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师傅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猜一猜这幅是一个什么字?(出示幻灯)
2、师板书:“想”
3、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昨天收集的有关“想”字的词语。

(师生互动交流,相机释义)
4、师总结,导入课题,板书:“别人没想到的”
5、师讲“深山藏古寺”的故事,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
二、听一听
1、老师出示幻灯,明确学生学习要求。

(出示幻灯)
2、老师示范读课文。

(出示幻灯)
3、学生中途猜想故事情节。

4、指名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说一说
1、再次出示学习要求,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出示幻灯)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A、简述故事
B、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做的?
板书:大徒弟用细笔画很多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画许多骆驼的头
三徒弟只画山、两只骆驼
2、(出示幻灯)一起欣赏三位徒弟的画,猜想一下谁的画会得到师傅的称赞?(自然过渡到问题C)
C、师傅称赞了谁的画?
3、老师小结。

4、课堂学生调节,老师学生互动一分钟游戏。

四、品一品,重点句子解析。

1、(出示幻灯)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画完以后,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得很多。

①从“密密麻麻”“很小很小”两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②你觉得大徒弟的画怎么样?
2、(出示幻灯)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这么办呢?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①二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
②大徒弟相比,谁的骆驼画得多?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3、(出示幻灯)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①小徒弟画了什么?
②相机理解“弯弯曲曲”和“连绵不断”(稳重哪个词语和它的意思一样?)
③你觉得小徒弟的画怎么样?说说你的理解,师相机总结。

4、师过渡:我们来看看师傅是不是也是和你们一样的想法。

5、(出示幻灯)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面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①师傅是怎么说的?
②什么叫“若隐若现”?
③比较句子: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比一比,哪句好?(原句好,语气强烈)
6、听了师傅的话,大徒弟和二徒弟有什么反应?用文中的词语说一说相机理解“恍然大悟”。

五、悟一悟,体会课文含义。

1、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出示幻灯)
2、师生互动交流,相机板书:创新奇特
3、师生互读。

六、忆一忆,加深学生课文理解。

1、回忆一下你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你学过的课文,哪些事情别人做出了创新,是想别人们想到的?(出示幻灯)
2、师生相互交流。

3、师相机指导。

七、画一画,拓展学生思维。

(出示幻灯)
还有其他的办法能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很多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画许多骆驼的头
三徒弟只画山、两只骆驼
创新奇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