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2016年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详解

山东省2016年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详解

山东省2016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本试题分为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身份证号填写到试题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第Ⅱ卷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1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文章中,以驳论为主的是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秋水D.谏逐客书2.宋代开豪放词风的词人是A.柳永B.李清照C.苏轼D.辛弃疾3.以下哪位是唐朝“边塞”诗作代表诗人A.高适B.李白C.杜甫D.王维4.以下哪个成语不.是.出自《战国策》A.画蛇添足B.惊弓之鸟C.狡兔三窟D.守株待兔5.《采薇》诗中没有..表现的思想感情倾向是A.对周天子的愤怒B.对战争的厌恶C.对和平的向往D.思乡自伤之情6.李清照曾因三句带“瘦”的诗词而被称为“三瘦诗人”,下列不属于...李清照的“三瘦”的是A.“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B.“知否,知否,应是绿艴红瘦”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D.“是人总道薪来瘦,也著甚来由。

”7.下列不属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的是A.《牡丹亭》B.《紫钗记》C.《邯郸记》D.《紫箫记》8.“忽如一夜春风起,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旬诗出自岑参的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D.《天山雪歌》9.下列哪首王维的诗歌体现的是初冬的幽美景色A.《江汉临泛》B.《山中》C.《鹿柴》D.《渭城曲》10.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C.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D.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第Ⅱ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 0分)11.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12.是中国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3.“天苍苍,野茫茫,”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

14.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15.我国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16.《天狗》节选自郭沫若的长诗。

17.在我国首开意识流小说先河的作家是.o18.《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戏剧家和诗人。

19.《春秋》三传是指:《左传》、、。

三、释词题(解释加点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0.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苏武传》)2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2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观书有感》)23.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管晏列传》)24.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25.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留侯论》)26.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采薇》)27.则将焉.用彼相也?(《季氏将伐颛臾》)28.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2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翻译题(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0.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31.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管晏列传》)3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33.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3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l0分)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历乱,形容花开极其茂盛。

35.这首诗名为春思,前两句通过哪些意象表现春色?(3分)36.诗中前两句和后两句表现感情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37.后两旬抒情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回答问题。

(20分)我爱水我爱水。

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市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清淡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

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

盈耳只有那净琼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

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

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

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采访者了。

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倘佯,那时候,正是充满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水边有时是“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诗境,有时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凄凉境界,还有什么更适于少年的心灵流连徘徊?我常是将书放在身边,双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自云,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

我曾有一首小诗,其中两段是: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在柳荫里静听那捆捆的水响。

诗,遗忘了;花,失落了,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光。

你曾几番入梦,同水上一片斜阳,还有长堤上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

我曾一叠叠买去他的古书,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

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

什刹海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变”,在于它的“常”,晴阴风雨,春去夏来,水边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美与宜人处,却永远蕴藏在那一片朦胧水雾,以及潋滟清光里,引人系恋。

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

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

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

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殷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过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

”放假的日子,水边那块大石,便是我露天的座位了,水声轻柔,水光明媚,教给我无穷尽的智慧,将已逝去的,正在进行的,将要发生的一切,缓缓地告诉了我。

我就这样坐着,听着,想着,直到夕阳将辉煌的火炬投入水中,将对岸人家的窗子也照亮了,我才将水色水光摄录心坎,带了回去。

最可爱的还有那水边新秋,北方的秋天本来是悄悄地来,比春天来得更幽俏,有一天,你一凝眸,不免惊讶水的颜色浅了,堤边水位低了,水蓼花的颜色更深了一些,而荷叶已有一丝憔悴之态。

那么,秋意便是满了什刹海了,渐渐地,水过桥头,有个老人在卖荷叶粥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鲜藕,什刹海在荷叶的摇曳中已另有一种感伤的情调,但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碗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38.“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惆怅”,这里“惆怅”的含义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39.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40.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I)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

(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41.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6分)六、作文(本大题共3 0分)42.请准确理解下面名句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永远面对阳光,阴影自然会抛在身后。

——惠特曼要求:(l)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1.《诗经》12.《左传》13.风吹草低见牛羊14.《木兰诗》1 5.莫言16.《女神》17.王蒙18.莎士比亚1 9.《公羊传》《谷梁传》三、释词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20.畔:通“叛”,背叛 2 1.名:名词动用,出名22.鉴:镜子23.师之: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24.厌:满足。

25.所以:用来……的26.载:又27.焉:哪里28.见:表被动29.私:偏爱四、翻译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0.“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3 1.古语说:“要顺势助成君主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

"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32.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33.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34.我一向认为把死和生当作一回事是错误的,把长寿和短命等量齐观也是荒谬的。

五、阅读分析题( 30分)(一)(10分)35.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

36.前两句表现春色美好,但是后两句表现春日作者的愁绪无法消除。

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旬,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37.诗中“东风不为吹愁云”,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自己遣愁。

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

“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二)(20分)38.答:“惆怅”是指作者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

表达了作者感伤怀旧的情绪和浓郁的乡愁情结。

39.答:①冬雪皎白,薄冰试步;②春天温柔,生机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阳辉煌;④秋意渐深,秋荷摇曳。

(每答出一点0.5分)作用:①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②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每答出一点2分)40.(1)答:指夜晚的什刹海很美,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