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融资渠道探讨企业如何优化资本结构

从融资渠道探讨企业如何优化资本结构

从融资渠道探讨企业如何优化资本结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日趋多元化,资本结构的优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筹资决策中的核心问题。

不同资金来源的组合配置产生不同的资本结构,并导致不同的资金成本、利益冲突及财务风险,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价值。

如何通过融资行为使负债和股东权益保持合理比例,形成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不但是股东和债权人的共同目标,也是长久以来的焦点。

资本结构系指长期负债与权益(普通股、特别股、保留盈余)的分配情况。

最佳资本结构便是使股东财富最大或股价最大的资本结构,亦即使公司资金成本最小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

企业融资结构,或称资本结构,反映的是企业债务与股权的比例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偿债和再融资能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合理的融资结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使企业获得更大的自有资金收益率。

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公司自身因素和市场因素两方面。

市场因素包括市场竞争状况、银行贷款利率及贷款取得的难易程度、投资人或债权人的信心、证券市场的状况等。

公司自身因素包括资产结构、销售增长率和公司对融资方式的偏好等。

资产结构是指构成公司全部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全部资产中的比例。

有关的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资产结构严重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

一般而言,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公司,其流动负债比例大;固定资产比例大的公司,其长期负债比例高,或者其股东权益比例高。

在一定范围内,一个特定公司的固定成本是恒定的,其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也基本稳定,销售量越多,销售净利越大。

也就是说,在特定条件下,销售增长率越大,公司的盈利和获取现金的能力就越强。

这样,公司的内部积累在增强,公司对证券投资者的吸引力在增长。

无论是举债,还是发行股票,都比较容易融资。

当公司销售增长较快时,即使举债率高一点,也不会酿成大的财务风险。

不同的公司对融资方式的偏好是不相同的。

一般来说,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公司偏好举债;而稳健的公司则更偏好发行股票或增加利用保留盈余,注意防范财务风险。

相对而言,前者使公司呈现出负债率较高的资本结构,即负债型的资本结构;
后者使公司呈现股东权益率较高的资本结构,即净值型资本结构。

公司一般都采用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的组合,由此形成的资本结构一般称为“杠杆资本结构”,其杠杆比率即为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

因此,财务杠杆利益就成为衡量公司资本结构、评价公司负债经营的重要指标。

企业可以从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降低公司负债利率两条途径来优化资本结构。

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正财务杠杆利益的提高。

公司在追求高投资报酬率时,应注意投资报酬与经营风险的协调平衡。

负债利率与财务杠杆利益呈反方向变化,降低负债利率能增加财务杠杆利益。

公司应通过比较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条件和各种举债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公司生产经营所必需且利息成本较低的负债资金。

另外,公司还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还本付息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借款实际利率,根据企业资产配置的要求优化借款结构,在不增加筹资风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短期贷款。

公司在进行资本结构优化时实质上是确定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的比例。

一般情况下负债的资金成本总是低于权益资金的成本。

理想状态下,公司资金全部采用债务融资会是资金成本最低的选择。

但考虑到债务融资要承担利率风险、还款期限限制和代理成本,最优的资本结构应是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的结合。

理论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债务限度内,增加债务比例,不会增加公司总的资金成本。

但超过该限度后,市场竞争赋予公司更大的财务风险,使得负债和股东权益的资金成本都会上升,从而使资金来源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曲线呈现为“U”型,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最低点或最低区域对应的负债率,就是最经济的资本结构,理论上称之为“最佳”资本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