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物药剂学学习要点:一、药物体内过程二、药物的胃肠道吸收三、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四、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一、药物体内过程1.几个名词2.药物的跨膜转运①生物膜的结构类脂质(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载体糖类②生物膜的性质——液晶镶嵌模型(流体膜)分布不对称流动性:膜动转运半透性:脂溶性药物易通过(简单扩散),小分子水溶性药物经含水性小孔吸收(滤过)——与物质转运、细胞融合、细胞识别、细胞表面受体功能调节密切相关。
A.药物的吸收B.药物的分布C.药物的代谢D.药物的排泄E.药物的消除1.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是2.药物从体循环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是『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药物的吸收是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药物的分布是药物从体循环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A:关于易化扩散的错误表述是A.又称中介转运B.不需要细胞膜载体的帮助C.有饱和现象D.存在竞争抑制现象E.转运速度大大超过被动扩散『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易化扩散属于载体转运需要细胞膜载体的帮助。
A:关于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特点的正确表述是A.被动转运的物质可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解离度小,脂溶性大的药物可通过简单扩散吸收B.一些生命必需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化合物都能通过被动扩散吸收C.单糖、氨基酸、嘧啶及某些维生素主要通过膜动转运吸收,具有结构特异性,都有本身独立的转运特性D.易化扩散的转运速率低于被动扩散E.胞饮作用对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不重要『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BC选项都是通过主动转运吸收,D选项易化扩散的转运速率高于被动扩散,E选项膜动转运是蛋白质和多肽的重要吸收方式。
A.主动转运B.简单扩散C.易化扩散D.膜动转运E.滤过1.药物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消耗机体能量,从膜的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药物转运方式是2.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不消耗能量的药物转运方式是3.药物扩散速度取决于膜两侧药物的浓度梯度、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及药物在膜内扩散速度的药物转运方式是『正确答案』A、C、B『答案解析』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逆浓度转运应该是主动转运,顺浓度转运应该是易化扩散,简单扩散不需要借助载体,顺浓度转运。
A.滤过B.简单扩散C.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E.膜动转运1.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部位吸收的方式2.微粒给药系统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正确答案』C、E『答案解析』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部位吸收的方式是主动转运,吞噬属于膜动转运。
二、药物的胃肠道吸收生理因素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胃肠道的运动(蠕动、排空)、循环系统转运、食物、胃肠道酶代谢、疾病、特殊人群药物因素脂溶性和解离度、溶出速度、胃肠道内稳定性剂型因素剂型因素、制剂处方、制剂工艺1.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大多数药物吸收部位:十二指肠或小肠上部多肽:结肠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生理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胃肠道的运动(蠕动、排空)、循环系统转运、食物、胃肠道酶代谢、疾病、特殊人群药物脂溶性和解离度、溶出速度、胃肠道内稳定性剂型剂型因素、制剂处方、制剂工艺A:关于脂溶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脂水分配系数适当,药效为好B.脂水分配系数愈小,药效愈好C.脂水分配系数愈大,药效愈好D.脂水分配系数愈小,药效愈低E.脂水分配系数愈大,药效愈低『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脂水分配系数适当药效为好,并不是越大药效越好。
A:人体胃液约0.9-1.5,下面最易吸收的药物是A.奎宁(弱碱pK a 8.0)B.卡那霉素(弱碱pKk a 7.2)C.地西泮(弱碱pK a 3.4)D.苯巴比妥(弱酸pK a 7.4)E.阿司匹林(弱酸pK a 3.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酸酸碱碱促吸收,酸性药物pK a越大越易被吸收。
X:胃排空速率快对药物吸收可能产生的影响A.水杨酸盐、螺内酯吸收减少,阿司匹林、红霉素吸收增多B.氢氧化铝凝胶、胃蛋白酶疗效下降C.在肠道特定部位吸收的药物吸收减少D.影响止痛药药效及时发挥E.延迟肠溶制剂疗效的出现『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胃排空速率慢影响止痛药及时发挥药效;胃排空速率促进肠溶制剂疗效的出现。
A:药物的剂型对药物的吸收有很大影响,下列剂型中,药物吸收最慢的是A.溶液型B.散剂C.胶囊剂D.包衣片E.混悬液『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包衣片崩解慢,吸收慢。
A.表面活性剂B.络合剂C.崩解剂D.稀释剂E.黏合剂1.能够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破裂成细小颗粒的制剂辅料是2.能够影响生物膜通透性的制剂辅料是3.若使用过量,可能导致片剂崩解迟缓的制剂辅料是『正确答案』C、A、E『答案解析』崩解剂能够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破裂成细小颗粒;表面活性剂能够影响生物膜通透性;黏合剂若使用过量,可能导致片剂崩解迟缓。
X:与药物吸收有关的生理因素是A.胃肠道的pH值B.药物的pK aC.食物中的脂肪量D.药物的粒径E.主药和辅料的理化性质及其相互作用『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BDE属于药物因素。
A.渗透效率B.溶解速率C.胃排空速度D.解离度E.酸碱度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和肠壁渗透性的不同组合将药物分为四类1.阿替洛尔属于第Ⅲ类,是高水溶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取决于2.卡马西平属于第Ⅱ类,是低水溶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取决于『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体内吸收取决于低的因素,所以高水溶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取决于渗透效率,低水溶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取决于溶解速率。
三、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注射给药栓剂直肠外用膏剂皮肤:表皮途径、皮肤附属器途径气雾剂肺部吸入:肺泡滴眼剂眼部黏膜吸收:角膜局部、结膜全身注射给药吸收的相关考点①iv:无吸收过程,生物利用度100%②im:2-5ml,油溶液、混悬液可长效③皮下:吸收慢,植入剂、胰岛素④皮内:<0.2ml,吸收差,诊断、过敏试验⑤动脉:诊断、治疗,药物→靶向⑥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W/O>油混悬液A:不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吸收途径是A.胃黏膜吸收B.肺黏膜吸收C.鼻黏膜吸收D.口腔黏膜吸收E.阴道黏膜吸收『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胃黏膜吸收的制剂属于经胃肠道给药不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A:无吸收过程,直接进入体循环的注射给药方式是A.肌内注射B.皮下注射C.椎管给药D.皮内注射E.静脉注射『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静脉给药无吸收过程,直接进入体循环。
A.皮内注射B.皮下注射C.肌内注射D.静脉注射E.静脉滴注1.青霉素过敏性试验的给药途径是2.短效胰岛素的常用给药途径是『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过敏性试验的给药途径是皮内给药;胰岛素常用给药途径是皮下给药。
A.静脉注射给药B.肺部给药C.阴道黏膜给药D.口腔黏膜给药E.肌内注射给药1.多以气雾剂给药,吸收面积大,吸收迅速且可避免首过效应的是2.不存在吸收过程,可以认为药物全部被机体利用的是3.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入血液循环,可注射溶液剂、混悬剂、乳剂『正确答案』B、A、E『答案解析』肺部给药多以气雾剂给药;静脉给药不存在吸收过程;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入血液循环,可注射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的是肌内注射给药。
X:下列剂型给药可以避免首过效应的有A.注射剂B.气雾剂C.口服溶液D.舌下片E.肠溶片『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口服溶液、肠溶片都是经胃肠道给药制剂存在肝首过效应。
X:下述制剂中可快速起效的是A.气雾剂B.舌下片C.经皮吸收制剂D.鼻黏膜给药E.静脉滴注给药『正确答案』ABDE『答案解析』经皮吸收制剂吸收慢,起效缓慢。
1.药物的分布(2)淋巴系统转运传染病、炎症、癌转移→淋巴系统成为靶组织避免首过效应脂肪、蛋白质靶向制剂(脂质体、微球、微囊、乳剂)(3)脑内分布:血-脑屏障(亲脂性易通过)(4)胎儿内分布:胎盘屏障(3-12周器官形成期)2.药物的代谢(1)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2)再次认识首过效应口服尚未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之前,在肠黏膜和肝脏被代谢进入血液循环的原形药量↓生物利用度↓不宜口服的药物改变给药途径——注射、舌下、鼻腔、肺部、直肠下部、经皮3.药物的排泄A:高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的特点是A.吸收快B.代谢快C.排泄快D.组织内药物浓度高E.与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合用易出现毒性反应『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应用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时,当给药剂量增大使蛋白结合出现饱和,剂量上再有小小的改变就会使游离药物浓度产生很大的变化,或者同时给予另一种蛋白结合能力更强的药物后,由于竞争作用将其中一个蛋白结合能力较弱的药物置换下来,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大,从而引起药理作用显著增强,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易发生用药安全性问题。
X:影响药物从血液向其他组织分布的因素有A.药物与组织亲和力B.血液循环速度C.给药途径D.血管通透性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正确答案』ABDE『答案解析』给药途径影响吸收不影响分布。
其他选项均是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A:关于药物代谢的错误表述是A.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B.参与药物代谢的酶通常分为微粒体酶系和非微粒体酶系C.通常代谢产物比原药物的极性小、水溶性差D.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也有一些药物胃肠道代谢率很高E.一般代谢产物比原药物更易于从肾脏排泄『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药物代谢产物的极性一般比原药大,但是也有一些药物代谢产物的极性降低。
A:属于药物代谢第Ⅱ相反应的是A.氧化B.羟基化C.水解D.还原E.乙酰化『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第Ⅱ相反应是结合反应,含极性基团的原形药物或第I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与机体内源性物质结合生成结合物,增加药物的极性和水溶性,有利于药物的排泄。
ABCD均是第I相反应。
A:随胆汁排出的药物或代谢物,在肠道转运期间重吸收而返回门静脉的现象是A.零级代谢B.首过效应C.被动扩散D.肾小管重吸收E.肠肝循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肠-肝循环是指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肠道中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肝脏,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的现象。
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B.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慢D.解离少、重吸收少、排泄快E.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1.在肾小管中,弱酸性药物在酸性尿中的特点是2.在肾小管中,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中的特点是3.在肾小管中,弱碱性药物在酸性尿中的特点是『正确答案』B、A、A『答案解析』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X:以下影响药物肾排泄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A.药物的脂溶性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B.药物的解离分数受pK a和尿液pH影响,进而影响重吸收C.血浆蛋白结合率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但不影响肾小管分泌D.尿量、合并用药及疾病也会影响肾排泄E.游离药物通过膜孔扩散方式进行肾小球滤过『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五个选项叙述都是正确的,需准确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