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两三岁孩子会有反抗期呢?
首先,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
他们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
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
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其次,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原先,孩子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
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
因此,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
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第三,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
两三岁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
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
其实,他们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想法,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
两三岁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比如,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五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
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的反抗行为。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
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
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
所以,做家长的要突破传统的束缚,勇于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许他反对你的做法。
宝贝表现一老和家长对着干
我的女儿3岁。
她从不肯做我让她做的任何事,她常常顶嘴,没有礼貌,而且以违反我的意志为乐。
从孩子第一次对你说“不”开始,你就要注意了:他可能在你不经意之间已经走入了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新时期——逆反期。
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非常不愿意别人再来干涉自己。
孩子这种逆反的心理通常会在3岁左右达到顶点。
这个时候,他们的语言里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我”,或者“我要……”事事都想占据主动权。
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可能会改变孩子日常生活的事情上,比如上幼儿园,家长一定要做好迎接反对和挑战的心理准备。
家长怎么来帮助他:
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为你的孩子提供“自己当家做主”的机会。
比如早晨起来穿什么衣服,早餐吃蛋糕还是炒饭……当孩子表现合作的时候,你一定要夸奖他。
同时,对于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合适,一定要划出清楚的界限。
如果孩子表现得很固执,你就要帮助他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许他是因为感觉受到强迫或者遭到挫折才变得如此固执己见。
有的时候,对过分倔强的孩子你也需要给他点小小的惩戒,批评或者剥夺他的某项权利(比如取消下午的冰激凌)都是不错的办法。
或者就使用相反的心理战术,似乎很奏效。
不妨说:“好吧!让我来帮你做这件事吧!”孩子常常会用带着独立性的着急心情插嘴说:“不!我自己可以去做。
”结果他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