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总论第五章 犯罪构成要件

刑法总论第五章 犯罪构成要件

作为责任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故意、 过失、目的、期待可能性。

(三)记述性的构成要件要素 与规范性的构成要件要素

只需要事实判断、知觉的、认识的活动 即可确定的要素,是记述性要素。

需要法官价值判断、规范评价的要素是 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一是法律评价要素;
二是经验法则评价的要素; 三是社会评价要素。
第五章 违法构成要件
第一节 犯罪构成理论概述
一、德国、日本的构成要件理论 源于一般纠问程序

特别纠问针对嫌疑人进行纠问。

一般纠问的事实是舍掉了与行为人联系 的外部客观事实。

18世纪克莱因在其《普遍德国刑法纲要》 一书中,使用一般纠问确证的客观事实。 被日本学者翻译成构成要件。构成要件 只具有诉讼的意义。

斯鸠别尔、与费尔巴哈将构成要件运用 到实体法中。主要指行为、结果、对象 等,是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般认为,构成要件是刑法规定的犯罪 类型,是犯罪的轮廓,是舍象掉了具体 形式、细节、外形的抽象性、概括性规 定。

违法性是侵害法益的行为之类型化、概 括化规定。 成立犯罪除符合构成要件外,还必须具 有违法性、有责性。

开放的犯罪构成(需要补充的犯罪构成、 敞开的犯罪构成)指的是刑罚规范只记 述了犯罪要素的一部分,其他部分需要 法官在适用时进行补充的情形。

过失犯、不真正不作为犯即是。
(三)单一的犯罪构成与复杂 的犯罪构成
单一的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只 包含单一行为、单一主体、单一责任 (故意、过失)时便是单一犯罪构成。
二、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
(一)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主观的构成 要件要素 行为的客观方面、行为主体、行为对象、 行为状况、结果等,属于客观构成要件 要素; 故意、过失、目的等属于主观成要件要 素。
(二)作为违法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 与作为责任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

违法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行为类型、 行为人身份、行为对象、行为结果、目 的。

行为主体、行为、故意、过失是共同的 构成要件;

特殊身份、特殊目的是非构成要件要素。
(六)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与 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绝大多数是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但下列属于不成文构成要件要素: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 过失犯罪结果的预见能力和回避可能性 取得型财产犯罪的目的,是构成要件要 素。是不成文的构成要件。
确定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原则:一是法 定原则;二是犯罪的法律特征与事实特 征相统一原则;三是违法性与有责性相 统一原则。

三、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件有两个: 一是客观要件,或称犯罪客观要件,是 表明行为的违法性的要件,共内容为违 法性奠定基础、提供根据,因而可称为 违法构成要件;


基本犯罪构成是刑法分则条文的以单独 犯的既遂犯所规定的犯罪构成; 修正的犯罪构成是刑法总则以基本犯罪 构成为基础并对之加以修正而就共犯、 未完成犯规定的犯罪构成。

张明楷认为: 犯罪成立条件意义的犯罪构成; 犯罪形态条件意义的犯罪构成

(二)关闭的犯罪构成
与开放的犯罪构成
关闭的犯罪构成也称完结的犯罪构成、 封闭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在犯罪构成 的规定上,对犯罪的所有要素作出了完 整表述的情形。


思考题: 1.犯罪构成要件是如何分类的? 2. 犯罪构成要件与犯罪概念之间的关系
参考书目: 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1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李洁著《犯罪对象研究》,中国政法大 学出版社1998年版。


情节严重虽然缺乏具体标准,但能够顾 及个别(个案)正义,有利于认定犯罪 时进行刑事政策的考量,有效地限制犯 罪处罚的范围。

情节严重可以还原于客观、主观要件之 中
第四节 犯罪构成要件要素
一、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概念 犯罪构成是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的有机 统一而组成,各个要件又是由不同的要 素组成。组成要件的要素,就是构成要 素。 例如,行为主体,身份、行为、结果、 故意、过失目的等。
入罪判断同时考虑排除犯罪的事由 而非待所有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结束之 后,再考虑排除犯罪的事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必须在主观意志可责性判断之 前完成刑事违法性判断


对于行为违法判断之后,马上判断正当 行为的可能性,之后再判断有责性。不 能先判断完成有责隆再反过来判断正当 行为可能性。 随着保安处分的发展,对于无责任能力 的人实施的违法行为可以进行保安处罚, 必须在责任能力之前判断违法性。

二、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

我国传统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条件。 认为犯罪构成是决定行为社会危害性及 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 切主观、客观要件的总和。

我国的犯罪构成由四部分构成:

一是犯罪客体 二是犯罪客观方面 三是犯罪主体 四是犯罪主观方面
三、本书的犯罪构成体系

判断构成犯罪事由与排除犯罪事由并存


二是主观构成要件,或者称犯罪主观要 件,是表明行为的有责性的要件,其内 容为有责性(非难可能性)奠定基础, 提供根据,可称责任构成要件。
四、作为构成要件的情节严重

情节严重是构成要件
我国构成要件是总体使构成要件达到值 得处罚的程度。


行为的违法性和有责性,在法律上由构 成要件反映出来。 刑法分则规定之“情节严重”是认定为 犯罪的标准,否则不以犯罪论处。


犯罪构成要件具有说明法益侵害性、非 难可能性。
犯罪构成要件上一种法律规定的事实, 而不是具体事实。

二、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

是指具体罪名的成立必须具备的要件, 是具体犯罪的违法性与有责性的法律标 准。是此罪与彼罪区别的界限。
任何行为只有符合具体罪名的构成要件, 才能成立犯罪。


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是判断生活行为构 成犯罪的法律标准。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概念

一、犯罪构成的一般含义
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反映行为的法 益侵害性与非难可能性、而为该行为成 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构成要件和主 观构成要件的有机整体。

犯罪构成具有以下特征:
(一)犯罪构成是主客观要件有机整体
(二)犯罪构成是违法性与有责性的法律 标准 犯罪构成是刑法总则、分则规定的,是 法定的标准
(三)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

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唯一标准。 生活事实符合犯罪构成时,才能称为犯 罪构成事实。

二、犯罪构成的机能

犯罪构成防止司法恣意,保障人权。
一是区分罪与非罪 二是区分此罪与彼罪 三是区分一罪与数罪 四是区分重罪与轻罪。


三、犯罪构成的分类
(一)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
一是刑法规定了两个以行为、二个以上对 象、二个以行为主体,只要符合其一就 构成犯罪。 如125条非法制造、买卖、邮寄枪支
二是刑法规定二个以上的行为,生活行 为人同时符合两个以行为,才构成犯罪。 如127—套取金融贷款,转贷他人。
第三节 犯罪构成要件

一、犯罪构成要件的含义 犯罪构成要件是犯罪构成的组成部分。 是由总则条文与分则条文共同规定的。


(四)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与 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表明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要素,是积极 的构成要件要素; 否定犯罪性的要素,是消极的构成要件 要素。
如不阻止被拐卖妇女返回原籍的,不构成收买被拐卖 的妇女罪。 被勒索而给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取不法利益的, 不是犯。
(五)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与 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