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且两点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图中如果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2)当t=3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个长度单位;(3)当点A表示的数是-3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表示的数;(4)若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请直接写出t的值.【答案】(1)-4(2)6(3)解:当点A为-3时,点P表示的数是-3+2t;(4)解:当点P在线段AB上时,AP=2PB,即2t=2(8−2t),解得,t=,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P=2PB,即2t=2(2t−8),解得,t=8,∴当t=或8秒时,点P到A的距离是点P到B的距离的2倍.【解析】【解答】解:(1)设点A表示的数是a,点B表示的数是b,则|a|+|b|=8,又|a|=|b|,∴|a|=4,∴a=−4,则点A表示的数是−4;( 2 )∵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t=3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分析】(1)设点A表示的数是a,点B表示的数是b,两点间的距离是8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即可判断得出答案;(2)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可得出答案;(3)由点A表示的数结合AP的长度,即可得出点P表示的数;(4)分当点P在线段AB上时,AP=2t,BP=(8-2t),根据AP=2P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P=2t,BP=(2t-8),根据 AP=2P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如图,有一根木棒MN放置在数轴上,它的两端M、N分别落在点A、B.将木棒在数轴上水平移动,当点M移动到点B时,点N所对应的数为20,当点N移动到点A时,点M所对应的数为5.(单位:cm)由此可得,木棒长为__________cm.借助上述方法解决问题:一天,美羊羊去问村长爷爷的年龄,村长爷爷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40年才出生呢,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经是老寿星了,116岁了,哈哈!”美羊羊纳闷,村长爷爷到底是多少岁?(1)请你画出示意图,求出村长爷爷和美羊羊现在的年龄.(2)若羊村中的小羊均与美羊羊同岁,老羊均与村长爷爷同岁。

灰太狼计划为全家抓5只羊,综合考虑口感和生长周期等因素,决定所抓羊的年龄之和不超过112岁且高于34岁。

请问灰太狼有几种抓羊方案?【答案】(1)解:如图:点A表示美羊羊现在的年龄,点B表示村长爷爷现在的年龄,木棒MN的两端分别落在点A、B.由题意可知,当点N移动到点A时,点M所对应的数为-40,当点M移动到点B时,点N 所对应的数为116.可求MN=52.所以点A所对应的数为12,点B所对应的数为64.即美羊羊今年12岁,村长爷爷今年64岁.(2)解:设抓小羊x只,则老羊为(5-x)只,依题意得:解得:,则x=4,或x=5,即抓四只小羊一只老羊或抓五只小羊【解析】【分析】(1)由数轴观察知三根木棒长是20-5=15(cm),则此木棒长为5cm;(2)在求村长爷爷年龄时,借助数轴,把美羊羊与村长爷爷的年龄差看做木棒MN,类似村长爷爷比美羊羊大时看做当N点移动到A点时,此时M点所对应的数为-40,美羊羊比村长爷爷大时看做当M点移动到B点时,此时N点所对应的数为116,所以可知爷爷比美羊羊大[116-(-40)]÷3=52,可知爷爷的年龄.(3)设抓小羊x只,则老羊为(5-x)只,根据“ 所抓羊的年龄之和不超过112岁且高于34岁”列不等式组,求解.3.(1)观察发现,,,……,.=1﹣=.=1﹣=.=________.(2)构建模型=________.(n为正整数)(3)拓展应用:① =________.② =________.③一个数的八分之一,二十四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八十分之一的和比这个数的四分之一小1,这个数是________.【答案】(1)(2)(3);;20.【解析】【解答】(1) ==1﹣=,故答案为:;(2) ==1﹣=,故答案为:;(3)①原式==1﹣=,故答案为:;②原式===1﹣=,故答案为:;③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得:( )x= x﹣1,整理得: x= x﹣1,去分母得:( )x=x﹣4,即(1﹣ )x=x﹣4,整理得: x=x﹣4,解得:x=20,答:这个数是20.【分析】(1)各项拆项后,计算即可求出值;(2)归纳总结得到一般性规律,写出即可;(3)①原式拆项后,计算即可求出值;②原式变形后拆项,计算即可求出值;③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4.已知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点B对应的数是一只小虫甲从点A出发,沿着数轴由A向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爬行,到B点运动停止;另一只小虫乙从点B出发,沿着数轴由B向A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爬行,到A点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1)若小虫乙到达A点后在数轴上继续作如下运动:第1次向左爬行2个单位,第2次向右爬行4个单位,第3次向左爬行6个单位,第4次向右爬行8个单位,,依此规律爬下去,求它第10次爬行后,所停点对应的数:(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甲、乙的距离S;(3)当甲、乙相距40个单位长度时,求运动时间t;(4)若点Q是线段BA延长线上一点,QB的中点为M,QA的三等分点为N,当点Q运动时,探究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第10次爬行所对应的数为(2)解:当甲、乙相遇时,秒时,甲、乙相遇;当甲到达B点是,秒;当乙到达A点时,秒;①当时,甲、乙距离;②当时,甲、乙距离;③当时,乙到达A点,此时甲、乙距离 .(3)解: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综上,运动时间t为,或20.(4)解:设点Q对应的数是a,则M表示的数是,①当N为靠近Q点三等分点时,N表示的数是,,故当N为靠近Q点三等分点时,是定值,定值为20;②当N为靠近A点三等分点时,N表示的数是,,故当N为靠近A点三等分点时,不是定值.【解析】【分析】(1)向左爬行用减法,向右爬行用加法,列出式子求出结果即可;(2)分三种情况,相遇前、相遇后和乙到达A点后,分别在数轴上找出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即可;(3)借助第二问的结论,令求出t的值即可;(4)设点Q表示的数为a,用a的代数式表示出M和N表示的数,进而用t的式子表示出BN和QM的长,求出的值,如果结果中不含有a,则式子为定值;反之则不是定值.5.若有理数在数轴上的点位置如图所示:(1)判断代数式的符号;(2)化简:【答案】(1)解:因为所以(2)解:因为所以原式.【解析】【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可得答案;(2)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化简去掉绝对值,根据合并同类项,可得答案.6.如图,点A、B、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3、1、5。

动点P、Q同时出发,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A→B→A匀速运动回到点A停止运动.动点Q从点C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B向终点B匀速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到达点B时,点Q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当t=1时,求点P、Q之间的距离。

(3)当点P在A→B上运动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Q之间的距离。

(4)当点P、Q到点C的距离相等时,直接写出t的值。

【答案】(1)3(2)解:当t=1时,AP=4,CQ=1,PQ=1所以点P、Q之间的距离是1(3)解:点P在A→B上运动,且相遇时,4t=4+t,t= ,当0≤1≤ 时,PQ=4-3t当<1≤2时,PQ=3t-4(4)解:t= ,t= ,t= ,t=4【解析】【分析】先表示出运动t(s)点P经过的路程为4t,点Q经过的路程为t;P到达点B和终点A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s)、4(s),点Q到达点B所用的时间为4(s)。

(1)P到达点B用2(s),此时CQ=2,故可求;(2)当t=1时,求出线段AP、CQ,故可求PQ;(3)先由AP=AC+CQ求出点P、Q相遇时的时间,然后分0≤t≤和≤t≤2两种情况求解即可;(4)利用PC=PQ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数轴是学习有理数的一种重要工具,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这样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例如,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这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表示;在数轴上,有理数3与1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1|=2;在数轴上,有理数5与−2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2)|=7;在数轴上,有理数−2与3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3|=5;在数轴上,有理数−8与−5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5)|=3;……如图1,在数轴上有理数a对应的点为点A,有理数b对应的点为点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或|b−a|,记为|AB|=|a−b|=|b−a|.(1)数轴上有理数−10与−5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_;数轴上有理数x与−5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含x的式子表示为________;若数轴上有理数x与−1对应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AB|=2,则x等于________;(2)如图2,点M,N,P是数轴上的三点,点M表示的数为4,点N表示的数为−2,动点P表示的数为x.①若点P在点M,N之间,则|x+2|+|x−4|=________;若|x+2|+|x−4|═10,则x=________;②根据阅读材料及上述各题的解答方法,|x+2|+|x|+|x−2|+|x−4|的最小值等于________ .【答案】(1)5;x+5;1或−3(2)6;6或−4;8【解析】【解答】(1)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数轴上有理数−10与−5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5;数轴上有理数x与−5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含x的式子表示为|x+5|;A,B之间的距离|AB|=2,则x等于1或−3,(2)①若点P在点M,N之间,则|x+2|+|x−4|=6;若|x+2|+|x−4|═10,则x=6或−4;②|x+2|+|x|+|x−2|+|x−4|的最小值,即x与4,2,0,−4之间距离和最小,这个最小值=4−(−4)=8.故答案为:5,|x+5|,1或−3;6,6或−4,8.【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数轴上有理数-10与-5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5;数轴上有理数x与-5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含x的式子表示为|x+5|;若数轴上有理数x 与-1对应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AB|=2,则x等于1或-3;(2)①若点P在点M,N之间,则|x+2|+|x-4|=6;若|x+2|+|x-4|═10,则x=6或-4;②|x+2|+|x|+|x-2|+|x-4|的最小值,这个最小值=4-(-2)=6.8.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相应两数差的绝对值,即: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a、b,这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 ,如:表示数1与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表示数-2与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 .(借助数轴,画出图形,写出过程)(1)数轴上表示2和7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数轴上表示3和-6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2)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M和N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如果|MN|,则x为________;(3)当式子: |x+2|+|x-3|+|x-4| 取最小值时,x的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1)|2-7|=5;|3-(-6)|=9(2)|x+2|;-8或4(3)3;6【解析】【解答】解:(1)数轴上表示2和7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7|=5;数轴上表示-3和-6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6)| =9;故答案为:5,9;(2)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M和N之间的距离是:|x+2|,如果|MN|=6,则|x+2|=6,∴x+2=±6,解得:x=4或x=-8,故答案为:|x+2|,4或-8;(3)|x+2|+|x-3|+|x-4|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2、3、4的三点的距离之和,显然只有当x=3时,取到最小值;∴当x=3时,最小值为:;【分析】(1)和(2)主要是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相对应两数差的绝对值或直接让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进行计算;(3)结合数轴和两点间的距离进行分析.9.如图,已知点A、B、C是数轴上三点,O为原点,点A表示的数为-12,点B表示的数为8,点C为线段AB的中点.(1)数轴上点C表示的数是________;(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当P、Q相遇时,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①当t为何值时,点O恰好是PQ的中点;②当t为何值时,点P、Q、C三个点中恰好有一个点是以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三等分点(三等分点是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三等分的点).(直接写出结果)【答案】(1)-2(2)解:①设t秒后点O恰好是PQ的中点.根据题意t秒后,点由题意,得-12+2t=-(8-t)解得,t=4;即4秒时,点O恰好是PQ的中点.②当点C为PQ的三等分点时PC=2QC或QC=2PC,∵PC=10-2t,QC=10-t,所以10-2t=2(10-t)或10-t=2(10-2t)解得t= ;当点P为CQ的三等分点时(t>4)PC=2QP或QP=2PC∵PC=-10+2t,PQ=20-3t∴-10+2t=2(20-3t)或20-3t=2(-10+2t)解得t= 或t= ;当点Q为CP的三等分点时PQ=2CQ或QC=2PQ∵当P、Q相遇时,两点都停止运动∴此情况不成立.综上,t= 秒时,三个点中恰好有一个点是以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三等分点【解析】【解答】(1)解:∵点A表示的数为-12,点B表示的数为8,点C为线段AB 的中点.∴点C表示的数为:故答案为:-2【分析】(1)利用中点公式计算即可;(2)①用t表示OP,OQ,根据OP=OQ列方程求解;②分别以P、Q、C为三等分点,分类讨论.10.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是-8,B点表示的数是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