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地铁与轻轨工程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开始时间: 2015 年 12 月 28 日完成时间: 2016 年 1 月 1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1)1.1设计目的 (1)1.2设计要求 (1)二、设计参数 (2)2.1设计内容 (2)2.2设计资料 (3)三、设计内容 (4)3.1设计原则 (4)3.2主要技术标准 (5)3.3车站规模 (5)3.3.1客流及客流分析 (5)3.3.2站台长度、宽度及站台形式 (6)3.4站总平面设计 (8)3.4.1车站总平面布置原则 (8)3.4.2车站总平面布置 (8)3.4.3车站布置内容、规模指标及车站技术参数统计 (9)3.5车站建筑设计 (9)3.5.1车站型式 (9)3.5.2站厅层 (9)3.5.3站台层 (10)3.6换乘车站的换乘方式 (10)3.7车站附属设施 (10)3.7.1出入口及通道 (10)3.7.2风亭、风道与冷却塔 (10)3.7.3楼梯、自动扶梯与电梯 (10)3.8车站站台有效长度计算 (12)3.9售检票设施 (12)3.9.1售票 (12)3.9.2检票 (13)3.9.3无障碍设计 (14)3.10车站装修 (14)3.10.1装修范围 (14)3.10.2装修的设计标准与原则 (14)3.10.3装修设计构思 (14)3.10.4路引与标志 (14)3.10.5广告布置 (15)3.11车站防灾设计 (15)3.11.1人防与防灾防烟分区 (15)3.11.2紧急疏散 (15)参考文献 (16)一、设计目的及要求1.1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专业知识处理好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有效的完成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设计任务能力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通过完成一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地铁与轻轨工程及相关基础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系统消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增强独立运用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参考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通顺的文字和准确的图表系统地完整表达设计成果。
1.2设计要求主要进行的设计有:站厅设计、站台设计、车站管理用房设计、车站出入口设计、车站设施设计(楼梯、电梯、通道、售检票、照明设施配置、无障碍设计、风亭、风道、车站防灾设计)和车站环境设计。
二、设计参数2.1设计内容该设计车站位于A 路与B 路的交叉路口,地势平坦,A 路为本地区东西方向交通主干道,现状宽40米,路下管线沿道路布置,其中路中污水管埋深较深,B 路道路红一宽20米,车流量较大,交通繁忙,同时交叉路口四周建筑物基本成型。
主体为双层三跨岛式结构(见图1),工程地质勘擦结果见表2.1。
图1. 地层柱状表2.1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土的类型 厚度(m ) 重度γ(kN/m 3) 泊松比μ 内摩擦角ф垂直基床系数Kv 水平基床系数Kx 素填土 5.9 17.0 0.42 2025 30 粉质粘性土③1 6.5 19.11 0.33 13.5628 32 圆砾~粘土⑤ 5.9 20.972 0.25 4550 60 粉质粘土⑥ 3.019.306 0.30 23.53035卵石~圆砾⑦0.5 21.07 0.20 45 70 802.2设计资料某地铁车站,预测远期超高峰小时客流(人/小时)、超高峰系数如下表:m/人,采用三跨两柱双层结构的岛式站台车站,站台上的客流密度为0.52立柱为0.6m的方柱,两柱之间布置楼梯及自动扶梯,使用车辆为B型车(车长19.5m),列车编组数为6辆,定员1440人/列,站台上工作人员为6人,列车运行时间间隔为2min,列车停车的不准确距离为2m,乘客沿站台纵向流动宽度3m,出入口客流不均匀系数取1.1。
三、设计内容3.1设计原则1、车站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百年大计,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保护环境”的设计总则。
2、车站设计符合国家“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
3、车站设计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满足地铁交通功能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满足乘客的乘降、集散和换乘的要求。
4、车站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减少拆迁和管线改移,减少对建筑、交通和市民的影响。
5、车站的规模及通过能力按远期超高峰小时设计客流量确定,远期超高峰设计小时客流量为该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或客流控制时期的高峰小时客流量)乘以1.1~1.4超高峰系数。
6、车站的设计规模还应满足事故发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
车站的紧急疏散能力,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将一列车乘客及站台上候车乘客、站内工作人员在6min内疏散完毕。
7、车站设计应合理组织客流,保证乘客方便进出站,安全顺畅;车站的集散厅、站台、出入口、楼梯和通道、自动扶梯、售检票机(口)等各部位的通过能力应相互匹配。
8、车站设计,应尽量压缩车站规模,采取最合理的结构形式,减少初期投资,便于运营管理,减少运营费用,以提高经济效益。
9、车站建筑设计,应简洁、明快、易于识别,并应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的特点,同时还应与周围的城市景观相协调。
地铁车站出入口布置尽可能与地上规划建筑结合。
10、车站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满足客流、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及各专业工艺要求。
11、车站设计充分考虑防灾的相关措施,在灾害条件下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12、车站设计按五级人防设防,按8度地震烈度考虑车站主体及出入口风亭设计均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3.2主要技术标准1、车站规模等级为乙级。
2、站厅层(1) 公共区地坪装修面至吊顶净高3200mm;公共区装修面层至任何悬挂障碍物不小于2400mm;办公用房吊顶净高不小于2400mm;通道用房吊顶净高不小于2400mm。
(2) 站厅层公地坪装修面厚度:公共区为200mm,设备区为200mm。
3、站台层(1) 岛式站台宽度不小于8000mm;岛式站台的侧站台宽度不小于2500mm。
(2) 站台有效长度120m。
(3) 有效站台宽度12000mm。
(4) 有效装修面层厚度100mm。
(5) 站台层吊顶公共区净高3000mm。
(6) 站台装修面至轨顶面高1020mm。
(7) 有效站台边缘到线路中心1600mm。
(8) 线路中心至侧墙净距1900mm。
(9) 轨顶至结构底板顶面不小于560mm。
4、通道、出入口宽度不小于2500mm,净高不小于2400mm,与自动扶梯或楼梯相连的通道宽度,必须与其通过能力相匹配。
3.3车站规模3.3.1客流及客流分析1、客流预测预测单向高峰小时客流量:初期(2013年)14000人次/小时,近期(2018年)16000人次/小时,远期(2032年)19500人次/小时(拟定客流)。
2、车辆及编组车辆采用地铁B 型车,3动3拖编组。
3、确定行车密度地铁线路必须为全封闭形式,并采用高密度、短编组组织运行。
远期设计行车最大通过能力宜采用每小时40对列车,但不应少于30对列车。
本车站客流量较大,故采用40对列车。
3.3.2站台长度、宽度及站台形式1、站台形式综合考虑车站环境、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车站站台形式采用岛式站台。
2、站台有效长度、站台总长度使用车辆为B 型车(车长19.5m ),列车编组数为6辆。
l sn δ=+式中 l ——站台有效长度(m ); s ——列车每节长度(m ),B 型车为19.5 m ;n ——列车的节数,6节;δ——列车停车误差,2m 。
则19.562119l sn m δ=+=⨯+=,取有效长度为120m 。
站台总长度是根据站台层房间布置的位置及需要由站台进入房门的位置而定,是指每侧站台的总长度,其需综合考虑站台有效长度、站内管理和设备用方面面积等因素确定。
3、车站站台宽度(1)经验法1)侧试站台宽度0.4=+MW b l式中 M ——超高峰小时每列车单向上下车人数;W——客流密度,按0.72m /人计算;0.40——有屏蔽门时安全带宽度。
则605430540.760/20.40.4 2.17 2.5120+⨯=+=+=<MW b m m l ,所以取b=2.5m 。
2)岛式站台宽度2B b nc d =++式中 n ——站台横断面的立柱数量;c ——柱宽;d ——楼梯与自动扶梯宽。
则22 2.520.6612.28=++=⨯+⨯+=>B b nc d m m ,所以岛式站台宽度取13m 能够满足要求。
(2)客流计算法12100P P A NWaP +=式中 A ——站台总面积(2m ); N ——列车车厢数;a ——超高峰系数,取1.2;P ——车厢人数,取240人;12100P P +——上、下车乘客百分比,取25%。
则21260.5 1.224025%216100P P A NWaP m +==⨯⨯⨯⨯=1)侧站台宽度:00.252b A b l =++式中0b ——乘客沿站台纵向流动宽度,取3m 。
则021630.250.25 3.5521202=++=++=b A b m l ,取b=3.6m 。
2)三跨岛式站台总宽度:022B b b c d =+++则0222 3.6320.6617.4=+++=⨯++⨯+=B b b c d m ,取B=18m 。
4、车站埋深车站上层覆土厚度6米,车站底板埋深约为22米。
5、车站外包尺寸车站全长208.6m ,车站总宽 22.6m ,车站设计起讫里程为SK8+260.936~SK8+469.536,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SK8+379.336。
3.4站总平面设计3.4.1车站总平面布置原则1、 车站平面形式应根据线路特征、营业要求、地上和地下环境及施工方法等条件确定。
2、车站出入口与风亭的位置,应根据周边环境及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出入口位置应有利于客流吸引和疏散;风亭位置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尚应满足规划、环保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3.4.2车站总平面布置根据线路规划、站址环境、市政条件、客流吸引等因素,某站布设于现状某西大街北侧,在赵登禹路以东,新街口南大街以西,站位位置及北侧多为1~3层民房及店铺。
本车站设计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结构形式为两层矩形框架,站台宽度13m ,车站规模208.6×22.6m ,车站顶板埋深约6m,车站地板埋深约22m 。
有效站台长度120m ;上层为站厅层,为办公、设备和乘客公用区,站台层为乘车区。
为了有利于便捷的吸纳周边的客流,体现地铁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
1号出入口利用道路南侧临街商铺前的停车场布置;2、3号出入口设置于道路北侧地块内,3号出入口设置残疾人电梯;4号出入口位于道路南侧临街商铺前的人行步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