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遗传学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课堂PPT)

现代遗传学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课堂PPT)

有G显带、R显带、Q显带
15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存在的两 种不同形态,两者不存在成分上的差异,仅反 映它们处于细胞分裂周期的不同功能阶段而已。
16
染色体概念的扩大
染色体这一概念除指真核生物细胞分裂中期具 有一定形态特征的染色质外,现在已扩大为包 括原核生物及细胞器在内的基因载体的总称。 大部分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形态比较简单,它只 是一条裸露的或与少数蛋白质结合的DNA或 RNA双链或单链分子。
11
A metaphase preparation of chromosomes derived from a dividing cell of a human male
12
染色体的组型与核型
染色体的组型与核型:指在细胞有丝分裂期间 观察到的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型 或核型
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把染色体分为: 端着丝粒染色体(telocentric chromosome)、近 端着丝粒染色体(subtelocentric chromosome) 、 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 中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17
细菌的染色体
位于细菌细胞中的拟核,由DNA和蛋白质结 合形成的超螺旋结构。
The Escherichia coli chromosome
18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
包括着丝粒,端粒,复制起点,基因的编码序 列
染色体由核小体构成
19
The sister chromatids of a mitotic pair each consist of a
fiber (~30 nm in diameter) compactly folded into the
chromosome. Photograph kindly provided by E. J.
20
核小体(nucleosome):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①核小体组成:(单个核小体的获得,用微球菌核酸酶 (micrococal nuclease)外理染色质,微球菌核酸酶是一种核 酸内切酶,对核小体间的DNA进行发割最终释放单体核小体) A : 约200bp DNA (核心DNA 146bp 连接DNA 8~114bp) 核心组蛋白:H2A、H2B、H3、H4各2个拷贝组成组蛋白八聚 体。 组蛋白H1:一个拷贝,位于核小体外面,除去不影响核小体结 构,具有组织和种间特异生,主要位于连接DNA处。
6
第一节 细胞
自学
7
第二节 细胞分裂
2.1 染色质与染色体 2.2 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行为 2.3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
8
2.1 染色质与染色体
定义
染色质(chromatin)是存在于真核生物间期细 胞核内的一种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无定形物 质,是伸展开的DNA蛋白质纤维,每一条染 色体是由一个线性的、完整的、双螺旋的 DNA分子,加上围绕其中的组蛋白和非组蛋 白所组成的,是细胞分裂间期遗传物质的存 在形式。
第五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Chromosomal Theory of Heredity
1
Introduction
孟德尔的工作被认为是生物学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然而他的工作在沉没30多年以后才被人们重新发现,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孟德尔时代没有一个人 知道基因的物理结构是怎样的,它们位于细胞中的什 么地方,它们又是怎样从亲代传到子代的,等等。也 就是说至1866年的时候还没有关于染色体、有丝分裂 及减数分裂的描述。
4
Introduction
1910年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则以科学的数据证实 了这一染色体遗传理论(chromosome theory of heredity
5
Introduction
遗传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正是由于接受了这一 概念,即细胞学提供的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 染色体的行为与杂交实验的遗传因子的行为相 关联,它标志着遗传学与细胞学的结合。直到 今天,这一学说仍然是遗传分析最本质的一部 分。
2
Introduction
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后,有大量的杂交实验证 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这样就迫使人们去思考、 去研究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究竟是什么,它的结 构是怎样的,它们在细胞的什么地方,细胞中 什么样的结构与假设的遗传因子(基因)是相一 致的等等。
3
Introduction
在 孟 德 尔 的 工 作 被 重 新 发 现 后 不 久 的 1903 年 , W.Suntton和T.Boveri各自独立地认识到,染色体 从一代到一代的传递方式与基因从一代到一代的传递 方式有着密切的平行关系。为了解释这种相关性,他 们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设,即遗传的染色体 学说(Chromosome theory of heredity)。
染色质,是永久性的在染色体上有固定位置的异染色质 2)功能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又称为X异染色质, 是特定条件下omosome)则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 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精巧包装 而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存在形式,是 高度螺旋化的DNA蛋白质纤维。
13
Centromere locations and designations
chromosomes based on centromere location.
14
染色体的带型
中期染色体经过酶或者其它化学物质处理后, 再用染料染色后,染色体上可以出现深浅不一 的带纹。这种深浅相间的带纹图形称为染色体 带型(banding pattern)
9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是染色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染色较浅,着色均 匀。主要在分裂间期存在。
异染色质:折叠非常致密,在染色体上染色较深,而且在 细胞分裂周期中致密程度变化很小,主要位于染色体的着 丝粒。 1)组成性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即通常所指的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