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芒果生产发展现状为充分发挥百色市自然资源优势,使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百色市委、市政府于1985年做出了在百色市建立芒果商品生产基地的决定,把芒果种植作为振兴百色经济、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百色市芒果产业现状(一) 芒果生产基本情况⒈面积据统计,2013年百色市芒果果园总面积为53.89万亩,其中右江区14.27万亩、田阳县23.11万亩、田东县15.27万亩、其它县1.24万亩。
⒉产量2013年全市芒果投产面积29.9万亩,平均亩产929公斤,总产量27.78万吨,其中右江区6.34万吨、田阳县13.25万吨、田东县7.9万吨、其它县0.29万吨。
⒊产值。
2013年全市芒果实现总产值12.17亿元,其中右江区2.76亿元、田阳县5.81亿元、田东县3.48亿元、其它县0.12亿元。
⒋主栽品种及结构。
目前,我市的芒果主栽品种有台农1号、红象牙、金煌芒、桂热82号、贵妃芒、桂热10号、凯特、红金煌等。
据2013年统计,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台农1号芒36.23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7.23%,其次是红象牙芒、金煌芒和桂热82号,面积分别为4.31万亩、3.82万亩和3.36万亩,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8%、7.09%和6.23%。
其中台农1号呈快速发展的趋势。
在品种结构上,目前我市芒果以早、中熟品种为主,晚熟品种缺乏,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为23∶10∶1。
⑴早熟品种:早熟品种包含在七月上旬以前上市的本地芒、台农1号、青皮芒、红金煌芒、田阳香芒等。
据2013年统计,面积为36.77万亩,占全市芒果面积的68.23%,产量18.34万吨,占全市芒果总产量的66.02%。
⑵中熟品种:中熟品种包含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之间上市的桂热82号、金煌芒、红象牙、紫花芒、象牙22号、串芒、金穗芒等,面积为15.44万亩,占全市芒果面积的28.65%,产量8.35万吨,占全市芒果总产量的30.06%。
⑶晚熟品种:晚熟品种包含在八月下旬之后上市的桂热10号、凯特芒等,面积为1.67万亩,占全市芒果面积的3.1%,产量为0.91万吨,占全市芒果总产量的3.28%。
(二) 芒果产业经营情况⒈规模经营凸显。
目前,我市芒果产业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但也不乏规模经营的果园。
据统计:单户经营千亩以上的果园有1家(北海祺丰集团田东祥周芒果场);百亩以上的果园约有250个。
其中,进驻百色市进行芒果开发的外资企业有两家,有北海祺丰集团田东祥周芒果场和原南宁万桂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田东芒果场。
外资企业的进驻,给百色市的芒果带来了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效果明显。
此外,我市连片规划、规模经营3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0个,2~2.9万亩的乡(镇)有2个,1~1.9万亩的乡(镇)有3个,1万亩以下的乡(镇)有26个。
⒉批发市场建设逐步完善。
目前,我市已建成田阳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中国-东盟(田阳)国际现代农业物流园和田东县果菜批发市场三个大型的专业批发市场,有力的推动了百色芒果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其中:广西田阳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是国家农业部定点的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及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龙头企业。
市场占地152亩,投资2900多万元,建成交易棚14栋,铺面200间,面积20000平米,建成面积11000平米停车场一个,建成面积为26.8平米的户外大型显示屏一个。
市场自1999年11月20日开业营运以来,果菜年平均交易量达50万吨,成交额6亿元以上,产品远销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越南、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⒊农资市场建设完善。
田阳县建立了广西田阳农资科技市场,有利于政府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保证农资产品的质量,促进农资市场对果农进行更好的服务。
⒋芒果协会、专业合作社、物流等建设不断壮大。
一是芒果协会、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
目前,我市已经成立的芒果合作社或芒果协会共6家,最早成立的是百色市芒果协会,目前会员256人,该协会积极进行新品种引进、开展新技术推广、举办技术培训、进行试验示范等活动,带动全市芒果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田阳县“七月香”芒果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获得芒果出口基地认证,认证面积达4393亩,年出口芒果达3000吨以上;广西田阳县高旺芒果专业合作社则是以发展芒果苗木、高产栽培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年繁育芒果苗木250万株,年出圃芒果苗木200万株以上,2011年该合作社还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芒果准标化生产示范园认证,认证基地面积506亩。
二是物流、品牌建设得到发展。
如广西田阳县三雷老韦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公司主要以经销芒果为主,年销售芒果达3万吨左右,约占全市芒果总产量的15%,产品主要销往北京、沈阳、河南、甘肃、陕西等各大果蔬市场。
又如百色壮乡河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注册“壮乡河谷”商标,致力打造百色芒果精品品牌,走高中端市场,2012年该公司销售精品芒果达10万箱以上,销量600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
⒌品牌建设力度加大。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我市在芒果品牌建设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田阳香芒荣获1992年中国农业博览会同类芒果评比银质奖(当年不设金质奖)和1995年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又分别在1992年、1994年荣获“广西优质产品”称号,2004年也荣获了“广西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田阳香芒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成为国家注册商标产品;另外台农1号芒、红金煌芒、桂热82号芒在2004年也获得了“广西优质产品”称号。
(三)芒果生产获得的效益和荣誉。
⒈芒果生产获得的效益。
2013年全市实现芒果总产值12.17亿元,其中:右江区2.76亿元;田阳县5.81亿元;田东县3.48亿元;其他县(区)0.12亿元。
全市芒果实现利润6.09亿元,农民芒果人均纯收入181元,比2012年农民芒果人均纯收入145元增长了24.98%,预计占2013年计划农民人均水果纯收入448元的40.40%,预计占2013年计划农业种植业农民人均纯收入2211元的8.19%,占2012年计划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800元的3.12%。
⒉芒果生产获得的荣誉。
田阳、右江、田东三县(区)分别于1996年先后被中国物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芒果之乡”称号;2004年田东县荣获广西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芒果﹚产地认定证书”;2006年7月荣获“广西无公害农产品﹙芒果﹚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2004年地处百色市的广西农垦国有阳圩农场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芒果基地”,2007年11月该场生产的十万大山牌芒果,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严格评审认定,获得了“绿色食品”认定。
(四) 存在问题⒈果园基础设施落后,低产果园面积大。
百色市80%以上的芒果园分布于山上,水电缺乏,因为立地条件差,加上果农对果园的资金投入不足,显得基础设施差,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为止:全市具有水肥一体化等现代设施的芒果园面积不足0.3万亩,仅占全市芒果园面积总数的0.56%;旱季能依靠地头水柜等简陋设施灌溉的果园面积约为10.5万亩,仅占全市芒果园面积总数的19.48%;而完全靠自然降雨的果园面积达43.09万亩,占全市果园面积总数的79.96%。
因此,全市水果面积与产量、效益失衡严重,规模效益不能显现。
在山区乡镇,由于旱地都是靠雨水自然湿润,建有地头水柜的地方也只够用于喷雾洒农药,根本不能用来灌溉,水果产业发展难度大。
由于水利设施落后,导致一些促进水果增产、提高品的措施难以落实,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芒果低产果园面积约为20万亩,占总面积的37.11%,导致芒果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高。
⒉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水平低。
部分果农科学种果意识差、水平较低,果园管理粗放,新技术、新经验、新品种得不到很好推广和应用,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落实不到位,部分果园平均亩产量仅300公斤左右,而且果实病虫害严重,外观品质差,商品率低,经济效益差。
⒊重种不重管,投产率低。
部分果农重种不重管,对新种果园管理不到位,果树生长慢,种后6~8年才进入投产,因此造成全市芒果投产率低,据2013年统计,全市芒果果园面积为53.89万亩,而投产面积只有29.9万亩,投产率仅为55.48%,还有近24万亩未进入投产。
⒋品种结构搭配不合理,收获期短,市场竞争力不强。
百色市芒果品种结构以早熟品种为主,晚熟品种缺乏,据2013年统计,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为23∶10∶1,因此收获期较为集中,高峰期仅为2个多月,鲜果销售有一定压力,市场竞争力不够强,经济效益没有达到最高要求。
二、百色芒果产业发展的态势分析(一) 百色芒果产业发展的优势。
⒈地理和气候资源优势突出。
百色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别是右江河谷干湿季明显,雨热同季,气候温暖,无霜期达350~357天,基本无台风影响,年平均温度22.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4℃,最冷月(1月)13.3℃,≥10℃的活动积温7700~7850℃,年日照时数1850~1880小时,年降雨量1100~1200mm,2~4月降雨量为240~280mm,冬春少雨,春季回暧快。
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以土山为主,南部以石山为主,中间为一条长100多公里,宽10公里左右的右江河谷地带,海拔高度110~260.8米。
右江河谷土壤呈土母质为第四纪红土发育而成的赤红壤、砂壤土、黄壤土,土层深厚、肥沃、耕性好,表土层有机质含量1~3%,全氮含量为0.075~2%,速效磷5~10ppm,速效钾50~150ppm;PH值5.5~7。
气候、地理、土壤都适宜芒果的生长。
⒉具有做大产业规模的土地资源优势。
百色市全国主要的芒果生产基地,芒果种植主要分布在右江河谷带乡(镇),经过多年来的试种观察,我们发现右江河谷大部分山区乡(镇)、田林县的乐里镇、潞城乡、凌云县的伶站乡、隆林县的平班镇、西林县的那劳乡、普合乡、那坡县的平孟镇、百合乡等乡(镇)都适合种植芒果。
目前,还有可用于开发种植芒果的土地达40万亩以上,其中,符合退蔗条件的25度以上的甘蔗地面积达15万亩以上,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大。
特别是山区乡(镇),大量耕作条件差、种粮效益低的耕地和山地可调整出来发展芒果生产,只要加强水利建设及山区扶贫攻坚有关政策,配套好水果生产用水设施,调整结构做大做强芒果产业完全有可能的。
⒊党委、政府重视,措施得力。
一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芒果产业的发展,并把芒果生产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2010年6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芒果“两扩、两改、两提”的工作措施,指导和促进了我市芒果生产的发展和壮大,2013年全市芒果种植面积已达53.89万亩,成为全国地级市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