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秦荣生教授 审计学教材(第八版) 第06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秦荣生教授 审计学教材(第八版) 第06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2.累积识别出的错报 (1)事实错报 (2)判断错报 (3)推断错报
3.对审计过程识别出的错报的考虑 错报可能不会孤立发生,一项错报的发现还可能表 明存在其他错报。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能导致某些错报未被发 现。 审计人员可能要求管理层检查某类交易、账户余 额或披露,以使管理层了解审计人员识别出的产生 原因,并要求管理层采取措施以确定这些交易、账 户余额或披露实际发生错报的金额,以及对财务报 表作出适当的调整。
4.错报的沟通和更正 及时与适当层级的管理层沟通错报事项是重 要的,因为这能使管理层评价这些事项是否为错报, 并采取必要行动,如有异议则告知审计人员。
5.评价未更正错报对重要性的影响 未更正错报,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累积 的且被审计单位未予更正的错报。 审计人员需要考虑每一单项错报,以评价其对 相关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影响,包括评 价该项错报是否超过特定交易类别的交易、账户 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确定一项分类错报是否重大,需要进行定性评 估。
审核具体审计计划 (1)审计程序达到审计目标的可能性; (2)审计程序适合各审计项目具体情况的适当性; (3)重点审计领域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的恰当 性; (4)重点审计程序的制定的恰当性。
6.1.4 审计计划的记录
审计人员应当记录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 计划,包括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作出的任何重大更改。 审计人员对总体审计策略的记录,应当包括为 恰当计划审计工作和向项目组传达重大事项而作 出的关键决策。 审计人员对具体审计计划的记录,应当能够反 映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以及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进一步 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审计人员可以就计划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与 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进行沟通。
6.3 审计风险
1 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
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
4
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 和范围的影响
检查风险与审计意见的类型
5
风险是指发生伤害、毁损、损失的可能性。审计 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 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6.3.1 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6.2 重要性
1 2 3 重要性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重要性的运用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错报与重要性水平
4
6.2.1重要性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一)定义 重要性,是指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从编制和列报财 务报表的角度阐述重要性概念。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单 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 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该项错报是 重要的。 对重要性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6.2.4 错报与重要性水平
1.错报的定义 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 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 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 或根据审计人员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 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 露作出的必要调整。
具体原因包括: (1)收集或处理用以编制财务报表的数据时出现错 误; (2)遗漏某项金额或披露; (3)由于疏忽或明显误解有关事实导致作出不正确 的会计估计; (4)审计人员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 判断或对会计政策作出不恰当的选择和运用。
3.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4.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修正
6.3.3 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
审计风险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重大错 报风险的水平,决定着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水平。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审计人员可 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也就越低,反之亦然。
6.3.4 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1)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 (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 (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 (4)不期望出现的错报。
3.两个层次的重要性考虑 (1)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2)账户和交易或披露的重要性。
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1)审计人员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 系; (2)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关系; (3)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 重要性水平。
• (1) 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 • (2) 重要性概念必须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 • (3) 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二)适用范围
6.2.2 重要性的运用
1.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1)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2)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 (3)审计人员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 (4)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 两种:一、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 二、评价审计结果时。
6.1 审计计划
1 审计计划的作用 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 审计计划的审核 审计计划的记录
2
3 4
6.1.1 审计计划的作用
(1)通过制定和实施审计计划,可使审计人员能够 根据具体情况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 (2)通过制定审计计划,可以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通过制定审计计划,可以避免与被审计单位之 间发生误解。
第六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第六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1
审计计划 重要性 审计风险
2
3
引导案例
理想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对爱华公司审计后发表了 如下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爱华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 《××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 了爱华公司201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1年度的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半年后,爱华公司因无法按时偿还巨额债务而宣告破产。 股东与债权人状告为爱华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其诉 讼理由是爱华公司2011年的财务报表中存在严重错误,而 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意见,从而误导了报表使用人。
6.1.3 审计计划的审核
审核总体审计策略 (1)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重点审计领域的确定的 恰当性; (2)时间预算的合理性; (3)审计小组成员的选派和分工的恰当性; (4)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的信赖程度的恰 当性; (5)对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的恰当 性; (6)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 利用的恰当性。
表中,造成2011年虚增收入12.9万元与高估资产 15.7万元,以及漏计与少计负债20.7万元的错报。 对于销售额近千万元、资产近千万元的爱华公司 来说,这些错报虽然从金额来看并不重要,却导 致爱华公司的盈利能力保持持续增长的状态,偿 债能力的指标恰巧达到了银行贷款门槛。因此这 些错报对于报表使用人来说是重大的,无疑会误 导报表使用人,会计师事务所理应承担赔偿责任。
3.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 (2)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 (3)财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4.账户、交易或披露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审计人员在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 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 (2)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 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2)具体审计计划 1)审计目标 2)审计步骤 3)执行人及执行时间 4)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5)其他有关内容
2.审计计划的编制 审计计划应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审计计 划应形成书面文件,并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审 计计划的文件形式多种多样,表格式、问卷式和文 字叙述这三种主要形式为许多审计组织普遍采用。 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均不能生搬硬套,因为各个 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和审计目标千差万别,所以,计 划文件的格式和内容也都需要酌情调整。
6.2.3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 (1)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 断; (2)初步判断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3)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呈反向关系。
2.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 (1)以往的审计经验。 (2)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 (3)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4)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5)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6.1.2 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
1.审计计划的内容 (1)总体审计策略 1)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 2)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 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 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7)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 利用 8)其他有关内容
不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审计人员都应 当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实质性测试。
6.3.5 检查风险与审计意见的类型
检查风险不仅影响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实质性 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且影响审计人员所发 表审计意见的类型。如果经过实施有关实质性测 试后,审计人员仍认为与某一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 的认定有关的检查风险不能降至可接受的水平,那 么,审计人员就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2.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确定风险的性质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下列事项: (1)风险属于舞弊风险的可能性。 (2)风险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方 面的重大变化的相关性。 (3)交易的复杂程度。 (4)风险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的可能性。 (5)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特别是对不确定事 项的计量存在较大区间。 (6)风险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 的可能性。
1.识别和评估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 施下列审计程序: (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 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 (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 相联系。 (3)考虑识别的风险的重大性。 (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 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