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5级第三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2017.1姓名成绩【考试时间2017年1月12日上午8:00~9:40】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He 4 N 14 O 16 Cl 35.5 Na 23 Cr 52 Cu 64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能跟氢原子形成最强极性键的原子是A.FB.ClC.BrD.I2.在C(s)+CO2(g)2CO(g) 的反应中,既能增大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是A.增大压强B.增加碳的量C.恒温恒容通入CO2 D.恒温恒压充入N2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6的硼原子:5B11 B.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C.羟基的电子式:D.Fe2+的外围电子轨道表达式:↑↓↑↑↑↑↑↓3d4s 4.下列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3∶1的是A.CO2 B.C2H4C.HCND.HCHO5.X、Y两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22,X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 s n n p2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存在两种同素异形体B.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为极性分子C.X与碳形成的化合物为分子晶体D.Y与碳形成的化合物为原子晶体6.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融化时所克服的作用力也相同的是A.明矾和金刚石B.硫黄和黄铜C.干冰和甲烷D.NH4Cl和可燃冰7.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反应的ΔH=E1-E2B.反应的活化能E=E4-E3C.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该反应的产率D.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该反应的反应热(ΔH)8.关于能量转化或能源问题,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热能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成热能C.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D.将固体煤转变为气体使用时燃料的利用率更高9.下列晶体中,熔点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A.CH4、SiH4、GeH4、SnH4B.NH3、PH3、AsH3、SbH3C. MgO、CaO、SrO、BaOD.NaF、NaCl、NaBr、NaI10.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45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B.500 ℃时,SO2和O2各10 molC.50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D.500 ℃时,用V2O5作催化剂,SO2和O2各10 mol二、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1.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其熔点一定高于金属晶体B.若某晶体中含有非极性键,该晶体不可能是离子晶体C.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晶胞)不一定是平行六面体D.分子晶体发生状态变化时可能破坏原子间的共价键12.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温下发生分解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
不能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氨基甲酸铵的转化率不变1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标准状况下,4.48 L氦气和重氢气(D2)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0.4N A B.在含有4mol Si—O键的石英晶体中,氧原子数目为2N AC.7.8g Na2O2固体中,所含阴、阳离子的总数为0.4N AD.28 g N60单质(见右图)中含有的N-N(σ)键个数为3N A14.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得出错误结论。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卤族单质熔沸点F2<Cl2<Br2<I2,则碱金属单质熔沸点Na<K<Rb<CsB.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出现浑浊,则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也出现浑浊C.邻羟基苯甲酸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对羟基苯甲酸也能形成分子内氢键D.Be(OH)2能溶于NaOH溶液,则Mg(OH)2也能溶于NaOH溶液15.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WB.W的含氧酸的酸性比Z的含氧酸的酸性强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若W与X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W 216.已知298KCH4(g)+Cl2(g)=CH3的值为A.656B.328C.224D.120Z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XB.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一定为Z>X>YC.若Y为非金属元素,则X、Z的单质可能均为原子晶体D.若X 、Y 均为金属元素,则Z 的一种氧化物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18.在一定条件下,向2 L 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X 、1 mol Y 。
发生如下反应:2X(g)+Y(?)3Z(g) ∆H <0。
经60 s 达平衡,此时Y 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至平衡时,用X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2 mol/(L·min) B.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一定是K = c3(Z)c 2(X)·c (Y)C.若再充入1 mol Z ,重新达平衡时X 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D.若使容器体积变为1 L ,Z 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增大 19.CrO 2-4 (黄色)和Cr 2O 2-7 (橙红色)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前者转化为后者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 −1的Na 2CrO 4溶液中c (Cr 2O 2-7 )随c (H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酸性增强,CrO 2-4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B.按a 点数据计算,该转化反应平衡常数K =1.0×1014C.升高温度,溶液中CrO 2-4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D.可逆反应Cr 2O 2-7 (aq)+H 2O(l) 2CrO 2-4 (aq)+2H +(aq) 的ΔH <020.在容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10 mol X 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X(g) Y(g)+Z(g) ΔH >0A.反应前B.平衡时X 的转化率α(X)=94.1%C.其它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常数K 增大D.其它条件不变,若充入惰性气体,平衡逆向移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21.(15分)A 、B 、C 、D 、E 、F 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
其中A 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 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D 、E 元素的基态原子3p 能级上都有两个未成对电子;F 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 -1)d 10n s 1。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 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达式为 ;在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介于C 、E 之间的元素是 。
(2)将以下三种物质:①A 与硼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化合物,②B 的氯化物, ③D 的氯化物。
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用化学式表示)。
(3)A 的最简单氢化物易液化,其原因是 ,E 的次高价含氧酸根离子的VSEPR 模型名称是 ,该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
(4)F 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若已知F 晶胞参数为a pm ,F 相对原子质量为M ,N A①晶胞中F 原子的配位数为 ;F 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是 堆积。
②F 原子半径r = pm ,F 单质晶体密度计算式为: g ·cm -3。
(5)A 与F 形成的某种化合物晶胞结构如图丁所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该化合物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生成一种白色沉淀和一种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6分)某学习小组为测定铬的配合物[Cr(NH 3) x (H 2O)y ]Cl z (相对分子质量为262.5)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称取质量均为2.625 g 的样品两份,一份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加热煮沸蒸出所有的NH 3,测得NH 3的体积为896 mL(标准状况);另一份加入0.2 mol/L AgNO 3溶液至恰好反应完全,消耗AgNO 3溶液150 mL 。
完成下列空白:(1)铬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基态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中心元素的化合价为 ,配体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23.(11分)合成氨在化学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合成氨用的氢气可以甲烷为原料制得。
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① CH 4与水蒸气转化为CO 2和H 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 标准状况下,33.6 L CH 4理论上最多可生产氨气 L 。
③ CH 4(g)+H 2O(g)=CO(g)+3H 2(g) ΔH = 。
(2)合成氨初始时N 2、H 2的体积比为1∶3,在使用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φ(NH 3)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
在相同压强下,当温度由200 ℃升到300 ℃时,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甲 乙 丙 ==mol=mol②图中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其判断理由是 。
24.(共8分)含Fe 2+的H 2O 2溶液可用于处理含有机物苯酚的废水,为研究有关因素对苯酚被H 2O 2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实验设计】控制苯酚的初始浓度均为300 mg/L ,恒定实验温度在25 ℃或40 ℃(其余实验条(1) ;③ 。
(2)实验过程中需要用磁力搅拌器将反应混合液不断搅拌,其原因是 。
实验表明温度升高,苯酚降解反应速率增大。
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所用试剂H 2O 2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苯酚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及其与溶液初始pH 的关系如下图:(3)根据图中曲线判断,反应开始至1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比反应10 min 至2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填“快”或“慢”),溶液pH 约为 时Fe 2+的催化活性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