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现当代诗歌的鉴赏指导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现当代诗歌的鉴赏指导人教版知识精讲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这是一首含义深刻的咏物诗。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后,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了地层深处,它满怀怨愤和仇恨,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C.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却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憧憬。
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富有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七.对艾青写于1937年的《煤的对话》,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水乡行》
水乡的路,要找人,
水乡铺;稻海深处;
进庄出庄,一步步,
一把橹。踏停蛙鼓。
鱼网作门帘,蛙声住,
挂满树;水上起暮雾;
走近才见,儿童解缆送客,
几户人家住。一手好橹。
榴火自红,
柳线舞;
家家门前,
锁一副。
这首诗描述顺序由远及近,进水乡,在水乡,出水乡。意境非常优美。村庄、榴树、杨柳、鱼网、蛙鼓绘成一幅勃勃生机的水乡风情图,渲染了一种安全宁静的气氛。
C.诗中用“发展”“贡献”“牺牲”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表现了诗人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意愿和理想。
D.这是一首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的哲理小诗,“芽儿”“花儿”“果儿”就是作者的化身。
九.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民歌》,完成下题。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十一.对下首诗歌的赏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牛汉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
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的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秋天,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A.根是大树的基奠,没有根就没有生命。
B.“地心有一个太阳”是说根有一个信念,有一个追求。
B.“从早潮到晚潮”“从A型到O型”是说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血型的人都能听见这首歌。
C.“风”“沙”“鱼”“龙”都能听见,是说所有一切的事物都能听见这首歌。
D.“醒”“梦”“哭”“笑”都能听见,是说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听见这首歌。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颂了中华民族艰苦拼搏,团结奋斗,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D.此诗从侧面描写了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以及建成“现代化油田城市的豪迈心情。”
【试题答案】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A五.D六.B七.A八.D
九. 1.B2.C十.A十一.D十二.D
(2)注重表现手法
拟人、夸张、对偶、衬托、象征、联想、想象等顾城《远和近》
“你”左顾右盼的行为。
“我”的独特感觉(反常)
诗人在这里运用象征的手法,把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对立形象表现出来,体现作者对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的失望以及对人与人良好关系的追求和向往。
【模拟试题】
一.关山月(何其芳)
今宵准有银色的梦了,
C.“坦然”“幸福”这些字眼展现了根的乐观、自信。
D.本诗喻意深邃,意境深远,颂扬了人生的美好境界。
十二.对下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红叶
沙白
风,把红叶,
掷到脚跟前——
噢,
秋天!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你才发现……
A.由红叶想到秋天,想到了收获的季节。
B.“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歌颂了青春活力。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重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六.阅读艾青《盼望》一诗,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八.阅读下面冰心《繁星》中的一首诗,选出后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A.这首诗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芽儿”“花儿”“果儿”都具有人的动作情感,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B.诗中通过“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地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
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
老年是历史的/一叶一叶地翻阅
A.诗的格言,格言的诗。三个反复句精警洗练道尽人生真谛。
B.诗人的原意只是抒写一种人生体验,怡然自得于紧张奋斗后的宁静淡泊境界。
C.我们不妨把诗理解为人生格言,言人生各个阶段当如是行。
D.少年当早立宏志,自我设计,草绘人生蓝图;壮年当坚实施工,抓紧自我实现。构筑理想大厦;这样,待到晚年,检阅人生履历,才不至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979年3月上海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塑造艺术形象。
B.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露出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追求,相反的价值观、人生观。
B.这首诗构思巧妙,小中见大,所谓民歌,应是民族之歌,民气之歌。
C.全诗多用反复,是吸收了《诗经》的创作手法。可算是“重章叠体”之作。
D.各节句式长短不一,也不押韵;而从节与节之间的关系和整个结构看,又有严谨的间架和整齐的节奏。诗中联想自然,富有诗意。如由“青海”“黄海”联想到“风”“沙”,余者类比。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鱼也听见
龙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也听见
梦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O型
哭也听见
笑也听见
十.对诗句的解说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从青海到黄海”“从高原到平原”强调了能听见这首歌的区域之广。
高一语文现当代诗歌的鉴赏指导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现当代诗歌的鉴赏指导
1.朗诵、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2.联系社会现实。
3.捕捉意象。
4.体会意境。
(1)意境“诗人创造的再现现实生活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景物的完美融合。体会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诗中的景情人。”
水边人想在岩上刻几行字迹;
大孩子见小孩子可爱,
问母亲“我从前也是这样吗?”
母亲想起了自己发黄的照片
堆在尘封的旧桌子抽屉里,
想起了一架的瑰艳
藏在窗前干瘪的扁豆荚里,
叹一声“悲哀的种子!”
“水哉,水哉!”沉思人叹息
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
积下了层叠的悲哀。
四.下列新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
旧梦之群(三十六)
刘大白
打了好多井
抽上来好多油
盖了楼,种了树
树长得很高很粗
现在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座城市里
A.“这儿”阳光充足,地上没有树影,也没有人影里”,由罕无人迹的荒原变成了一座城市变化可谓大矣。
C.“盖了楼,种了树”“树长得很高很粗了”,并不渲染,也不炫耀,一种按捺不住的自豪溢于言表。
如白鸽展开着沐浴的双翅,
如素莲在水影里堕下的花片,
如从琉璃似的梧桐叶流到,
积霜似的鸳瓦上的秋声。
但渔阳也有银色的月波吗?
即有,怕也凝成玲珑的冰了,
梦纵如一只满帆顺风的船,
能驶到冻结的夜里去吗?
二.意象叠加:
在一个地铁站台(美庞德)
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隐现
显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三.隐喻:
水成岩(卞之琳)
五.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洁,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诗中“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它渴望着火的到来,它要摧毁黑暗,也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诗中礼赞了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D.全诗采用对话形式,发问者出语冷静,而答话者所答却炽烈如火,两者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富于艺术感染力。
C.“经霜后你才发现”是说事物只有经一番磨难,方见真理,方见真心。
D.小诗以物喻人,以物写情,以小喻大,富有想象力。
十三.对下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儿
韦锦
这儿很少刮风
一年只刮两次
一次刮半年
这儿刮的风很小
连一片秋叶也吹不下来
这儿没有树
这儿的阳光很充足
我们没来之前
白天里一点阴影也没有
我们在这儿干了几十年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