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漫谈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漫谈


改:善于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彰显人生价值的平台, 创新是提高效率的杠杆,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无论是个人, 还是国家、民族、社会,唯有创新,才会进步。反之,因循守旧,不 敢越雷池一步,必定如沉舟看着千帆从自己的侧畔竞发,无奈地接受 被淘汰的结局。如若说,在创新尚属于人类个体或群体中的个别杰出 表现时,人们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尚可为时代所容,那么,在创新将 成为人类赖以进行生存竞争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时,依然采用一种循规 蹈矩的生存姿态,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张张丧 权辱国的条约,不正是从反面提醒着我们,不创新,就意味着落后, 就意味着挨打,就意味着毁灭吗? 然而创新并非易事。创新是一种挑战,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 你的创新会被人视为另类,甚至,你会因为不从众,而成为众人的公 敌。要创新,就必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无数困难和险阻,就必须以大 无畏的精神另辟蹊径,只要你抱定创新精神不变,管他山重水复,自 会柳暗花明!
高考作文怎么写
学生写议论文容易走进的误区——简单证明模式: 一、我们要A 二、为什么要A呢?因为古今中外名人都A(例证) 三、所以,我要A。让我们去A吧!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模式: 一、什么是A (解说) 二、为什么要A(A之利——重要性、必要性) 不A行否?(不A之弊) 三、怎样A?(方法、手段、途径)
高考作文怎么写
写记叙文切记三句话: 一、不能感动自己的文章你不要指望能够感动别人 。(要有真情实感) 二、缺乏生动的细节描写,记叙文便如同干枯的花 儿。(要有生动的细节描写。) 三、无论是记人记事,平铺直叙便成了一潭死水。 (要写出波澜。打结与解结)
考场作文最后两招——“抄”和包装
高考临近,对于学生来说,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作文似乎已成定局,写作能力难以在短期突进,这是众所周 知的。那么,再没有别的招数吗?不,还有最后两招——“抄”和包装。 这里所说的“抄”当然不可能是抄别的考生的作文,也不可能抄什么《作文大全》之类,只能是抄自己。 一是抄自己的素材。考场作文的特点是限时,容不得你去从容不迫地构想。那么,写什么——即作文的选材步 骤,如果迅速定下来,就理出了一个头绪。因此在仔细审题之后,要扣住题旨,通过联想和想象,迅速在脑海中找 到自己的生活中的素材,特别是自己以往写过的获得老师好评的作文中的材料,改造成适合自己拟定的文体的题材 。生活中的见闻,可以拓展成故事详细地描叙,也可以作为论据严密地阐发。 二是抄自己的构思。如果发现自己以往的作文(尤其是得到过老师肯定的作文)的构思适合考场作文的题旨要求, 那么,抄自己的构思更是考场作文的捷径。当然,一定要注意的是,必须符合题旨的要求。如果角度有区别,就要 作相应的改动。 三是抄自己的语言。如果自己大块的东西抄不上去的话,把自己过去作文精彩的词句套用进去,也可为自己的 作文增加亮点。 再说包装。 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不一样,无庸讳言,考场作文阅卷的偶然性比平时要大得多,阅卷老师不了解考生过去的 作文基础,面对堆积如山的试卷,亮点少的作文难免有遗珠之憾。因此,作一些包装是必要的。 首先是标题的包装。一个亮丽抢眼的标题是考场作文成功的要素。 其次是卷面的包装。卷面给阅卷老师的印象非常重要,即使书写不能达到美观大方的标准,至少要书写清楚、 卷面整洁,切忌潦草,更不能到处“开天窗”“架电线”。 第三是文体外壳的包装。外壳的包装首先是选择合适而新颖的文体。考场作文愈来愈淡化文体,但淡化文体并 不是不讲文体,在考场中,尽量不要写那种非驴非马的另类作文。倒是可以出奇致胜地采用日记体、书信体甚至戏 剧体之类,当然,前提是要能把握住文体特征。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考场作文中未禁止写诗,但最好不要写诗。因为 诗的语言要求最高,中学生不易把握,同时评卷空间无形加大,极易失手。 第四是结构的包装。考题作文开头入题要快,不可大绕弯子:中间要实,根据文本要求或有细节描写,或作严 密论证,不可空洞无物。结尾要扣题,或激情飞扬,或警策精辟,或余味无穷,不可过于平实。 第五是语言的包装。作文的语言最见功力。润色语言的应急办法是可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 动活泼一点,采用俗语、歇后语使语言机智幽默一点,这些都能起到包装效果。但要注意,不可用得过多过滥和情 趣低级,否则又会显得油滑和庸俗。 临考之前,细心体味最后两招,一定能使你的考场作文生色,甚至使你的作文提升一个档次。
2008年湖北高考作文:举手投足之间
我从唐山走过(一) 二00六年七月中旬,我从唐山走过。当时正是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纪念日的前夕,我也带对唐山深切的关注, 独自漫步在唐山街头,试图在唐山的楼堂馆所之上或唐山人的举手投足之间,寻找唐山大地震的影子。 在唐山街上转悠,你真的很难相信这是在一座废墟上建起的新兴城市。唐山的繁荣、唐山的美丽都大大地超过 了我的想象,街上,大厦林立,车水马龙,没有我想象的轮椅大军,市容干净整齐,看不到一点大地震的痕迹。我 随便打一的士,很容易地找到了唐山大地震纪念馆,可惜的是当时纪念馆正在整修,要过几天才能重新开放,而我 的行程已定,这回是看不上了。我来到纪念馆前的广场,这里树立着一座高高的纪念碑,上有一篇唐山市人民政府 立的碑文,碑文记载着唐山大地震的具体时间、强度、危害程度,更以饱满的激情讴歌了唐山人民的坚强自救和互 救,党中央、国务院的指挥救援和灾后重建,以及社会各界尤其是解放军战士对唐山人民的全力救助。 广场上,繁花似锦,辉映芳草碧树;游人如织,尽是欢乐祥和。令人为唐山的不幸与有幸感慨不已。 忽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跪到我跟前行乞,想起唐山的大地震,我觉得生命是多么的卑微。当然,我理解再 卑微的生命也有存在的理由,于是,我准备掏钱,可是我随即改变了主意。我只是弯下腰想将他扶起来,他却固执 地不起来,我便从旁边的摊上买了点吃的给他。那老丐低声道谢,我叹息一声,真想告诉他:只有你自己站起来, 才能救自己啊! 我离开广场,又去看一处地震遗迹,经过一个街心公园(我记得是叫镜园)时,我遇上了一个残疾的老人。这 是我在唐山街头见到的唯一一个残疾人。他倚墙坐地,旁边放一拐杖,自顾自地在那儿拉着二胡曲《二泉映月》, 面前放着一个茶缸,路人从他跟前走过,或疾或徐,或停而复行;有人往茶缸里丢钱,也有人无视地走过。他一脸漠 然,既不乞求,也不道谢。似乎沉浸在悲怆的音乐之中,是伤怀?是悲天?是悯人?我带着疑问在旁边蹲下来听这 位老人的演奏。一曲终了,我准备同老人聊几句,关于地震,关于人生或者关于艺术。可那老人又换了一支曲子《 光明行》,自顾自地拉了起来,他凝重的脸色随着高亢的曲子舒缓开来,让我看到了一抹阳光。他似乎在聚集着全 身的力量,抒发着曲中对人生理想迷惘却锲而不舍,困顿而百折不回的追求。 曲子拉完了,他似乎仍情不能已。半晌,他拿过拐杖,收起茶缸,“笃笃”地缓缓而去,。我觉得没有必要再 向他询问什么了。他举手投足之间已经在用曲子回忆与展望,观照与诠释,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人生,关于 他人,关于自己。听懂了这两支曲子,我们便听懂了这个经过沧桑之变的老人,甚至听懂了这座经过沧桑之变的城 市。 我站起来,赶上前去,掏出五十元钱,恭恭敬敬地放进他的茶缸,为这场街头音乐独奏演出买票,然后带着对 这位街头艺术家的敬意离去,但我知道,这位老人一举手,一投足,已经将很多东西铭刻在我心间,连同他的形象 挥之不去。
创新开出成功之花
创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车轮。纵观历史,每一位取得卓 越成就的人,无不是敢于创新的。敢于创新,是一种极可宝贵的精神,我们都应该学习。 小学的一篇课文《第三只小板凳》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 读小学时,一次劳作课后,他给老师交了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当老师看了极不满意时, 他从课桌下又拿出第一次、第二次做的小板凳……爱因斯坦做出了第一只小板凳,为何不就此 罢休而又做了两次,直到自己认为满意时才交给老师?这是因他具有创新精神。正因为有这种 创新精神的支配,他才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大约2300年前,希腊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 例。约莫400年前,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并不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了什么就轻易相信,他通过 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一切物体如果不受空气的阻力,在同 一地点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伽利略有如此的创新精神,便建立了物理学中的自由 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并发现了抛体运动规律、摆振运动规律等。 有人说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少女的人,受到人们一致的称赞,被誉为天才;第二个套用比 喻的人,则被人们讥为庸才;等到第三个仍用此比喻的人,就被人们斥为蠢材了。这种说法未 免夸张,但其中赞扬创新的意思却是无可非议的真理。 雨果说得好:“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这就是他 的天才。我们来赞美大师吧,但不要模仿他们。还是让我们别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当然很 好,如果失败,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应提倡创新,而且要敢于创新,而不去步人后尘,拾人牙慧。年轻的朋友们,趁我们 正值青春年华,努力吧,愿我们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附原点评:这篇《创新开出成功之花》观点鲜明,层次清晰,理例结合,是典范的议论文。 围绕“勇于创新是一种极可宝贵的精神”这一论点,作者选取了爱因斯坦连续做三只小板凳和 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旧说两个事例,说明科学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继而引用巴尔扎克与雨 果的名言,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独创的重要。结论总束全文,发出祈愿。视写议论文为畏途的 同学可模仿此文模式入门,进而纵横捭阖。
2014 年四川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 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 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站在_______门口
无愧于心
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是这样的:“俯仰无愧天地,贬褒自有春秋。”它倡导的是这样一种为人 处世之道——只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自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历史的公正评价。 是的,公道自在人心。所谓无愧天地,其实就是无愧于心。有一颗善良正直之心——说白了, 就是做一个有良心的人——为人处世,就如航海有了航标,不会迷航。 无愧于心,强调的其实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心中有了责任感,我们就会小到为个人尽心,为家 庭尽力;大到为集体尽职,为国家尽责。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我们就会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我 们行就不会仰承他人鼻息,言亦不会俯拾他人唾余。我们会把自己的一言一行放在社会责任的天平 上称量。或许,我的一行并不能改变世风;或许,我的一言并不能承住九鼎,但是,屈原不是曾悲 怆地呼喊过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圣人行事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时 候,也就是为了无愧于心。可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只要求得无愧于心,即使不能立竿见影,但 天长日久,必定有助于社会的和谐,有助于风气的清明。 无愧于心,更要求我们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一个能自律的人,决不是仅能在公众面前作 秀而已,更需要检验的是,在无人知道的地方,在无人知晓的时候,行事乃至思想是否仍能抵挡私 欲的诱惑,仍能坚持原则,无愧于自己的良心。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君子慎独”以及“君子不欺暗 室”的道理。一个善于自律的人,常会提醒自己不要放纵,不要迷失本心。“头悬梁,锥刺股”, 是古人为了勤学而自律;“拒腐蚀,永不沾”,是今人为廉洁而自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 好士兵”,这是拿破仑上进的宣言;“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七品县令为官的 准则。透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学会自律。可以说,随着你自律程度 的增高,你的社会价值也在相应增大。 总之,无愧于心不仅应是我们缘于心底的一种诉求,更应是我们执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当然,有时你的正直和善良,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理解,甚至会被别人误解为“傻帽”,遭到 讥笑,那么,就让我们在心底默诵另一副对联:“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