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养老地产典型案例

中国养老地产典型案例

中国养老地产典型案例(全是干货)2019.11中国典型养老模式中国养老产业典型案例居家养老模式基本特点: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

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主要类型: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政府主办、层级联动;政府主导、中介运作;政府资助、机构主办;政府购买、市场运营。

居家养老模式:政府主办,层级联动运作方式这种模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由各级政府、街道和社区运用行政强制力进行推动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资金来源于各级财政扶持,部分资金由各级行政组织自筹或来自社会福利事业。

各层级管理人员既在相应的行政机构担任一定的职务,又分别负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门的不同工作,建立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三级管理机构,为本辖区内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多种养老服务。

优缺点解读✓优点在于:通过行政手段更容易使养老服务从上到下得到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一贯到底地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更加快捷、有效地落实各种政策,也更容易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理解和信任。

✓弊端在于:从办到管均由政府包揽和运作,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可能出现高耗低效、人浮于事的问题,影响服务供给效率;同时不利于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可能阻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和普及。

居家养老模式:政府主导、中介运作运作方式这种模式是政府本身不直接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而是通过公建民营或资助民间组织实施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承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划、投资、项目建设、制定运营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检查监督和绩效评估等职责。

居家养老模式主要依靠社会主体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非营利组织在居家养老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将居家养老公益项目委托给非营利机构,即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交于区敬老协会(总会)运作,社区则以敬老协会的名义在服务站开展具体服务。

✓义工和志愿者队伍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社区将福利彩票收入和社会慈善捐赠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政府将部分福利彩票收入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优缺点解读✓优点在于:优点在于: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从根本上实现了政企、政事分离;降低了行政运作成本,能够使政府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有利于培育和发展非营利性服务组织和机构,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社区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并完善服务项目,提高养老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不足之处在于:中介组织运作初期较难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打开工作局面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中介组织发展不足时难以担此重任;政府要职责明确,对中介组织在行政管理和监督上要适度,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干预过多。

居家养老模式:政府资助、机构主办运作方式这种模式是采用政府出资和社区筹资,委托或资助专业养老机构在社区承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并在建成后管理和运作,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种专业化连锁运营的模式。

这种模式在一些养老机构发展较好、专业化服务水平较高的地方已有运用。

优缺点解读✓优点在于:政府委托专业养老机构承办和运作,节约管理、运营成本,也符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专业养老机构连锁管理和运营,不仅能够迅速提高社区为老服务的专业水平,而且为其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站点树立了示范和样板,带动整个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

✓足之处在于:政府委托后容易放任不管、推托责任,专业机构处于缺少政府资助难以支撑、难以为继的状态;机构与社区的管理者之间容易出现一些专业化服务要求的摩擦或矛盾。

居家养老模式:政府购买、市场运营运作方式这种模式是政府不再参与建设或资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而是由政府全部出资或部分资助,向民间组织或企业购买服务,为特定的服务对象(如三无老人、五保老人、军烈属老人、独居的特困老人和残疾老人等)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养老服务。

该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优势,是积极寻求市场化运营的范式。

“市场化运营”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理念方面。

在强调公平的原则下追求服务运营的高效率。

✓运营方面。

老年服务基本上靠市场化购买,社区通过与市场主体签订合同,让市场主体提供相应的服务,并对参与主体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优缺点解读✓优点在于:养老服务的实施由民间组织进行,政府只需负责出资和监督;有助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促进老年服务市场的发展和成熟。

✓主要存在的问题:政府对服务企业的约束力和影响力有限;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缺乏对服务对象的了解而资助不充足,容易出现养老需求与实际供给矛盾突出;企业为了追逐利润,容易舍弃或忽视低偿、无偿服务,从而影响为中低收入老年人提供服务。

社区养老模式◆概念及意义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

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社区养老的特点社区养老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

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社区养老形式✓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的优势◆社会本钱低,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基建投资,原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老人居家养老,饮食起居的一切物品都可继续发挥作用,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一定程度上使老人家居住房变成了“家庭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所需费用较低,服务内容及方式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自由灵活选择,经济条件一般的可以选择最基本的服务,经济条件好的可以选更多一些的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可以使老人既不需离开自己熟悉的住所与社区,又能得到专业细致的养老护理服务,不会产生陌生感、失落感和压抑感,而且来自家庭亲人们的亲情关怀与精神慰籍没有明显的变化;◆社区居家养老需要大量的专业养老护理职员,从而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于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提供帮助。

机构养老模式◆基本概念机构养老是指由z政府或社会力量通过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重点为“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

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

◆主要类型养老院高端养老社区◆机构养老的特点机构养老优势服务专业化,即细致专业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居住环境好,无障碍设计;休闲时间多,集体生活能排解孤独;减轻子女负担;满足老人独立生活的尊严感甚至再婚生活的需要。

机构养老劣势社会养老需要老年人重新适应环境、重建人际关系,容易与他人(同住老人)发生冲突;生活成本高,额外支付基本生活设施租赁费用;缺少来自家人的精神慰籍。

机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的不足社会本钱巨大修建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社会养老服务设施,除包括居住、就餐、起居、活动等在内的硬件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必须进行巨额基建投资,而且还要有相应的专职养护职员队伍和配套的养老服务管理系统,这些都将加大城市建设负担和重新占用社会资源;现有资源的浪费老人原来有自己的住所和完善的生活设施,进到养老院以后,这些都将闲置,而养老院要重新占用土地资源和水电资源,造成浪费;收费高养老院的收费相对比较高,并非多数家庭能够承受,尤其是广大农村老人。

再加上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也是养老院难以容纳的; 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大多数老年人目前并不愿意住养老院。

老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相对陌生的地方,和原来并不熟知的人朝夕相处,这将增加他们的失落感。

医养结合模式医养结合基本介绍“医养结合”就是把专业的医疗技术检查和先进设备与康复训练、日常学习、日常饮食、生活养老等专业相融合。

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

从技术上尽可能的实现疾病转归,病人的各项功能得到保持或恢复,其中,“医”主要就是重大疾病早期识别、必要的检查、治疗、康复训练,包括有关疾病转归、评估观察、有关检查、功能康复、诊疗护理、重大疾病早期干预以及临终关怀等医疗技术上的服务。

“养”包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护理、用药和安全、日常饮食照护、功能训练、日常学习、日常活动、危重生命体征、身体状况分析、体重营养定期监测等服务。

利用“医养学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就是把大病早期识别干预、大病早期康复训练、日常生活、养护疗养、日常学习、护理等综为一科。

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设施和模式医养结合需要依托多种先进的智能医疗康复急救器械或设备,才能满足患者和住户的医疗康养需求。

已经有不少大型医疗机构和团队开始发展以“医养结合”为核心的技术服务模式,提供专业康复管理人才,为长者提供持续的日间保健、被动运动、中医康复、健康促进、养老护理及其他生活服务,秉承“尊重、朴诚、平等”的核心价值观,为住户提供先进、智能的专业化服务。

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同时宣布将快速、持续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计划到2022年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

医养结合模式项目推进2016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民政部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2016年9月,发布《关于确定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文中确定了以北京市东城区等50个市(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以北京市朝阳区等40个市(区)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并明确了试点单位应尽快建立相关机制,全面落实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确保试点取得积极进展,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2018年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老有所养质量。

要求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由相关部门集体办公、并联审批,不能再让市场主体跑来跑去。

强化支持政策落实,促进现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