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稿)主要编审人员审核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工程师编写人员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项目概况 (1)1.2可研编制依据 (1)1.3主要研究内容 (2)1.4主要研究结论 (2)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4)2.1项目建设的背景 (4)2.2项目建设必要性 (7)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10)3.1选址原则 (10)3.2项目选址 (10)3.3建设条件 (11)第四章建设规模 (14)4.1编制依据 (14)4.2人口确定 (14)4.3地上面积确定 (14)4.4地下面积确定 (22)4.5用地确定 (23)4.6规模确定 (23)第五章总图布局与工程设计方案 (25)5.1设计原则 (25)5.2总图布局 (25)5.3建筑设计 (26)5.4结构设计 (29)5.5人防设计 (30)5.6无障碍设计 (31)5.7给排水设计 (32)5.8采暖、通风设计 (35)5.9电气设计 (40)5.10配套工程 (46)第六章节能 (47)6.1节能目标 (47)6.2设计依据 (47)6.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和结构合理性分析 (48)6.4项目消费能源种类、数量 (49)6.5项目能源消耗 (52)6.6节能措施 (53)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消防 (56)7.1环境保护 (56)7.2消防 (62)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 (67)8.1项目组织机构 (67)8.2项目监理 (69)第九章项目进度计划 (70)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10.1编制依据 (71)10.2投资估算说明 (71)10.3投资估算结果 (74)10.4资金筹措 (74)第十一章项目招投标 (76)11.1编制依据 (76)11.2招标确定 (76)11.3招标程序 (77)第十二章社会评价 (78)12.1社会影响分析 (78)12.2社会互适性分析 (80)12.3社会风险分析 (81)第十三章结论及建议 (81)13.1结论 (81)13.2建议 (82)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2、项目平面示意图附件:1、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2、项目建议书批复3、项目用地预审批复4、项目选址意见书5、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6、项目选址红线图7、项目环评批复8、建设项目招标方案和不招标申请表第一章概述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3、建设性质:新建4、项目法人:5、项目负责人:6、建设地址:晋城市泽州路东侧,中原东街南侧7、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977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6651m2,地下建筑面积为3124m2。
8、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估算为9956.93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7297.57万元,设备购置费916.53万元,其他费用1005.28万元,基本预备费737.55万元。
9、资金来源: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城区政府统筹解决。
10、建设工期:24个月1.2 可研编制依据1、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2、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复3、《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108号)4、《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2010】136号)5、《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103号)6、项目规划条件通知书(【2013】57号)7、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YD-2013-40号8、项目选址红线图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1、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提供的基础资料12、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1.3 主要研究内容本报告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工程技术方案、节能、环保、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招投标及项目风险等。
1.4 主要研究结论项目建设符合《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随着晋城市城区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人文精神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的建设已势在必行。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城区现有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面积狭小、防火抗灾抗震能力差、服务功能差等问题,改善其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对推动晋城市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背景2.1.1 区域概况晋城市城区为晋城市辖县级区,是晋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辖1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137个村委、居委和社区。
常住人口47.69万人,少数民族有回、满、藏、蒙古、锡伯、朝鲜、彝、壮、傣、纳西、布依等民族。
总面积149.6平方公里,四周与泽州县接壤。
地貌以盆地和丘陵为主,有少数山区。
自1985年建市以来,全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了较多实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2012年,晋城市城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完成203.3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完成11.6亿元,增长37.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02亿元,增长34.9%,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两项指标增幅均列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6.6亿元,增长16%,占全市的52.4%;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14亿元,增长10.8%,占全市的3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亿元,增长31.1%,占全市的2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65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52元,增长13.7%。
2.1.2 各馆舍现状及存在问题晋城市城区图书馆位于晋城市南大街621号,现有职工9人,藏书4.5万册,下设采编、流通、报刊及盲人盲文阅览、少儿阅览、古籍、电子阅览、培训、文化共享工程服务部等八个部门,主要提供书刊外借流通、馆内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参考咨询等服务。
城区图书馆现址原是一座百年残庙,占地面积1258平方米,2009年进行改扩建后,总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中要求的面积相差很大,且由于改造并没有对临街建筑及堂房正殿拆除重建,整个建筑总体布局不尽合理,冬天无暖气,夏天无法排涝,这些对图书文献资料的防护都存在着严重的威胁。
晋城市城区文化馆组建于1987年,现有工作人员14名,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0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4人。
原文化馆办公地址位于北大街46号,有5间8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因年久失修,属危房,未能开展工作。
后经文化局研究决定,占用城区文体局的办公场所。
现办公地址位于新市西街1221号,建筑面积380平方米,包括办公面积80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300平方米,面积严重不足。
且现文化馆与其他单位合并在一起办公,无独立的办公室,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文化馆的业务开展。
晋城市城区档案馆最早成立于1959年,它的前身是原晋城县档案馆,后机构名称变更为城区档案馆。
档案馆现有工作人员8名,档案馆库房90m2,办公用房30m2,面积严重不足。
现档案馆馆藏56个全宗,约6.3万卷档案,由于馆库容量小,现馆藏量已趋于饱和,但仍有大量档案分散保管在各单位,现档案馆库无法完成将区级范围内约10.2万卷的永久长期档案接收进馆任务。
且现档案馆是原机关车库改建而成,并和其他单位合并办公,建筑结构等级不足,防火抗灾抗震能力都较差,给、排水管道在库区内穿越,这些都不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严重威胁着档案的安全。
2.1.3项目提出的理由2012年6月10日,晋城市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隆重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张九萍在讲话中指出,从2012年到2014年是新一轮的创建周期,要积极贯彻落实袁纯清书记把晋城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要求,把抓好创建工作作为加快转型跨越的重要内容,提高我市的软实力、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要把创建的过程作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过程,让城市更加方便、温馨、现代、宜居。
同时要求,要明确主攻目标,认真把握《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八大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平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晋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提出要完善工作项目,明确工作责任,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推进,确保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硬件没有空白缺项,软件能得高分满分。
在晋城市城区硬件类项目中,着重指出城区图书馆藏书量少,无电子阅览室;文化馆没有馆舍;档案馆目前只停留在申报阶段,城区硬件类项目存在缺失。
针对以上问题,城区人民政府为尽快改善现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现状,消除其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其服务水平,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前提下,提出了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1、项目建设符合晋城市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对推动晋城市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品格,它不仅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等重要职能,是公民的终身学校。
文化馆是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文化桥梁,是组织和实施群众文化活动的枢纽,是专业研究、创作、普及与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机构。
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
档案馆所保管的档案,无论是历史档案,还是现行机关的档案,都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的历史文化财富。
项目建成后,晋城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的设施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队伍素质将日益提高,服务能力将明显加强,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和文化支撑,推动晋城市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项目建设可有效改善晋城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的现状,增强其服务功能晋城市城区现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普遍存在着面积狭小、防火抗灾抗震能力差、服务功能差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晋城市城区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