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2019-08-14 16:54:32)
转载▼
学校要求的研究性课题报告~~
现代社会的学生在课业压力,课余生活单调的情况下,内心充满了空虚感,于是余暇
之中,网络,影音,动漫,图书就成了我们唯一的心灵慰藉。
尤其时机网络时代迅速成长,外国魔幻文学掀起热潮之后,更是满足了我们学生的现实需要一跃成为我们娱乐时间的主
流选择。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那种不甘于平凡的愿望,但现实无法给于我们空间,应试教育又逼
得许多人把学习成绩看成了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而图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架空的
世界让我们的想象力尽情地发挥驰骋,说的严重些,他们就像毒品一样,吸引着我们。
如此,问题就随之而来了。
首先读书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可能会导致没有精神学习,上课也在想故事的情节,要么就是补昨晚的睡眠。
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就会下降,继而导致家长的阻碍,代沟
也随之产生了。
这使得我们更加空虚,然后更嗜书如命……如此恶性循环,产生了许多不良
影响。
但读书带给我们得更多是好处。
但学业常常会与之冲突那么究竟该如何处理好课内与
课外阅读的关系呢?
经过我们小组的调查,我们认为可以改用马寅初先生对于北大教学方针的一句话
“课内为体,课外为用,内外并用,观其会通”。
课内外阅读不可以一味的摒弃或一味的
吸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将它们有机的融合到一体,统一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与
学习中。
内中有外,外中含内,互相协调搭配时间,促进共同进步。
比如说对于语文的学习,实践证明,凡爱好课外阅读的学生,将所读运用到课内,他
们的语文水平、语文成绩往往比较好。
“课外阅读的重要特点是学生阅读的自愿性与主动性,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大多是生动的、有趣的。
因而,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就能激发起
对语文读物的兴趣,教师稍加指引,这种兴趣就会转化为对课内阅读的兴趣,而兴趣是学
习的一种极好的动力。
通过搞好课外阅读,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课内阅读,
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引自“教学参考”)
阅读不仅对课内有用,还有利于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比较全面地提高文化素质。
我们
阅读涉及的范围很广:地理知识、天文知识等各种科技知识读物,以及历史知识、政治常
识等社会科学知识读物。
常常,对于课内的一些抽象名词我们没有印象,学起来头疼,结
果在课外书上涉及到了它的故事,于是,那个词语就生动的浮现在了脑子里。
而课内阅读
又是知识拓展的基础。
譬如看“中国国家地理”,遇到了诸如“洋流,副高”等地理用语,
如果上课不学,我们自然也不会知道,而是看的一头雾水。
所以说课内外阅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