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第4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表 4.3-1 发达国家城市道路用地
芝 加 哥 旧 金 山 巴 塞 罗 那 名 古 屋 平 均 值
城市名称 指标
道路用地率 (%) 人均道路用地 (m 2 /人) 道路网密度 (km/km 2 )
纽 约
伦 敦
米 兰
巴 黎
东 京
大 阪
25.4 23.4 14.9 16.6
8.7
20.0 15.8 14.1 14.4 17.2 17.1 —
第4章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主要内容:第1节 概述 Nhomakorabea第2节
第3节 第4节
交通小区划分
交通网络与线路布局规划 交通网络的拓扑建模
1
第1节 概述
交通流分配问题 (最短路径算法——里程最短、时间最短等)
交通小区划分问题 划分的原则——决定了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模型 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交通网络的评价 评价准则 —— 有利于交通网络的合理布局和协调 发展
图4.2.2 交通小区划分与土地利用
第3节
交通网络与线路布局规划
一、交通网络结构与布局 1.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
(1)方格网式
(2)带状
(3)放射状
(4)环形放射状 (5)自由式
6
路网示意图
7
2.城市交通网络形式与城市类型
(1)城市规模 (2)城市性质
(3)城市在区域交通网中的位置
(4)城市发展形态结构
8
(4)城市发展形态结构
①中央组团式结构
②分散组团式结构
③带状结构 ④棋盘式结构 ⑤自由式结构
9
二、交通网络布局规划评价
交通网络是城市或区域的骨架,是保证用地功能 发挥和保持拉动经济、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 施,左右着城市或区域的发展方向或规模。因此 ,交通网络布局的合理性也应作为研究的问题。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评价主要是对其空间布局合理 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其内容主要有:评价 指标的选择与确定和评价体系。
2M J N
式中 M—道路网中路段数; N—道路网的节点数。
19
表 4.4-3 简单道路网布局的连接度值 网络布局形式 节点数 网络总边数 联结度值
指标
道路用地率 (%) 9.43 6.11 9.59 9.19 5.72 6.66 8.74 8.92 7.07 7.64 8.40 6.34 7.75 6.26 13.65 3.19 3.57 5.83 4.96 6.33 5.09 7.53 7.99 8.04
人均道路用地 (m /人) 3.2 4.8 7.1 4.7 3.6 4.5 5.3 4.0 4.8 5.5 4.2 7.0 5.0 6.6 10.4 4.2 2.9 5.0 4.3 5.0 2.9 6.0 4.8 7.4
道路网的可达性(Accessibility)是指所有交通小 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该指 标值越小,说明其可达性越好,路网密度越 大,即
1 La Nz
L
i 1
Nz
i
式中 Nz—交通小区数; Li—i交通小区到道路网的最短距离。
18
(7)道路网连接度
道路网连接度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 接程度,用下式表示:
2
第2节
交通小区划分
交通小区分区(zoning)遵照以下原则: 1.现有统计数据采集的方便性
2.均匀性和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3.充分利用自然障碍物
4.包含高速公路匝道、车站、枢纽
5.考虑土地利用
3
图4.2.1 交通小区划分示例
图例
码头用地 物流用地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住宅用地 研究用地 绿化用地
14
(3)路网结构
路网结构是指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
路在长度上的比例,衡量道路网的结构合理性。
根据城市道路功能的分类和保证交通流的畅通,
道路的交通结构应该为“塔”字型,即城市快速
路的比例最小、按照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 道、支路的顺序比例逐渐增高。其比例值分别被 推荐为≤5%、27%~30%、32%和33%~36%。
16
(5)人均道路面积(m2/人)
人均道路面积是指城市居民人均占有的道路
面积。我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中,给出了道路广场用地为7
~15 m2/人,这一指标是与上述8%~15%的
道路广场用地率相对应的,因此大城市的人 均道路用地面积指标也应该相应提高。
17
(6)道路网的可达性
15
(4)道路面积率(%)
道路面积率即道路用地(S1)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
面积的比例。我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要求道路广场用地(S)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8%~15%,参照表 4.3-1所示国外城市的数值可知,我国国标的规
定值偏小。为了适应大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
建议将我国的城市道路面积率调整到10%~30% 较为合适。
2
道路网密度 (km/km ) 9.07 5.98 9.29 9.16 6.06 6.66 10.4 11.46 6.98 7.59 7.74 4.28 6.60 6.96 11.09 3.09 3.38 4.90 6.61 8.19 9.37 7.27 7.34 3.65 6.55
2
(2)干道网间距(km)
10
1.评价指标
(1)道路网密度(km/km2)

道路网密度是指单位城市用地面积内道路的长
度,表示区域中道路网的疏密程度,即:

道路网密度(km/km2)=城市建成区内道路总长
(km)/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km2) 道路网密度既体现城市道路网建设数量和水平, 又可反映城市道路网布局质量优劣。
11

干道网间距即两条干道之间的间隔,对道路网密
度起到决定作用。我国没有规定城市干道的间隔 ,国际上各国采用的标准也不一致。荷兰规定干 道间隔为800~1000m;美国为1/2~2英里;丹麦 哥本哈根为700m;德国慕尼黑为700~1000 m;
英国道路多采用区域自动化控制,道路间距以
250~700 m为宜;日本没有规定干道间隔的具体 数值。
28.3 45.9 25.3 27.1
9.6
8.8
10.3 22.8 14.2 21.4
13.1 18.6 36.7 8.00 7.14 13.3 18.4 18.4 18.1 18.1 16.2
12
表 4.3-2 我国主要城市道路用地
城市名称
上海 北京 天津 沈阳 武汉 广州 哈尔滨 重庆 南京 西安 成都 大连 长春 太原 济南 兰州 昆明 郑州 长沙 杭州 南昌 石家庄 乌鲁木齐 深圳 平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