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7月正文目录一、服装需求分化:真的“消费升级”和不一定的“消费降级”6 (一)不同人群的时尚“消费升级”呈现不同的特点 (6)1、奢侈品牌走向年轻化和个性化 (9)2、轻奢品牌和设计师品牌高速增长 (13)3、个性化渠道:买手店顺应年轻中产阶级求异需求 (19)4、运动品牌也“疯狂”,细分品类及潮流设计备受好评 (22)(二)下里巴人亦盛行:快时尚和网红品牌蓬勃发展 (28)1、“快时尚”浪潮经久不衰 (29)2、全球范围来看,快时尚目标客户持续下沉,追求极致性价比 (32)2、网红品牌欣欣向荣 (34)二、国内企业新态:乘风扬帆,新翼再展 (37)(一)高端品牌:着手多品牌矩阵搭建,外延内生各出奇招 (37)(二)设计师品牌:个性独特,方兴未艾 (43)(三)大众品牌:提升时尚度和快反力 (49)(四)第三方供应链管理:门槛提升,前景广阔 (51)1、江苏国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工贸一体,强者恒强 (52)2、搜于特:广纳盟友,上游整合卓有成效 (54)3、华孚色纺:立足新疆,放眼全球 (56)三、相关建议 (56)四、风险因素 (57)图目录图1:我国奢侈服装销售额2006-2016年CAGR达12.56% (7)图2:奢侈女装销售额十年间年增速保持10%以上 (7)图3:LVMH亚洲区(除日本)2017年Q1收入实现高增 (8)图4:Hermes亚洲区(除日本)2017年Q1收入保持增长 (8)图5:Kering亚洲区(除日本)2016年收入实现增长 (9)图6:历峰集团2017财年在中国收入恢复增长 (9)图7:奢侈品通过联名、添加流行元素等年轻化改造 (11)图8:酒神包定制款创意形象图册部分图案 (11)图9:奢侈品的代言人由传统国际影星向新生代偶像转变 (12)图10:奢侈品在中国电商占比仍低,近年发展速度较快 (12)图11:奢侈品在中国新媒体上的渗透率提升 (13)图12:轻奢品牌的构成 (14)图13:我国轻奢消费规模持续扩大,2014年突破96亿美元 (15)图14:H&M与ZARA等快时尚推出设计师联名款 (15)图15:2011年以来中国设计师品牌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18)图16:中国设计师品牌占服装市场比例不断提升 (18)图17:Coach改革后2016财年年实现营收增长 (19)图18:买手店价格向下拓宽 (20)图19:中高端时尚消费人群大部分体验过买手店 (21)图20:2015年四类买手店的龙头已拥有数量丰富的品牌 (21)图21:美国运动服饰发展的四大阶段 (23)图22:Under Armour近五年收入及同比 (23)图23:Under Armour近五年净利润及同比 (24)图24:2017年初Under Armour股价经历大跌 (24)图25:Under Armour主要产品时尚元素较少 (25)图26:Puma年轻化改革提振业绩,亚洲区2016收入也随之提升 (26)图27:Puma Basket Heart、FENTY毛绒拖鞋充满少女味 (26)图28:Puma Ignite Eoknit和天鹅绒跑鞋设计独特 (27)图29:我国运动服饰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但与美国趋势相似 (27)图30:趋势相似,但发展中的差异和不足成为潜在机会 (28)图31:ZARA2017春装“蓬蓬袖长衫”,中国价格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远高于美国 (29)图32:快时尚品牌主力消费者为年轻人群 (30)图33:H&M母公司中国区收入近年仍保持高速增长 (30)图34:Inditex亚洲及其他地区收入近五年保持稳定增长 (31)图35:Uniqlo国际近五年来业绩保持高速增长 (31)图36:ZARA生产、物流和终端确保小批量多批次的产品策略 (32)图37:Primark收入保持增长 (33)图38:Primark店铺数量稳步扩张 (33)图39:H&M与ZARA推出更为廉价的品牌GU与TRF (34)图40:我国网红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单位:亿元) (35)图41:微博网红粉丝主要为“泛90后” (35)图42:微博网红粉丝中高等教育背景占大部分45% (36)图43:网红经济产业链 (36)图44:网红品牌加强与粉丝互动,推行柔性化供应链 (37)图45:中国服装企业2016年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创新高 (38)图46:Ed Hardy母公司唐利国际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持续增长 (40)图47:SMCP全球营收2013-2016年间保持CAGR23%高速增长 (41)图48:2013-2016年“尹默”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 (42)图49:2013-2016年“安正”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 (42)图50:公司2014-2017H1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稳定增长 (45)图51:公司女装板块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 (45)图52:公司男装板块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 (46)图53:公司童装板块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 (46)图54:公司旗下各品牌在风格和客群的差异化定位 (47)图55:公司OEM供应商数量近三年不断增加 (47)图56:公司供应商集中度不断降低,上游端控制能力增强 (48)图57:公司活跃会员数量攀升,对销售收入贡献比例提升 (49)图58: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催生供应链管理 (52)图59:搜于特供应链管理项目业务模式图 (55)表目录表1:奢侈品推出年轻化、平民化副线品牌 (10)表2:上世纪90年代中国设计师品牌部分先驱者 (16)表3:Coach全方位改革举措 (19)表4:买手店主要分类与特点 (20)表5:歌力思旗下3大海外轻奢品牌矩阵一览 (39)表6:当前中国四大主要设计师品牌一览 (43)表7:江南布衣五大时装设计师品牌覆盖女装、男装、童装 (44)表8:国内中档休闲服装品牌强化供应链“快反”能力举措 (51)表9:重组子公司中8家外贸供应链管理公司客户及业绩情况(亿元) (53)表10:搜于特定增时尚产业供应链管理项目建设计划,未来三年拟建20家子公司 (55)一、服装需求分化:真的“消费升级”和不一定的“消费降级”(一)不同人群的时尚“消费升级”呈现不同的特点根据前文的分析,收入水平和年龄结构的变化是消费升级的两大主要驱动因素,而在服装消费方面,这两大因素造就了不同人群对消费升级的共性和差异性。
其中,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无疑意味着时尚和个性化成为消费的共性,而收入差距则在消费特点上形成差异性,大致分为两个梯度:一部分高层中产阶级对高端奢侈时尚品牌需求愈加旺盛,而另一部分大众人群的消费指向性价比更高、更新更快的流行服饰以及(相对于普通淘宝品牌)更高品质和审美的网红品牌。
奢侈品的主要平均价位一般在万元以上,而入门款或轻奢品牌价格单位在千元到万元之间,根据BCG的调查,2015年,中国富裕人群及上层中产阶级的家庭的月可支配收入分别在1.25万-2.4万元及2.4万元以上,较为坚实的收入基础确保了这一梯队的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或轻奢品的能力。
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06-2016年十年间,中国奢侈品服装(包括奢侈男装、女装、童装、饰品及鞋袜)销售总额从2006年的114.02亿元攀升至2016年的372.31亿元,CAGR达12.56%,增长速度可观。
其中奢侈女装销售尤其亮眼,2006-2015年间年增速均保持10%以上,2016年销售额158.59亿元,同比增长9.63%,十年间销售规模扩大逾3.5倍。
2011年以后,我国奢侈品销售增速逐年下降,但2016年年末呈现复苏态势,其主要驱动因素是由海外旅游减少、代购监管趋严和国内外价差缩小导致的国内奢侈品消费提升高于海外消费的下降额,而未来的另一大复苏动力来自于中产阶级人口基数和财富的增长。
图1:我国奢侈服装销售额2006-2016年CAGR达12.56%图2:奢侈女装销售额十年间年增速保持10%以上具体来看,我国奢侈品市场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复苏迹象,而各大奢侈品品牌在2017Q1的业绩也印证了这一复苏势头的延续。
LV母公司LVMH亚洲地区(除日本)2017Q1营收同比增长18.32%,Hermes(爱马仕)亚洲地区增幅达15.13%,2016年Gucci母公司Kering(开云集团)亚太区增幅达11%,中国区成为增长的主力,Chloé母公司Richemont(历峰集团)2017财年(截至2017年3月31日)在中国收入复苏,实现同比增长7.38%。
图3:LVMH亚洲区(除日本)2017年Q1收入实现高增图4:Hermes亚洲区(除日本)2017年Q1收入保持增长图5:Kering亚洲区(除日本)2016年收入实现增长图6:历峰集团2017财年在中国收入恢复增长1、奢侈品牌走向年轻化和个性化品牌战略:推出副品牌,拓宽目标人群。
针对年轻人群对时装休闲化、潮流化要求高,购买能力稍逊成熟群体等特点,各大奢侈品牌通过差异化战略纷纷推出更为年轻化、富有活力,价格更为亲民的副线品牌。
借助其自身的精准定位和母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副线品牌更加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
表1:奢侈品推出年轻化、平民化副线品牌产品战略:产品设计多样化、年轻化、定制化。
同时,传统奢侈品牌还通过更换设计师、品牌联名、添加流行元素等方式向年轻化风格靠拢。
2015年Gucci 的刺绣、印花、亮片系列产品、2017年LV与街头潮牌Supreme联名发布的Louis Vuitton x Supreme以及Dior早秋系列的少女风设计都印证了其年轻化的步调。
另外,近年来不少奢侈品牌乃至快时尚品牌都为普通消费者推出了个性化定制服务。
2016年Gucci以酒神包为首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使这一爆款更加受到追求个性化的年轻一代的追捧。
图7:奢侈品通过联名、添加流行元素等年轻化改造图8:酒神包定制款创意形象图册部分图案营销战略:新生代偶像赚粉丝,数字化营销接地气。
由于泛90后消费者受年轻明星偶像影响大,同时又是社交媒体的重度使用者,因此奢侈品在品牌推广方面也通过邀请新生代偶像代言、新媒体营销等方式加强对年轻消费者的渗透。
图9:奢侈品的代言人由传统国际影星向新生代偶像转变渠道战略:与电商化敌为友,线上渠道持续发力。
随着线上渠道日趋成熟,奢侈品品牌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的线上渠道。
Burberry、Hugo Boss、Lottusse等品牌从2014年起纷纷入驻天猫,而Dior、Chanel、Burberry、Cartier等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广告入口推进线上销售的探索,其中Cartier的“时计之钥”腕表首次在2015年在微信进行预付订购,Dior的“Lady Dior Small”以微信作为产品首发平台,仅一日便宣告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