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出猎的壮观场景,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式。

2、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范围内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感知全文内容,以激情朗读为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
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2、难点:词中用典的意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

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的中国文化就是一部诗歌史,词是诗的姐妹艺术,是中国诗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豪放派特点: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
辛弃疾为主。

婉约派特点: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温庭筠、李清照等。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豪放派代表词作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检查预习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二家、宋六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洵三父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2、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解题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出猎——词的题目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擎(qĺng)苍锦帽貂(diāo)裘(qiú)鬓微霜(bìn)千骑(j ì)酒酣(hān)何妨(fáng)遣(qiǎn)冯唐
2、师范读,注意停顿,标出节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齐读课文。

4、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下文注解,翻译全文。

(要求: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
声音要洪亮。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我暂且抒发少年的轻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

戴上锦帽,穿好貂裘,率领众多随从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百姓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骑马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尽情畅饮,心胸更觉开阔,鬓边略微增添了白发,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拿着符节到云中(赦免魏尚)?我应当使尽力气拉满彩绘的弓,向着西北方向望去,奋勇射向天狼星(西夏)。

四、研读分析、重点突破
1、上阙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2、下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上阕:描写出猎盛况。

下阕:抒发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

3、本词的诗眼是什么?(狂)上阕中作者的狂放姿态体现在哪些方面?
(太守出猎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4、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开张——豪壮)
5、他豪壮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纪已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五、归纳文章主旨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