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有效分离开。
2. (20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的四个不连续性是什么?浓缩效应是如何形成的?请分析说明。
四个不连续性是:
缓冲液的离子成分不连续
pH值不连续
电位梯度不连续
凝胶层(浓度)不连续
浓缩效应的形成:
1.缓冲液成分及
2.pH的不连续性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中两种缓冲液的离子成分不连续,浓缩胶为Tris-HCl缓冲系统, 电极缓冲液为Tris-Gly缓冲系统,同时电泳系统中的pH值也是不连续的,浓缩胶pH为6.7,电极缓冲液pH为8.3。
由于Gly的等电点为6.0,所以在电极缓冲液pH为8.3的环境下可以很好地解离并带有负电荷,而在浓缩胶pH值为6.7即与甘氨酸等电点很相近的缓冲环境下,甘氨酸虽然也解离带有负电荷,但解离程度和带负电荷的程度都很弱,而在浓缩胶pH值为6.7的同样环境下,蛋白质的解离度大于甘氨酸,盐酸的解离度更大于蛋白质,于是有解离度:αCl> α蛋> αGly,在浓缩胶的凝胶中Cl-为快离子,Gly-为慢离子。
3.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
电泳开始后,由于快离子泳动率最大,在快离子后面形成一个离子浓度低的低电导区,产生较高的电位梯度,使蛋白质样品被进一步浓缩,蛋白质和慢离子加速移动。
4.凝胶层的不连续性
蛋白质从“-”极向“+”极移动,样品进入浓缩胶时有一个堆积浓缩效应,随着电泳的进行,样品从浓缩胶进入分离胶,又有一个堆积浓缩效应。
5. (15分)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是什么?
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后引起染料最大吸收光的改变,从465变为595nm。
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具有高的消光系统,因此大大提高了蛋白质测定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量为1微克)。
染料与蛋白质的结合是很迅速的过程,大约只需要2分钟,结合物的颜色在1小时内是稳定的。
一些阳离子等物质不干扰测定,而大量的去污剂如SDS等严重干扰测定,少量的去污剂可通过用适当的对照而消除。
染料结合法简单迅速,干扰物质少,灵敏度高,广泛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