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情绪、情感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导入:我有一条黑狗,它的名字叫抑郁一、情绪、情感的概念和特征(一)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具有特殊的主观体验、显著的身体、生理变化和外部表情行为。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
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
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
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
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
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
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
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三)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一般他讲,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肯定情绪是积极的,增力的,可提高人的活动能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否定情绪是消极的、减力的,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
激动是一种强烈的。
外显的情绪状态,如激怒、狂喜,极度恐惧等,它是由一些重要的事件引起的,如突如其来的地震会引起人们极度的恐惧。
平静的情绪是指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它是人们正常生活。
学习和工作时的基本情绪状态,也是基本的工作条件。
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温到狂怒。
在情绪的强弱之间还有各种不同的强度,如在微温到狂怒之间还有愤怒,大怒,暴怒等不同程度的怒。
情绪强度的大小决定于情绪事件对于个体意义的大小。
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人们情绪的紧张程度决定于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个体心理的准备状态以及应变能力。
如果情境比较复杂,个体心理准备不足而且应变能力比较差,人们往往容易紧张,甚至不知所措。
如果情境不太紧急,个体心理准备比较充分。
应变能力比较强,人就不会紧张,而会觉得比较轻松自如。
二、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一)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区别1、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则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认识是通过形象或者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
(二)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联系首先,认识活动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认知过程(包括注意、知觉、记忆等);另一方面是认识的结果。
有了对事物本身的认识,才能有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从而产生情绪与情感。
没有某种感知觉,就没有某方面的感受。
例如,耳朵听不见的人对噪音就不反感,盲人体会不到在看见绚丽景色时的喜悦心情。
当人们回想起辛酸的往事、辉煌的成就、惊心动魄的场面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这都是与记忆有关的。
所以说,情绪情感总是伴随认识活动产生的。
其次,情绪情感影响和调节认识活动。
情绪状态会对认知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是认识活动的动力之一。
如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让被试处于温和愉快的情绪之中,结果发现他们在创造性测验中比控制组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一)驱动功能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
有时我们会努力去做某件事,只因为这件事能够给我们带来愉快与喜悦。
从情绪的动力性特征看,分为积极增力的情绪和消极减力的情绪。
快乐、热爱、自信等积极增力的情绪会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而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减力的情绪则会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
有些情绪同时兼具增力与减力两种动力性质,如悲痛可以使人消沉,也可以使人化悲痛为力量。
(二)信号功能情绪的信号功能表现在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情感表达的方式传递给别人以影响他们,它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沟通中具有信号意义。
如点头微笑、轻抚肩膀表示赞许;摇头皱眉、摆手表示否定;面色严峻表示不满或者问题严重等。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除借助言语进行交流之外,还通过情绪的流露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意图。
比如听朋友叙述不幸遭遇时,会一同落泪或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传达自己的同情和理解的情绪情感,情绪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
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
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绪信息和思想愿望。
在社会交往的许多场合,人们之间的思想、愿望、态度、观点,仅靠言语无法充分表达,有时甚至不能言传,只能意会,这时表情就起到了信息交流的作用。
比如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教师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都会起到提示、警醒的作用。
在表情当中,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更能突破一些距离和场合的限制,发挥独特的沟通作用。
如马路两侧的熟人打招呼说话听不到时就可以通过招手和微笑来示意。
心理学家在对英语国家人们的交往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
表情是比言语产生更早的心理现象,在婴儿不会说话之前,主要是靠表情来与他人交流的。
表情比语言更具生动性、表现力、神秘性和敏感性。
特别是在言语信息暧昧不清时,表情往往具有补充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表情去辨认对方的态度和内心世界。
(香港有个心理方面的破案电视剧叫《读心专家》,就是靠观察人的微表情、微动作来看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推理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而抓住犯罪嫌疑人的。
)所以,表情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被视为人际关系的纽带。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人们用情绪的表露代替了语言的表达,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更具感染力。
(三)感染功能昨天看甄嬛传眉庄死掉的那段哭了- - 边哭边想这剧情也太老套了吧。
但是孙俪边走边哭的神情演得真是到位,不知不觉就被她感染到了,难过坏了。
就想到,一堆小孩儿中有一个哭了,别的小孩儿也很容易跟着哭起来。
其他情绪也会传染,比如恐慌,快乐,等等。
情绪为什么会传染呢?情绪传染的科学机制是怎样的?1992年,意大利帕尔马大学里佐拉蒂教授在做一次研究猴子脑细胞的实验时发现,猴子在做动作时,大脑中某个特定位置的神经元就立即处于激活状态;更令人惊讶的发现是,猴子在观察到别的猴子,甚至是人,在做同样的动作时,大脑中的那个特定位置的神经元同样被激活。
猴子的大脑似乎分辨不出“是自己实际在做”和“看到别人在做”之间的区别。
这些神经元就像一面镜子,能直接在观察者的大脑中映射出别人的动作,因此被称为是“镜像神经元”。
后来发现,在人类的大脑中,也普遍存在着这种镜像神经元,它们广泛分布在两个大脑半球的重要区域,包括运动前皮质和顶叶皮质。
镜像神经系统不但能对行为产生镜像反应,而且对人的面部表情和情绪也会产生镜像反应。
这可能就是“情绪会感染”的真实原因。
看到面露恐惧的人,你也会感到恐惧;看到欢乐的笑容,你也会心情愉快。
有的时候我们会说:“我能感受到你的悲伤。
”这句话其实是那么的真切。
经常看到有人抱着哭成一团,是因为他们的情绪在相互感染着。
(四)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情绪情感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具有影响作用,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积极的组织功能,而不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消极的瓦解功能。
1、促进功能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
耶尔克斯--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不同情绪水平与不同难度的操作任务有相关关系。
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情绪唤醒的最佳水平。
在困难复杂的工作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最佳的操作效果;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中等情绪水平是最佳操作效果的条件;在简单工作中,高情绪唤醒水平是保证工作效率的条件。
总之,活动任务越复杂,情绪的最佳唤醒水平也越低。
我们了解了情绪与操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就能更好地把握情绪状态,使情绪成为我们认知操作活动的促进力量。
2、瓦解作用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瓦解上。
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
恐惧情绪越强,对认知操作的破坏就越大。
考试焦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考试压力越大,考生考砸的可能性越大。
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紧张是考试的最佳情绪状态,过于松弛或极度紧张都会瓦解学生的认知功能,不利于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当一个人悲哀时,会影响到他的工作或学习状态,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思维流畅性降低等。
由此可见,情绪的调控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情绪的好坏与唤醒水平会影响到人们的认知操作效能。
四、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一)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通过眼、眉、嘴和脸颊部肌肉变化来表现情绪状态(如图8-1)。
人的眼神变化是面部表情最重要的体现,其次是嘴角和眉头肌肉的变化。
一个人喜悦时,眉头舒展,双目含笑,颧肌收缩,嘴角上提;悲伤时则双眉紧锁,两眼呆滞,嘴角下垂,愁容满面;愤怒时双眉倒竖,怒目圆睁,颧肌抽搐,嘴角外撇甚至咬牙切齿。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Izard)和艾克曼(Ekman)等人在对人的面部表情识别方面做了许多实验研究,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发现。
(1)把无意义音节与面部表情照片搭配成对,令被试判断表情并记住与之成对的无意义音节。
结果表明,被试识记与积极的面部表情照片配对的无意义音节速度快,对那些与消极表情照片配对的无意义音节记忆速度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