升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比较于国外的医疗机构,国内医院的护理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医院的护士常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她们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压力,比如医嘱是否执行准确、输液给药是否正确、母婴护理是否得当、病人是否满意等等。
在这种工作状态下,必须以信息化为抓手,借助信息系统降协助护士做好“三查七对”,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同时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护理质量监控,降低护理差错,保障医疗安全,进一步完善服务、提升优质服务质量。
现实的工作中,护理质量控制如果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
是很难彻底堵漏护理安全事件。
毕竟通过手工方式很难知道每位护士是否在恰当的时间做了恰当的护理操作,只有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我们才能通过实行全程追溯、实时的、个体化的管理,实现对护理人员的闭环管理。
在护理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病人到医院就诊后就有唯一标识(腕带、IC卡号等),临床医护人员通过读卡或扫描腕带的方式获得信息。
信息系统通过无线移动、条码等技术的支持,实现对护理执行全过程全环节的信息监控和管理,最终实现业务流程的信息闭环管理。
医嘱执行、给药、抽血化验等都是按照打印条码来实现的,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病人信息可以保证床旁书写护理记录,进行护理评估、健康教育并及时记录等。
由系统实行监控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护士在使用护理信息系统时,系统会记录下护士的每一个操作,护士通过简单勾选或调用模板即可录入体温、脉搏、呼吸等记录,解决了以往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记录缺失、未及时将体温、脉搏、呼吸等记录,监护记录单录入不及时等问题。
完整的护理记录更为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智能化的提醒、服务更人性化
护理是病人诊疗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贯穿于医院的每一个环节。
在信息化管理下,系统可以在诸多紧要环节上(给药查对等)进行智能化的提醒。
系统有了全面的护理知
识库,通过知识库实现对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纠错机制。
如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各种事务信息,通过事务信息可以方便提醒护士某个时间点某些病人的事务提醒信息。
有体温测量异常(比如新入院、术后、术前、高于37.5等)、大便异常提醒(大便失禁、无排便)、PPD试验结果观察提醒、明日出院的病人提醒、口服药病人提醒、新开医嘱提醒、皮试结果观察提醒、检验危机值提醒等,当异常出现时系统会提醒护理人员做进一步处理,并给出智能化的处理措施供选择。
虽然护理信息系统不可能完全替代人,但是,却是精准服务的一个有效保障,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
3 准确、及时的完成护理工作量的统计,提高工作积极性
在没有使用护理信息系统之前,护理工作量的统计是靠护士长每天对各项指标进行手工计算,每月再上报到护理部。
这种统计方式不仅效率不高而且统计的也不准确。
使用护理信息系统,特别是移动护理系统的推广使用后,不仅科室收治的特级护理病人数、一、二、三级护理病人数以及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口腔护理等处置量等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统计,而且每位护士的工作量也可以准确无误的统计。
有了准确的工作量统计,绩效考核就更加公平、公正。
通过绩效奖金的杠杆可以调用护士工作积极性。
护理部通过统计出的
工作报表,可以了解全院工作量的情况,通过工作量情况合理调配护理人员。
4 总结
一方面,护理系统提高护理工作的准确性,有效减少医嘱处理执行过程中的缺陷发生,护士的每项操作实现护理工作的全程追踪控制,减轻护士劳动强度,减少差错发生,提高工作效率[1]。
另一方面护理信息化提高护理管理的时效性,使得护理管理工作更加合理、科学。
护理信息化把护理人员从琐碎、重复、非直接护理相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护理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直接的护理工作中,才能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宋怡护理信息化在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中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