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5.2 区域可持续发展【思维导图】考点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考例导悟】例右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主干精讲】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1.问题判断(1) 湿润地区:植被破坏→产生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
(2)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水资源减少、产生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地荒漠化。
2.原因分析(1) 自然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降水特征、气温、风力等)、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植被覆盖率大小及地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2) 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如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乱采滥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要注意材料中的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等。
3.防治措施(1) 组织管理措施:如颁布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与管理,提高保护意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等。
(2) 工程措施:因地制宜。
(3) 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迁移应用】绿洲是干旱、沙漠化地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
下图为某区域绿洲生态系统剖面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发源区、流通区、形成区、外围区,其中戈壁对应的地区可能是A.发源区B.流通区C.形成区D.外围区2.如果图示区域大量开采煤炭,可能导致A.森林、草场萎缩B.地下径流增加C.沙漠面积扩大D.湖水盐度下降我国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为冲积性黄土母质在海浸母质上沉淀而成。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当地发展了“上农下渔”农业模式,即挖土成塘,注水养鱼,堆土成台,在上耕作。
图Ⅰ示意该三角洲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和底层土壤盐碱状况,图Ⅱ示意“上农下渔”的农业模式。
据此回答3~5题。
3.关于该三角洲盐碱地的分布特征,正确的是A.表层土壤含盐量低于底层含盐量B.灌木林含盐量高于乔木林含盐量C.三角洲滩涂裸地底层含盐量最高D.乔木林表层和底层含盐量差最大4.台田的盐碱程度一般比普通农田低,其原因可能是A.台田气温低,蒸发弱B.台田降水量大,利于排盐C.台田地下水埋藏较深D.台田土壤板结,盐分不易上升5.限制该三角洲“上农下渔”模式大面积推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土壤B.地形C.水源D.热量考点二区域资源开发【考例导悟】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 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 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 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 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主干精讲】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1.分析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类型、分布状况主要是分析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条件、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等。
2.评价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区域开发的条件,注意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3.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在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如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有过衰落经历,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品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量下降,或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加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
4.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主要有两大途径:(1)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2)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迁移应用】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
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
据此回答1~2题。
1.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B.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2.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A.资金不足B.交通不便C.气候恶劣D.氧气缺乏下面图Ⅰ是美国甲城市位置图,图Ⅱ是甲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Ⅱ中陷入困境的产业主要有A.炼铝、玻璃、精密仪表B.机器人制造、医疗、金融C.钢铁、煤炭、重型机械D.生物制药、计算机、教育4.甲城市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之后,钢铁技术服务业仍选址在该城市附近的原因不包括A.原有钢铁工业基础好B.技术条件好C.协作条件好D.发展新兴工业的需要考点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考例导悟】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右图为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 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 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主干精讲】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一般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2)2.解决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1) 开源: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2) 节流: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4.资源调配线路选择(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3)安全系数高;(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5.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经济效益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
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
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3) 生态效益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迁移应用】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
下图是2000~2014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
据此回答1~2题。
1.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B.重庆、四川C.珠江三角洲D.新疆、陕西2.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A.2002~2005年B.2005~2008年C.2008~2011年D.2011~2014年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
据此回答3~5题。
3.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B.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C.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4.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①地形崎岖,施工困难②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③投资巨大,工期长④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微专题区域能源开发【考例导悟】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 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 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 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 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思维导图】【主干精讲】1.区域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2.区域能源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能源问题往往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现从能源问题的表现、原因、后果及应对措施等答题思路归纳如下:区域能源问题表现能源数量方面:短缺能源利用方面: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结构:对某一能源尤其是对煤的消费量过大会带来环境问题,如引起大气污染、酸雨等,而以生物能消费为主则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原因能源分布:能源贫乏,如日本能源短缺能源结构:某种能源分布广,如中国煤炭丰富而石油紧缺能源利用:如我国由于技术水平限制,能源利用率低后果能源短缺会抑制经济发展,使经济缺乏活力;能源利用不合理会带来大气污染、酸雨等环境问题和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应对措施开源:开发新能源;加强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加强与能源输出国的合作节流: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迁移应用】2018年7月18日,我国首个10万千瓦级电池储能电站在江苏镇江正式并网投运。
这个大型的城市电网“充电宝”,只用两个月就建成了,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储能,用电高峰时释放电力。
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的是A.沿海火电基地B.南沙群岛C.内陆风电基地D.横断山区2.抽水蓄能电站与电池储能电站都具备将电能大规模储存起来的功能。
与抽水蓄能电站相比,电池储能电站A.发展潜力大B.选址要求高C.不易大规模推广D.建设周期长3.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的意义是A.为经济建设生产巨大电能B.将能源跨越时空进行分配调节C.增加电网运行的不稳定性D.有利于环保但没有经济效益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俗称“瓦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