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附答案)

2018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附答案)

2018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B. 工业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C. “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D. 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CuSi4O10,可改写成BaO·CuO·4SiO2【答案】A2. C5H10Cl2主链上有3个碳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共有( )种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C5H12属于烷烃,其结构有3种,其中主链上有3个碳的有机物的结构为(CH3)2C(CH3)2,其二氯代物有2种,正确选项B。

3.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氢氧化钠的质量÷溶液总质量;溶液的总质量=4+96×1=100g,氢氧化钠的质量4g,所以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4/100×100%=4%;A正确;用蒸馏水润洗容量瓶,对n、V均无影响,则浓度不变,B正确;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C正确;SO2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非漂白性;D错误;正确选项D。

点睛:二氧化硫能够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指漂白某些有机物色质(如品红),但是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4. 下列说法和结论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乙烷中C原子与另外4个相连的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乙烷分子内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A错误;将石蜡油加强热(裂解)所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如烯烃等),烷烃不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B正确;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苯与溴水不反应,苯能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萃取,属于物理过程,C错误;有机反应中氢化是指含有不饱和键(如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有机物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不是取代反应,而硝化、卤化均属于取代反应;D错误;正确选项B。

点睛:含有碳碳双键、三键的烃类有机物,都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而烷烃,苯及苯的同系物都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但是都能发生萃取过程。

5. 已知X、Y、Z是三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甲、乙、丙分别是三种元素形成的单质,A、B、C、D分别是由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形成的化合物,且A与C均含有10个电子。

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②和③均为吸热反应B. 稳定性:A>CC. 原子半径:Z>Y>XD. X、Y、Z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答案】A【解析】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X为H元素,Y为C元素,Z为O元素,A为CH4,丙为O2,B为CO2,C为H2O,乙为C,D为CO,甲为H2;反应②和③均为碳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都为吸热反应,A正确;非金属性O>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B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C>O>H,C错误;X为H元素,Y为C元素,Z为O元素,对应的化合物都为共价化合物,D错误;正确选项A。

6.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 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B. 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C. 洗涤沉淀时(如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D.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B.SO2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B正确;C.洗涤沉淀时(如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待水浸没沉淀后自然留下,但不能搅拌,C错误;D.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7. 新华网报道,我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

科学家利用该技术实现了H2S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极b为电池负极B. 电路中每流过4mol电子,正极消耗44.8LH2SC. 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D. 电极a上的电极反应为:2H2S+2O2--4e-=S2+2H2O【答案】D【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S+O2=2S+2H2O,该反应中硫化氢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

硫化氢通入到电极a,所以a电极是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S+2O2--4e-=S2+2H2O;氧气通入到电极b,所以b电极是正极。

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数为4个电子,所以电路中每流过4mol电子,正极消耗1molO2,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2O2-.综上所述,D正确,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原电池原理。

在原电池中一定有一个可以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其中还原剂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氧化剂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根据电解质的酸碱性分析电极反应的产物是否能稳定存在,如果产物能与电解质的离子继续反应,就要合在一起写出总式,才是正确的电极反应式。

有时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会较复杂,我们可以先写出总反应,再写正极反应,最后根据总反应和正极反应写出负极反应。

本题中电解质是氧离子固体电解质,所以正极反应就是氧气得电子变成氧离子,变化较简单,可以先作出判断。

8. 工业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氮氧化物(NO x)、CO2、CO、SO2等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对废气进行脱硝、脱碳和脱硫处理可实现绿色环保、废物利用。

Ⅰ.脱硝:已知: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N2(g) + 2O2(g)= 2NO2(g) △H= +133 kJ/molH2O(g) =H2O(l) △H=- 44 kJ/mol催化剂存在下,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和其他无毒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Ⅱ.脱碳:(1)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CO2、6 mol H2,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CO2(g) + 3H2(g) CH 3OH(l) + H2O(l)。

下列叙述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保持不变 B.CO2和H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C.CO2和H2的转化率相等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E.1 mol CO2生成的同时有3 mol H—H键断裂(2)在T1℃时,体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和为3mol的H2和CO,发生反应CO(g) + 2H2(g) CH 3OH(g)反应达到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V%)与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当起始=2,经过5min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0.4,则0~5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

若此时再向容器中加入CO(g)和CH3OH(g)各0.4mol,达新平衡时H2的转化率将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②当起始=3.5时,达到平衡状态后,CH3OH的体积分数可能是图象中的___________点(选填“D”、“E”或“F”)Ⅲ.脱硫:如图电解装置可将雾霾中的NO、SO2分别转化为NH4+和SO42-。

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4H2(g)+2NO2(g)=N2(g)+4H2O(g)△H= -1100.2kJ/mol(2). DE(3). 0.08mol/(L.min)(4). 减小(5). F(6). H2SO4(7). NO+6H++5e-=NH4++H2O【解析】Ⅰ.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①;②•③•,根据①②-③得到催化剂存在下,还原生成水蒸气和氮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H(g)+2NO2(g)2=N2(g)+4H2O(g)△H= -1100.2kJ/mol;正确答案: 4H2(g)+2NO2(g)=N2(g)+4H2O(g)△H=-1100.2kJ/mol。

Ⅱ.(1)该反应只有反应物为气体,生成物全部为液体,因此气体总质量与气体的总量成正比变化,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保持不变时,不能判断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CO2、6 mol H2,按照反应,所以过程中和的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不能判断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CO2、6 mol H2,按照反应,和的转化率始终相等,不能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反应物是气体,生成物是液体,反应向右进行,气体总质量减小,气体体积不变,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生成的同时有键断裂,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E正确;正确选项:DE。

(2)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T1℃时,体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的H2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是2 mol 和1 mol ,即H2和CO的初始浓度分别为1mol/L和0.5mol/L,而经过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0.4,故有一氧化碳变化浓度为0.2 mol/L ,因为浓度的该变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可计算出氢气浓度的变化量0.4mol/L,甲醇浓度的变化量为0.2mol/L,根据三段式则有:CO(g)+ 2H2(g) CH3OH(g)起始浓度 0.5 1 0变化浓度 0.2 0.4 0.2平衡浓度 0.3 0.6 0.2则0~5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0.4/5=0.08mol/(L.min);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2/0.3×(0.6)2=50/27;若此时再向容器中加入CO(g)和CH3OH(g)各0.4mol,各物质浓度为:c(CO)=0.3+0.4/2=0.5 mol/L, c(H2)= 0.6 mol/L, c(CH3OH)= 0.2+0.4/2=0.4 mol/L,则浓度商Q C=0.4/0.5×(0.6)2>50/27;平衡左移,H2的转化率将减小;正确答案:0.08mol/(L.min);减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