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为有效规避、预防、控制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为更好的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
15.1 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识别社会稳定风险的形式包括影响社会治安、涉众经济案件、群众信访、破坏安全生产施工等形式。
一般情况下,项目社会稳定问题产生之初,其表现多是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数量零星,也比较缓和。
但随着事态发展,也有可能朝着反腐上访、越级信访、集体上访、进京上访等严重恶性社会稳定问题的方向发展,特殊情况下甚至发展为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蓄意破坏、群体性罢工、械斗、暴乱等群体性事件。
风险识别一般可选用对照表法、专家调查表以及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案例参照法、项目类比法等。
常见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政策规划和公众参与、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技术经济、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建设及运营管理等。
本项目采取对照表法对该项目风险进行识别。
根据识别,该项目存在政策规划及公众参与、经济社会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安全卫生与媒体舆情等5类,共12个主要社会风险因素。
具体见表15.1-1。
表15.1-1 拟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识别汇总表15.2 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分析该项目存在政策规划符合性及公众参与、征地拆迁及补偿、经济社会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安全卫生和媒体舆情等6类社会风险类别,其中包含立项审批程序、对周边交通的影响、水土流失等12个主要社会稳定风险因素。
一、政策规划及公众参与分析1、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前面章节分析拟建项目建设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0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修正本)、《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82号)、《关于加强二噁英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23号)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鲁环发[2009]80号)等山东省环保厅的有关要求,项目距离市区较远,不位于《鱼台县城市总体规划》之内。
根据相关规划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应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预审、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相关手续。
目前拟建项目前期已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用地说明(见本报告附件)。
同时,该项目已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其他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该项目因立项审批程序不符合规定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概率中等;若建设单位未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未按期取得相关审批文件,因立项审批程序发生社会稳定风险的影响程度较大。
2、公众参与性分析经过项目建设单位与项目主管部门努力,在基层政府的协助下,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公众意见调查期间,通过张贴公告等宣传方式,对本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宣传,同时采用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和意见及建议表的方式调查和当地公众对该项目建设所持的态度。
通过共同努力,该项目已与300多名当地群众、干部等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同时,项目前期通过张贴宣传资料、环评公示等方式与当地群众进行了间接交流,并对群众问题进行了回复。
但该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公众调查期间部分人员因不在其户口所在地,因而未被调查,部分未被调查人员可能对项目建设提出异议。
该项目前期准备期间及本次社会稳定风险工作期间,采取多种方式对项目建设进行了宣传,同时在项目主管部门及基层政府的协助下,完成了公众意见调查工作,公众意见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访者支持该项目建设。
受限于时间和当地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不利条件,调查覆盖率不高。
分析认为该项目因公众参与性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概率中等,影响程度中等。
二、征地拆迁及补偿分析该项目征地拆迁及补偿类风险因素主要为土地征用补偿金和地上附着物补偿。
根据调查,项目所在地400米内没有居民,项目用地为鱼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划定的存量建设用地,不涉及居民拆迁与农民土地征用补偿,用地已与鱼台县建设局签署转让协议。
因此,分析认为该项目因征地拆迁及补偿因素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概率较低,影响程度较小。
三、经济社会影响分析该项目经济社会影响类风险主要因素为对周边交通的影响和项目周边用地的规划控制。
1、周边交通的影响分析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类工程车辆路过周边地区时,如未注意行驶安全、减速慢行、杜绝超载超限,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影响周边交通的正常使用;该项目施工将增加附近道路的交通负荷,对附近居民出行造成影响。
如果影响期过长,程度较大,可能会引起周边群众的不满,甚至引起更大的社会风险。
同时,项目运营期间,生活垃圾运输车辆众多,若路线规划不合理,出现违章等现象,将增加道路交通运行量,并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分析认为该项目对周边交通的影响风险发生概率中等,影响程度中等。
2、项目周边用地的规划控制分析项目建成后周边400米范围内将不得规划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项目。
因此,分析认为该项目周边用地的规划控制风险发生概率较低,影响程度较小。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大气水体噪声、固废污染及水土流失、土壤污染三方面。
根据产生时期的不同,分为施工期与运行期。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场地平整、施工机械、车辆和人员践踏等活动造成土壤扰动和植被的破坏;施工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弃土,这些弃土如若处理不当,不仅破坏植被,还会加重水土流失;修建道路,要动用土石方,必将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土壤结构,取土及弃土措施如若不当,易引发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2、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运行期间的环境影响主要有:垃圾收集和运输中因未采用封闭运输方式,造成臭气散发或垃圾散落,对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项目生产运营中将产生烟尘、酸性气体、有机污染物(二噁英、呋喃等)等废气;垃圾渗沥液、垃圾卸料区冲洗排水、生活污水等废水;炉渣、炉灰等固废;以及噪声等环境影响因素。
各类环境影响因素若不采取的有效措施,不达标排放,可能造成土壤污染和环境污染。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同时,由于近年国内连续发生多起垃圾焚烧厂稳定事件,给项目建设造成了很大的舆论压力,当地民众对其产生的各项环境有害因素能否有效治理存在怀疑,若项目各项措施不到位,运营缺少有效监管将引发社会不稳定事件发生。
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风险发生概率中等,影响程度较大。
五、安全卫生分析该项目安全卫生类社会稳定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施工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火灾、爆炸等灾害及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
1、施工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垃圾焚烧项目施工工艺及技术已非常成熟,该项目建设单位拥有丰富的同类项目建设和经营经验,项目采用先进工艺技术。
同时,我国工程施工监管日益完善,项目建设将由资质合格、信誉度高的监理公司进行监督。
因此,大大提高了该项目施工安全水平,降低了卫生与职业健康因素的影响。
经估计,该项目施工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风险发生概率中等,影响程度中等。
2、火灾、爆炸等灾害垃圾焚烧项目若安全措施制定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监督不严格,可能引发烫伤、机械伤害、火灾、窒息等多种安全事故。
结合国内同类项目的运营管理经验,经估计,该项目火灾、爆炸等灾害风险发生概率中等,影响程度中等。
3、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该项目建设单位资金势力雄厚,管理制度完善。
在项目招标工作中,将认真考察施工单位管理模式及人员组成,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文明施工和人员管理。
但项目施工人员数量大、流动性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增加了管理难度。
综合考虑,该项目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引起的风险概率中等,影响程度中等。
六、媒体舆情分析该项目媒体舆情类风险因素主要为媒体舆论导向及其影响。
近年来,随着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增加,因项目前期申报不合规,未批先建;项目未征求公众意见;项目选址不合理;违规运营等事件偶有发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多次引起国内电台、报纸和网站等媒体的口诛笔伐,给垃圾焚烧类项目的立项、建设及运营带来很大压力。
因此,鱼台县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项目在前期筹划、建设及运营过程中若出现不合法、不合理、不合规等现象,经曝光后可能引起媒体舆论的质疑,导致公众反对。
15.3 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加强防范,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进行有效化解,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为维护社会稳定,应成立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工作组,以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化解社会稳定风险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1、群众支持问题风险化解措施在群众总体支持项目建设的前提下,针对群众较为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如环境保护、生态破坏等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重要关注点。
项目建设单位将协同主管部门及项目所在地基层政府,加强项目宣传工作,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宣传手段,让公众了解项目情况,并且尽量多安排当地民众到已建成项目参观、体验,增进对生活垃圾焚烧的认识。
持续开展公众调查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开通热线等方式了解公众意见,提高公众参与性。
(1)针对工程施工造成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不利影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措施,使不利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2)工程施工用工和建筑材料,尽可能吸纳和采用当地居民和材料,为地方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
(3)合理进行施工布置和作业程度,减少不利环境影响,减轻噪声扰民和扬(粉)尘对居民的影响。
(4)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同时,尽可能方便当地居民,改善当地其他基础设施条件,为当地建设带来一定贡献。
(5)针对当地特殊贫困人群实施帮扶措施,落实和解决群众较为关心的问题。
2、受损补偿问题风险化解措施征地过程中一是要严格按照法定征迁程序进行,各项手续需到位。
二是要积极做好群众的解释说服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做好和谐征地。
具体措施如下:(1)广泛深入宣传国家有关移民政策、法律法规和地方规定。
(2)对居民存在的疑问及时耐心解释和引导工作。
(3)保持居民反映和申诉渠道的畅通。
3、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问题风险化解措施考虑到项目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工程制定如下措施:施工单位加强工程车辆驾驶人员交通安全教育,施工车辆按指定线路行驶,在穿越村庄、人口密集区域要减速慢行;经过学校、市场、交通要道等人口密集区域,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现场交通安全管理;严禁超载、超限车辆上路,对大吨位车辆进出狭小的村道,要积极采取防范和完善措施,在工程车辆经过的道路应设置符合交通技术规范的标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