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5企业合并PPT课件

45企业合并PPT课件


二、企业合并的方式
(一)按合并的法律形式分类 吸收合并 创立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控股合并
控股合并的优势
1、合并成本低。控股合并只需购买控制股权,无 需购买全部股份,从而控股合并花费的成本较少, 同时也达到了控制的目的。 2、合并容易进行。控股合并无需同被合并方管理 当局签订任何正式的协议,相对来说,合并较易 进行。 3、风险较低。控股合并下各合并方仍保持各自独 立的法律主体地位,由于企业承担有限法律责任, 合并一方在破产或发生财务危机时,其他方受到 的牵连较少,因此,控股合并风险较低。
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的关系 参见图 4-1。
按 长
影 期
响 股
程 权
度 投
分 资

控制 共同控制
对子公司投资 对合营企业投资
企业合 并形成 的投资
控股合并 吸收合并
重大影响
对联营企业投资
重大影响以下
新设合并
非企业合并 形成的投资
按合
并后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日取得对其他 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为合并方,参与合 并的其他企业为被合并方。这里的“合并日”, 是指合并方实际取得对被合并方控制权的日期。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购买日取得对其 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为购买方,参与 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购买方。这里的“购买 日”,是指合并方实际取得对被合并方控制权 的日期。
(2)企业合并的实质是取得控制权。 这种“控制权”有两种表现形式:在吸收合并或新 设合并下,这个“控制权”表现为取得被合并方 (或被购买方)的净资产;在控股合并下,这个 “控制权”表现为取得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 股权。
(3)企业合并的性质是一项交易或一个 事项。企业合并是一项交易还是一个事项, 这实际上是关于企业合并性质的认识问题, 对此学术界有不同观点。这一问题关系到 企业合并中计量属性的选择:如果把企业 合并看作一项“交易”,那么应该采用公 允价值进行计量;如果把企业合并看作一 个“事项”,那么应当使用账面价值进行 企业合并的确认与计量。

主体

法律

形式

分类

图 4-1 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关系简图
企业合并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合并时,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即如何 对合并“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与计量。
(2)合并以后的会计处理。在吸收合并和 创立合并下,合并后只存在单一的法律主体和会 计主体,合并后的会计处理问题仍然属于传统财 务会计的范畴,没有新的会计问题出现;但控股 合并则不同,控股合并并不改变母公司、子公司 各自的法律地位,合并后它们仍为独立的法律主 体,进行账簿记录和报表编制,但是,由于母、 子公司关系的存在,站在企业集团的角度看,为 了让报表的使用者了解企业集团的整体情况,还 要以企业集团为报告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制,控制时间通常在一年以上(含一年)。
企业之间的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 并,应综合构成企业合并交易的各方面情况,按照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同一 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发生在同一企业集团内部企 业之间的合并。除此之外,一般不作为同一控制下 的企业合并。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合并, 不应仅仅因为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国家控 制而将其作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方”,是指对参与合并企业在合并前后均 实施最终控制的投资者,通常指企业集团的母公 司等。“相同的多方”,通常是指根据投资者之 间的协议约定,在对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 行使表决权时发表一致意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投资者。
“最终控制”“控制并非暂时性”是与企业合并 的实质——取得“控制权”相关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直接控制的情况下,控制方对被控制方的控制 就是“最终控制” ;在存在间接控制的情况下, 间接控制方拥有对被控制方的“最终控制”权。 “控制并非暂时性”则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 前后较长的时间内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
银行存款等 (支付的合并费用)
银行存款等
(支
付的合并费用)
(二)按照企业合并所涉及的行业分类
横向合并 纵向合并 混合合并
(三)按照是否受同一方控制分类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 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这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 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企业合并。
企业合并按照法律形式的分类与 合并的账务处理
企业合并按照法律形式的分类与合并的账务处 理密切相关。在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中,由于 只剩下一个新的法律主体,新的主体获得被注 销企业的资产并承担其原有的债务,因此,合 并后存续的主体需要将被注销企业的净资产确 认入账,同时反映支付的合并对价和合并费用; 在控股合并中,参与合并的各方仍然作为独立 的法律主体亦即报告主体对外报告,母公司需 要反映的是其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第四章 企业合并
中 级会计学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4 投资
本章适用的会计准则
中国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
国际会计准则
《IFRS3——企业合并》
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
一、企业合并的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合 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 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1)企业合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强调单一的报告 主体。
第二节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购买法
一、购买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购买法(Purchase Method)假定企业合并是 一个企业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项 交易,与企业购置普通资产的交易不存在本质 的区别。由于购买普通商品通常是以商品的公 允价值计量的,因此,购买法要求按公允价值 反映被购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并将公允 价值体现在购买企业的账户和合并后的资产负 债表中,所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购买成 本的差额则确认为购买时所产生的商誉或计入 当期损益。
不同法律形式下企业合并的账务处理概要
不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合并
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合并
(吸收合并、新设合并)
(控股合并)
借:有关资产账户 贷:有关负债账户
借:长期股权投资
(取 得 的 净 资 产 )
贷:银行存款
(取得的股权)
银行存款 股本等
(支 付 的 合 并 对 价 )
股本等
(支 付 的 合 并 对 价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