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一、魏书生老师印象
是的,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其貌不扬的人却创造了教育界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这是魏老师制定班规的原则。
他对学生说:“凡是普
通百姓能做的事,班委不要做;凡是班委能做的事,班长不要做;
凡是班长能做的事,班主任不要做。
”让学生管理好自己,班级就
容易管理了。
魏老师轻松地说,民主管理,科学管理是他的三头六臂。
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魏老师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
管理,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
状态。
最主要的办法是强化学生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
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
这样的做法,人人
受益:
1.全员参与,相互制衡。
班级中,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
驾驭、服务的位置上。
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
4.善始善终,持之以恒。
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发动学生管学生,调动学生管学生。
在魏老师的班级设立了值周班长。
值周班长自报,轮值两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些同学
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的
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
对班级一些具体的用品及各项专门事务,还发动每一个学生进行承包。
比如有人管卫生、有人管做操,有人
管字词默写。
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
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
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
学生从小承包任务,增强了责任感,减少了劳动是当场分配任务的互相推委现象,或互相攀比现象,事半功倍。
在魏老师的班里,“鱼长”“花长”“炉长”等官各司其职,干得不亦乐乎。
而值日班主任竟可代替魏老师去开学校的班主任会议。
其所在的有72人的班级可以用两分半钟收好书费。
怎么收?学习委
员拿着手表记时,由组长负责各小组进行收费比赛:最快的一组,
每人30元,16人480元,交到学习委员手里时,只用了1分15秒,最慢的也只用了2分20秒。
想想班主任要用宝贵的一天时间(甚至
更多),才能完成本班的注册工作,我们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看来“名师出高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魏老师之所以这么成功,是因为他的服务意识特强,凡事都和同学们商量做。
用他的话说:为学生服务,各类的学生都需要服务
(认为宾馆的服务员从不挑剔客人是谁)。
我并不辛苦,因为全班
学生都是我的副班主任(个个都有明确的服务职责)。
我教语文课
不难,因为全班学生都是我的助教(人人都有具体项目承包)。
于是,我全部的工作就只有一件了——教会学生干好具体事。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说教,但魏老师却在从容中蕴含巨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让我们受益匪浅。
三、角色定位,打造品牌班主任
魏老师的成功决非偶然,其在润物细无声中,与学生进行着心与心的沟通。
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只有真正做到与学生同喜
同悲,同甘共苦,才能进入学生心田。
1.守护学生的人格
对学生人格的守护,也就意味着把握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
我们不仅自己要尊重学生,还有引导同事、家长、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俗话说“教子十过,不如扬子一长”。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
少说慢慢少。
2.张扬学生的个性
班主任是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的人。
朱小蔓教授说:班主任管理的最大效率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性的展开……如果班主
任的水准越高,他班上的学生的个性就会越来越丰富地展开。
要做
到这一点,班主任要放弃“教育是一种控制”的观念。
对“犯
错”“越轨”中的学生要细细地分析,找出“犯错”中的“光点”、“越轨”中的“金点”,作充分肯定;在管理中要避免用诸多清规
戒律规范学生,让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4.在反思中成长
合上书,我的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当一名班主任难,但当一名像魏书生老师那样的班主任似乎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班主任工作
累并快乐着!当我们用一生去履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用责任,用真心、真情、真爱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一定会成为学生追随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