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上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卷命题人:饶淑婷审题人:彭芳(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调.停/调.换坍塌./踏.地栈.桥/信笺.挑拨离间./亲密无间.B.桑梓./孜.然拓.片/拓.展瞭.望/撩.逗羽扇纶.巾/美轮.美奂C.恣.睢/恣.意脊.梁/瘠.薄铺.床/床铺.自吹自擂./擂.鼓助威D.带挈./契.约中.意/中.伤豢.养/誊.写仓皇逃窜./上蹿.下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妨碍吊脚楼合盘托出销声匿迹变本加厉B.宣泄捅娄子形销骨立平心而论共商国是C.决窍掉书袋独树一帜断章取义鸠占鹊巢D.部署制高点一代天骄不醒人事置之不理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分解剖析名篇佳作,进行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
_____________①也如学书法、音乐,都要经过临摹、背诵、模仿的阶段,等到了一定水平,自然会厚积薄发。
②古往今来许多大师、大家,谁一开始不是从学习别人起步的呢?③学语文如同学体操、武术,一开始要进行动作分解,经过反复练习才会变成本能。
④作为一名中学生,让老师用阅读理解题的方式“扶一程”,很有必要。
⑤等到掌握了各种技巧,具备了一定素养,自然不必寻寻觅觅“作者想表达什么”,而能自成一家之言。
A.③①②④⑤B.④③①⑤②C.③①④⑤②D. ④②⑤③①4.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8分)(1)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2)一上高楼万里愁,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观是治愈苦闷的良药。
面对仕途艰难,李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坚定信心重新起航;面对人生缺憾,苏轼吟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美好祝愿。
5.名著阅读。
(4分)网络评价说“水浒玩的是义气,西游玩的是神奇”,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故事情节。
①宋公明私放晁天王(《水浒》)②车迟国猴王显法(《西游记》)6.综合性学习。
(共7分)【材料一】郑州地铁首条线路于2013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使郑州成为中国第18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至今,开通运营线路共有3条,共设车站61座;其在建线路共有7条,里程约166.65千米;远期规划共21条线路,一张四通八达的地铁网正在形成。
【材料二】郑州市地铁客运量统计表【材料三】郑州地铁在已有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举措:地铁各站点设置爱心伞,行车时车厢温度控制在26℃士1℃,高峰时段缩短行车间隔,平安夜延长运营时间,大客流时启动限流措施等。
(1)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郑州地铁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3分)(2)下图是郑州轨道的徽标,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和寓意。
(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洋葱①最近小米的早晨常常从中午开始,阳光像儿子的小手,穿过层峦叠嶂的窗帘缝隙不依不饶地在小米脸上游走。
这个时候的小米只好爬起身,蓬头垢面地来到洗漱间。
②母亲剥着洋葱走过来。
小米说,妈,昨晚我梦到我爸爸了。
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
③从父亲走后,母亲一直是这个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写。
除此外,母亲还添了个毛病,爱买洋葱,紫皮的白皮的,一买就是一堆。
小米越来越不明白,父亲跟母亲生活了整整37年,说走就走了,母亲怎么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关于父母的爱情,小米从他们各自的口中听到许多,这些记忆的片段经过小米的连缀和拼凑,已经足够让她坚信,父母的婚姻情比金坚,牢不可破。
但自父亲入土后,小米再没有看到母亲痛哭失声,再没有看到母亲椎心挖肝地念叨历历往事,甚至没有从母亲口中听到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
小米忽然觉得母亲一下子老了,变得迟钝、麻木,开始淡忘过去的人和事。
④为此,小米特意带母亲去医院做了检查,小米不敢想象母亲某天得了老年痴呆该怎么办。
庆幸的是,母亲身体健康一如往常,没有丝毫脑萎缩的迹象。
⑤小米却过上了日夜颠倒的生活。
父亲走的早,来得太突然,像一把从黑暗深处猛然刺出的利刃,让小米猝不及防。
小米曾经为父亲的晚年设想过许多美好场景,如今,曾经设想的美好瞬间被撕碎,小米无数次在黑夜里哭着惊醒,然后泪流满面。
⑥小米越是思念父亲,越是不能原谅母亲的冷漠。
每天,蓬头垢面醒来的小米对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晚,我又梦见我爸爸了。
⑦小米希望母亲能够热切地问她:梦到什么了?你爸爸说什么了?令小米失望的是,母亲依旧漠然,什么也不追问。
执拗的小米每天醒来第一句话就说:我梦到我爸爸了。
⑧说完这句话,小米就出门。
日子总是要过的。
上班、开会、见客户、接孩子、开家长会,中年女人的一切生存和生活压力一丝不落地降临在小米身上。
忙碌纷繁的生活润物无声地治好了小米的失眠,小米的早晨不再从中午开始,小米也不再蓬头垢面。
⑨现在的小米又恢复成自信、干练、英姿飒爽的小米。
对父亲的思念,偶尔如同涨潮的海水,丝丝缕缕浸湿小米的眼眶。
小米会在听到某曲音乐时泪落如雨,会在拥堵的车流中因看到很像父亲的身影而抱着方向盘痛哭失声。
⑩母亲依旧漠然,整天坐在椅子上剥洋葱,弄得满屋子洋葱味儿,呛眼呛鼻,大人孩子每每眼泪汪汪。
日子慢慢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父亲去世的阴影渐渐淡化。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子吧,失去了一个人,流过一些泪,以为永远不会好的伤口会慢慢愈合,时间真是最好的疗伤剂啊!忘了从哪天起,小米醒来再也没有说那句说了无数次的话。
⑪【A】谁能想到,再次说起这句话的人,竟然是母亲。
那是小米搬进新房子不久后的一天,弟弟在电话那头兴高采烈地喊:妈!刚生了!恭喜您得了个大胖孙子!双喜临门,一大家子人免不了凑一起欢天喜地地大吃一顿。
饭桌上,母亲开口就对小米说出了那句话。
⑫小米震惊极了,更让小米震惊的是,母亲紧跟着又说了一句:其实我天天梦见你爸。
小米不知道母亲为什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从父亲走后,母亲从来没有提起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压抑着狂跳的心脏,问母亲:你都梦见我爸什么了?⑬母亲淡淡地说:什么都梦见了。
小米追问:怎么从来没有听你说过呢?母亲还是淡淡地说:有什么好说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难不成要记一辈子?那会儿你连房子都没有,你弟弟婚都没结,我再带头哭天喊地?我不能哭,我得带好这个头儿,让你爸在那边放心。
⑭小米沉默了许久,问:妈,那能告诉我你为什么那么爱买洋葱吗?⑮母亲拿起一颗洋葱,轻轻撕下外皮,空气中立刻弥漫出浓烈的气息。
【B】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
母亲轻声说,想你爸的时候,就借着剥洋葱哭上一会儿……7.文章第③段、第⑩段、第⑮段,都提到了母亲“剥洋葱”的动作,请分析其作用。
(4分)8.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文章分析。
(4分)9.根据提示,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A】谁能想到,再次说起这句话的人,竟然是母亲。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B】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
(从修辞角度)1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共12分)古诗文背诵:是负担,还是捷径?①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至72篇。
有论者认为,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
其实,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58篇的增加数量确实较多,但与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要求相比,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
在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背诵数十万字。
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
有些人背诵得更多,如顾炎武、戴震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
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也有出色的背诵功夫。
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说,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王国维则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有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④多感官能够帮助背诵。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就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
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的:“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⑤少年时发挥听觉记忆的作用,能够帮助背诵。
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
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
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
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
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
”他们都是通过“听”,记住了这些作品。
⑥重视最初的记忆,能够帮助背诵。
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背诵量是逐渐加大的。
最初的记忆量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
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基础。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此早有研究,如乌申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系的话。
”传统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每一次都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就在这里: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这些内容记得牢靠了,以后的记忆就容易了。
⑦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12.下面的材料放在文章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3分)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
《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
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
13.本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4.请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