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规范记忆版
笔手法,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 情景交融等。
亭的依恋之情。
3
7分析句 意型
8分析技 巧型
A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B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A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和作用?表达上有什 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1 分), 情。
么特点?
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 表现了诗人 模式:某句诗用了
的手法(1 分),
A“绿树村边合,青 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分)。 写了
的 内 容( 归 纳 时 要
山郭外斜”一联是千 B答:用了拟人的手法(1 分)。写开门 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1 分),
人 离 去 的 深 情 又 符 合 春 日 和 风 拂 拂 的 情 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
景,
的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
“啼”表面写黄莺鸣叫,深层写黄莺殷殷挽 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在结构
留、凄凄惜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拟 人 手 法 , 赋予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曲
上起…作用,等。 炼字常用的表现手法: 拟人、渲染、烘 托、对比、对偶、以动衬静,化静为动,
①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
远役他乡,身世飘零,还是没离开这个“悲” 线索;
字;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所
②点明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说, “悲”字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③揭示全诗的主旨思想;
④抓住这个词以小见大,把握全诗
答:“系” 字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 公式: 释义+手法(修辞或表现)+
动作,拟人手法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 表达诗人的情感
意象;②
营造
的氛围,组成一幅
的画面;③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
感情,或给人
的启示和思考。
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
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
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
萧瑟凄怆等;
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6 炼字型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①某词是全诗的关键 (诗眼),为什么? ②哪个字词是全诗歌 的关键(诗眼),为 什么? A前人在评论这首诗 时曾说,“折柳”二 字是全诗的关键。① 诗中“折柳”的是寓 意是什么?②为什么 “折柳”二字是全诗 的关键? B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 时曾说, “悲”字是 贯穿全诗的主线,你 同意吗?为什么?
答题公式
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
达的诗人的情感
模式 :诗 歌 描 绘 了
的 意 象。诗
人通过
意 象,表达了自己
的情感或品格。
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
③指出意 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
感情。
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
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
模式:诗歌描写了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优点(1 分)。抒发了诗人
的
感情(1 分)。
思路: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
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 A答: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步骤①—— 公式: 诗句/诗歌是何种手法+手
表现手法?
准确指出用了何手法)星斗纵横,分外明 法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
题目类型
典型例题
1 分析诗歌 意象型(景 物形象)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 分析意境 型
A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B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处别开门。
答案示范 答:诗 歌 描 绘 了 竹 立 足 破 岩 , 备 受 风 霜 雨 雪 的 磨 难 ,依 旧 顽 强 地 生 存 着 的 意 象( 步 骤 一 )。诗人通过描绘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竹 的意 象( 步 骤 二 ),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 媚权贵,不迎合时俗的确刚劲品格。(步 骤 三 )
A 答 :此 诗 描 绘 了 一 派 美 丽 的 初 春 景 象 (步 骤 一 ) 。春 天 阳 光 普 照 ,四 野 青 绿 ,江 水 映 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 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 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 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B答: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 面(步骤①)。写了小桥、流水、村庄、 绿 岸 、浮 萍 、荷 花 、人 家 、庭 院 等 景 物( 步 骤②)。(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 适雅寂的石湖风景(步骤③)
键)
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B答:同意。诗歌首联从衰草落笔,严冬 关键的理解宜有两个层面:一是形
枯草,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推出 式,结构上关键;二是内容,主旨表达
“悲”,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颔联写送 上的“关键”。
别的情景,寒云暮雪阴冷悲凉,仍紧扣“悲” 关键词的作用:
字 ;颈 联 回 忆 往 事 ,感 叹 身 世 ,少 孤 动 乱 ,
的
“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
的 描 写 ,直 接 表 现 了
。诗 中
句,用
手法,表现
了
。
答案: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 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形象。通过前四句 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 接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通过最后两 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 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定的生活真理,使人 从中受到有益的启 示。 A古代诗论家说,这 首诗很有“理趣”。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 感受。
B这是一首蕴含着丰 富而高雅理趣的写景 诗。你觉得这首诗有 什么样的理趣?
雅趣又新颖。二句借用"天光"、"云影"这 模 式 : 诗 歌
些为人们所喜爱、欣赏的自然美景,比喻 形象。用
写书中丰富的内容,情趣更浓。三、四句
⑤诗中的陆鸿渐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形象?
答: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 公式: 诗句描述内容(概述)+诗歌 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 中的主旨
好似人间仙境(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 模式:诗中描写了
(归
语组合)(步骤一)。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 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的内
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步骤二) 容,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思路: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
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
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本诗展现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 公式 : 什么人 物 形 象 ( 定 性 ) +诗 歌
高洁脱俗的诗人形象。早梅耐寒而立、迎 中的证据
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
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 模式:诗中描写的是
B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A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 啼。啼时惊妾梦,不得
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不向世俗献 媚 的 坚 贞 高 洁 的 情 感 。(步 骤 ③ — — 分 析 表 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主 联
;颔联
;
旨上的“关键”)
颈联
;尾
从诗歌结构来看,“折柳”二字是这 联
,所以
。所
首诗情感触发的媒介,思乡望归之情由《折 以
。
杨柳》曲子“催化”,情动而辞牵。它是
一种铺垫,一次蓄势,没有它,下文抒情 关键:本为门闩或关闭门户的横木→比
没有了着落,没有了承载。(结构上的关 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或转折点,对情
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 神的是什么字?为什 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 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
A答:①“折柳”是乐府古曲《折枝杨柳 公式: 同意/不同意+结合首、颔、
行》,寓意是“惜别怀远”。
颈、尾阐述理由+ 重 申 观 点 。
② 从 诗 歌 内 容 来 看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
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折柳”曲的笛 模 式 : 同 意 / 不 同 意 。 诗 歌 首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学生记忆版)
提问方式 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 意象? 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 么特点? 象征了什 么品格。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③从“情”和“景” 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 作一赏析(诗描绘了 怎样的景物?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请 简要分析)
手
“清如许”“源头活水来”在前两句基础 的 特 点 。
B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这句诗好在哪里? A答:运用了对仗的手法(1 分),“绿 公式: 诗句是何种手法+手 法 在 诗
②这句诗有什么含义 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 歌 中 的 证 据 + 表 达 出 诗 人 怎 样 的 感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 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 ① 诗人是怎样抒发 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A此诗主要用了什么
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 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