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2020年同步练习卷(2)一、阅读1. 阅读文言文《西湖七月半》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西湖七月半①张岱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②舟近岸。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
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②舣(yǐ):通“移“,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止见篙击篙________②席其上________(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译:________(4)下列对上文与《湖心亭看雪》内容比较理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文章都在描写西湖,从体裁上来看两篇小品文,都属于游记,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在写景上都运用了白描手法,粗线条地写景。
B.《湖心亭看雪》重在描写一处湖心亭;同时,两文的季节也大不相同,《西湖七月半》是讲夏天,《湖心亭看雪》是讲冬天,故浏览人一多一少,对比鲜明。
C.两篇文章都在写浏览西湖的经过,两文都只写夜游西湖,但《西湖七月半》重点描写西湖七月半晚上热闹的情景,而《湖心亭看雪》重点描写西湖看雪景的经历和见闻。
D.《西湖七月半》着重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物享受西湖美好生活的乐趣,而《湖心亭看雪》则用独往表现作者孤高的情趣。
(5)上文写文人雅士在众人散尽后享受西湖月夜的清雅情趣,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心境?2. 莲花洞①袁宏道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②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③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
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余尝谓吴山、南屏④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
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⑤搜出者甚多。
噫!安得五丁神将⑥挽⑦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选自《四部丛书》)【注释】①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
②须眉:指男子。
这里指作者自己。
③六桥:西湖苏堤上有六桥相连,自南而北:映波、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④吴山:在杭州南郊,西湖东南岸上。
南屏:在西湖正南岸。
⑤孙内使:对明万历时司礼太监孙隆的尊称。
⑥五丁神将:传说中帮助秦王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
⑦挽:牵引。
(1)对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为:动词,是)B.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绝胜:远远胜过)C.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尝:曾经)D.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安:怎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
(3)本文写景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如写亭,用“________”;写石头,用“________”。
(4)“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这句话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3. 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⑤,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④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①[为春为月]意思是春天的月夜。
②[夕岚]傍晚山间的雾气。
③[勒]抑制。
④[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⑤[夕舂]夕阳。
(1)对乙文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B.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C.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D.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上下一白由断桥至苏堤一带B.客此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C.问其姓氏始极其浓媚D.是金陵人别是一种趣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4)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更”定,乙文中的“午、未、申”,都是运用了天干地支计时法。
B.甲文侧重于对景物进行白描;乙文侧重对景物特点概括介绍。
C.“湖中人鸟声俱绝”“惟长堤一痕”“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些加点副词鲜明表达出了天寒地冻的景象和作者遗世独立的闲情雅致。
D.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这“痕”“点”“芥”“粒”等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
(5)两文的作者,都有与一般俗士迥异的审美情趣。
请结合两文的内容,分别说出,“迥异”体现在哪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2020年同步练习卷(2)一、阅读1.【答案】只,名作动词,坐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
C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
【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张岱)【解析】参考译文: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
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
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
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
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
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
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
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开怀畅饮。
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
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
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解答】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
止:只。
②句意为:大家坐在上面。
席:名作动词,坐。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
句意为: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
停顿为: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字词:纵,放;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倒装,于十里荷花之中酣睡。
句意: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ABD.正确;C.有误,“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表明杭人白天游湖,“两文都只写夜游西湖”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
文章第一段写文人雅士在众人散尽后美丽的西湖夜景,第二段“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表明作者不随流俗,清高自赏,有些孤高的情怀。
答案:(1)①只;②名作动词,坐(2)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3)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
(4)C(5)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
2.【答案】B亭子开阔,可以远眺。
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
亭轩豁可望,玲珑若生,巧逾雕镂寄托了作者追求洗尽尘世污浊的风骨。
答案:【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张岱)【解析】参考译文: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亭子开阔,可以远眺。
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
六桥的杨柳,一路上被风吹拂,摇曳多姿,倒好像是杨柳牵引着风,引出了水中波浪,杨柳错落有致,非常迷人。
晴朗的月夜和烟雨迷茫的时候,风景各不相同,这是净慈寺最绝妙的地方。
洞里的石头玲珑剔透,好像活的一样,比精工雕刻还要巧妙。
我曾经认识到吴山、南屏山一带都是表层为土,下面是石头,石头中间有孔,可以相互贯通,且这种洞石越挖掘越多。
近点的如宋氏园亭的石头,都是从这里得到的,又如紫阳宫的石头,很多是被孙内使从这挖掘出来的。
噫!如果能使传说中的五丁神将把钱塘江的水挑来,将山表面的尘泥洗尽,使山下面石头的奇妙奥秘全部显露出来,该是怎么样的情形呢?【解答】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