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17.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襁褓(qiánɡ)抽噎(yē)凌驾(lín) 恪尽职守(kâ)B.狡黠(xiá) 倔强(juâ) 鄙夷(bǐ)前仆后继(pū)C.潜力(qián) 憎恶(zēnɡ) 酷肖(xiào) 咄咄逼人(duō)D.提防(dī) 刹那(shà) 亘古(ɡân) 载歌载舞(z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狼藉打寒噤冥思暇想廓然无累B.讴歌摇篮曲言行相顾通宵达旦C.遏制势力眼启承转合断章取义D.致密绊脚石孤军奋战根深缔固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这篇文章条理清楚,用语严谨,疏而不漏,令人叹服。
B. 他总是喜欢把一些本不相干的事相提并论地来说。
C. 美好理想的实现有待于大家的努力拼搏,决不能守株待兔,坐享其成。
D.这几天一直不能上网,昨天重装了系统,现在速度很快,如白驹过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读好书,可以让我们与智慧结伴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济南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D.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简·爱》塑造了一个自立自强、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在结婚前夕,当她发现罗切斯特先生已有妻子时,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
B.《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一个能凭毅力与艰苦环境进行抗争的勇士,作品通过展现他的精神与命运,赞美了不服输的“硬汉”精神。
C.《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一向被誉为“义薄云天”的典型,他和刘备失散以后,“降汉不降曹”,尽管受到曹操的优待,但是一得到刘备的消息,就立即“挂印封金”而去。
D.《草房子》中陆鹤在家庭遭遇多次打击后没有消沉,而是到学校门口卖东西补贴家用,桑乔因此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陆鹤!”二、(2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6分,每小题2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A. 又何间焉(间:参与)B.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C. 神弗福也(福:福气)D.小大之狱(狱:案件)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肉食者谋之辍耕之垄上B.必以分人以头抢地耳C.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D.登轼而望之而山不加增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A.本文选自《左传》,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行,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B.鲁庄公和曹刿都认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C.文章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D.“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共6分,每小题2分)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②为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有删改)【注】①楮(chǔ)币:纸币。
②拜:任命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画两处)(2分)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11.“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一句,表现出张养浩的可贵品质。
(2分)(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
(共6分,每小题3分)暮春山间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2. 本诗写诗人缓步山间所见,描绘了一幅的暮春景象,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之情。
(3分)13.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是怎样描写桃花的?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3分)(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共7 分,每小题 1 分)(1)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4)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
(刘方平《月夜》)(5)____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6)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三、(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共13分)(一)几处流水几处桥①旧时的济南,汩汩泉水汇聚而成的流水穿城而过,在老城区内流淌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巷。
小桥自然也就成了这些街巷不可或缺的部分。
老城区以桥命名的街巷就有大板桥街、小板桥街、曾家桥街、鹊华桥街,可以看出一弯小桥对于这个北方城市的重要性。
②济南的桥最早建于何时,恐怕是没有确切的答案的。
③《春秋·桓公十八年》记载,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鲁桓公自然不会与齐襄公相会于“泺”这条河流上,而应该是在泺水之上的桥上,这便是济南最早的桥梁“广会桥”的传说,迄今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
④济南的桥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也颇可观。
⑤据清朝末年统计,当时济南已有石桥六十余座,木桥二十余座,而同时期以湖荡成群,水网如织而著称的上海老城区仅有桥梁三十余座。
⑥尤其是济南的老城区,泉水成溪,水巷纵横,老济南的居民们就在水巷两岸架以巨大的青石板,一条小桥就成了两岸往来的通渠。
几处流水几处桥,这些小桥质朴、亲切,连桥的名字也与泉水、街巷有着密切的联系,像是王府池子下游的起凤桥,趵突泉边的广会桥。
也有随着城市建设消失复又重建的古桥,像是曾经连接大明湖和百花洲的鹊华桥。
⑦鹊华桥位于大明湖的南岸,旧时在济南的名气最大,因为它不仅沟通了当时最著名的两处水景——大明湖和百花洲,而且西靠文庙和贡院,文人荟萃。
据说,当时有不少文人才子春风得志或仕途失意时,常邀三五知己,从百花洲前雇一叶小舟,从鹊华桥下穿过,泛舟明湖,留下了不少赞美鹊华桥的佳句。
如清人任宏远曾有《鹊华桥诗》:“舟系绿杨堤,鹊华桥上望;齐州九点烟,了了明湖上。
”孙熊兆也有诗云:“虹桥跨绿水,桥上见华鹊”。
足见昔日鹊华桥及周围景色之美。
⑧随时光变迁,鹊华桥后来经过几次改建,已完全看不出原来的痕迹。
如今,在大明湖东南门鹊华路的南端,在“众泉汇流”牌坊旁边,一座古朴淡雅的汉白玉石拱桥犹如一条飘带横卧在碧波之上,轻柔雅致,端庄秀丽,似长虹饮涧、初云出月,这就是新建的鹊华桥。
走在壮观秀丽的新鹊华桥上,遥想曾经的鹊华烟雨,也颇有一番情味。
⑨若说泉水是济南城的魂魄,桥就是她的筋骨,泉城与桥是谁也离不了谁的。
你看,蜿蜒曲折的水巷间,两岸的民居高低错落,清澈的泉水湍湍流过,一座座或精巧或古朴的小桥横跨水上,小桥流水,垂柳人家,形成了一幅济南特有的赛江南的风情。
正如明代诗人王象春的赞誉:“一曲溪流一板桥,浣衣石面汲泉瓢。
家家屋后停织女,树底横舟手自摇。
”(摘自《济南时报》2016.6.16原文有删改)15.文章以“几处流水几处桥”为题目有什么好处?(3分)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分)济南的古桥最早建于何时,恐怕是没有确切的答案的。
16.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分)18.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4分)据清朝末年统计,当时济南已有石桥六十余座,木桥二十余座,而同时期湖荡成群,水网如织而著称的上海老城区仅有桥梁三十余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共17分)蘑菇①近一段时间,上海阴雨连绵,日子过得很无趣。
②老家也是如此,雨时大时小,到处湿漉漉。
这个时候,很多人去山上采蘑菇,朋友圈里晒出绵绵的远山,满筐满箩的蘑菇,让我生出无限的向往。
③儿时的我们,每到这个季节,只要山上有蘑菇,一放学,书包一甩,挎上一个竹篮,就往山上冲。
④蘑菇一般长在朝阳的山坡上,特别是有松树的地方。
有的蘑菇不太合群,一只孤傲地立在一处,如同哲人沉思,有的蘑菇太爱凑热闹,几只挨挤在一起,甚至都变了形,也有些有毒的蘑菇趁乱混在一起,以为我们分不清。
⑤我们像猴子一般,吱吱叫着,刚才还在这山,一眨眼又跳到那山。
个个都眼睛瞪得溜圆,用手或脚拔开一蓬一蓬的草,弓着身子如同侦察兵。
每每看到蘑菇,就像见着宝贝,惊叫之时早已俯下身子,将它小心地扯出,哪怕茎断了,我也要将断掉的一截捡起,舍不得留它在那里。
⑥放学在山上呆的时间不能太长,天很快就要黑下来,采到够一碗时,我们也不贪心,毕竟还有明天,还有后天,最好是每天都能尝尝这人间美味。
⑦回到家后,我将蘑菇掰开,拿到池塘细细地清洗。
有一次,一瓣蘑菇漂到塘中间去了,我硬是脱掉衣服,下水淌过去将它捞起,惹得半村子人到现在还拿这事笑话我。
⑧平时,我是不洗菜只管吃菜的。
只有蘑菇,才能让我省下玩耍的时间,尽心地侍弄它。
父亲曾笑着说,要包下那片长蘑菇的山,让我每年吃蘑菇,喝蘑菇,搂着蘑菇睡,陪着蘑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