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答题术语总汇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答题术语总汇
对外
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
(3)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前提条件
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内部根源
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终究难以抵挡机器大生产强有力的进攻
客观因素
中国近代工业及近代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联系,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从近代史观看
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家思想为其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儒家思想为其长期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
地理
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国土辽阔,需要统一的强有力政权进行管理
(2)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政治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相应动力
经济
明清统治者仍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文化
科举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的强化,禁锢了思想和创新
(7)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必要性
经济根源
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社会根源
西方人渴望获得黄金,掀起了疯狂的“寻金热”
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
可能性
主观条件
政治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宗教
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
思想
文艺复兴的兴起
客观条件
对欧美
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对亚洲
启蒙思想家许多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激励着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对资产阶级时代
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对世界
形成了强大的思想潮流,影响深远
(9)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对亚非拉
西欧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罪恶的黑奴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导致亚非拉落后的历史根源
对全球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打破了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8)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对法国
对法国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内部
地理知识的进步,造船技术的和航海技术的提高
外部
中国的指南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播到西方并应用于航海
2、影响类
(1)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积极
(次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消极
(主要)使中国日益封闭,脱离了世界发展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2)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积极
在一定时期内(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
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清明时期,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从长远角度看这既不利于农业发展,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失去了其进步性,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4)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
从世界潮流看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流,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为斗争形式,以实现近代化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显然违背了这一潮流
从运动自身看
经济
农民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小生产者,不是新的阶级力量,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祖国统一
为外部势力台湾撤退和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提供了条件
教育与生活
促进了中美的交流,同时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7)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对西欧
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
2015届高三备考资料——历史答题术语总汇
1、原因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
经济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同时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政治
封建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同是也是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社会
广大人民渴望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
理论
积极(居于次要地位)
殖民者把西方先进的文明带到中国,客观上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消极(居于主要地位)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是中国近代日益贫穷落后的根源
(6)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
外交环境
西方国家掀起与中国建交热潮,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中国外交僵局,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经济建设
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对后世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不利于社会进步
(4)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消极(居于主要地位)
积极(居于次要地位)
群众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组织
缺少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也没有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由对抗转为缓和的原因
中国
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应对苏联的威胁;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美国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守势
根本原因
国家利益的需要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政治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日益觉醒,民族、民主革命开始
经济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主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思想
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社会
呈现半殖民地色彩
社会生活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对外
国门大开,被迫开放
有利于加强中外交流
(5)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
思想
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
政治
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和社会制度
组织
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
(5)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失败的原因
经济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源)
政治
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
阶级
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即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思想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