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狭义相对论习题5-1 洛仑兹变换中引入的参数γ及其倒数1/γ的大小直接体了三个重要的相对论效应—长度收缩、时间膨胀以及质量增加的显著程度。
计算 v/c= 0.0,0.1,0.5,0.9,0.99,0.999,0.9999,0.99999时的γ及其倒数的数值,以建立起对于相对论效应的定量认识。
解:5-2 静止的自由粒子-中子的平均寿命为15分钟,它自发的蜕变为电子,质子和中微子,试问一个中子必须以多大的平均最小速度离开太阳,才能在蜕变之前到达地球。
解:中子为S ’系,地球是S 系。
太阳与地球间的平均距离m 1110495.1r ×=s 900't =ΔQ t v r Δ≤Q,2c 2v 1't t −Δ=Δ∴ r 2c 2v 1't v t v ≥−Δ=Δc 2r 2't 2c 2r v ⋅+Δ≥ c 50.0v ≥∴004472.0 6070.223 99999.001414.0 7120.70 9999.004471.0 3660.22 999.01411.0 0888.7 99.04359.0 2942.2 9.08660.0 1547.1 5.00.1 0.1 0.01 c V γγ5-3 设K’系以恒定速率相对K 系沿XX’轴运动,在K 系中观察到有两个事件发生在某一地点,其时间间隔4.0秒,从K’系中观测到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6.0秒,试求从K’系测量到这两个事件的空间间隔是多少?解:同一地点不同时刻 s 0.6't ,s 0.4t =Δ=Δ即 2c 2v 1t't −Δ=Δ 2c 95 2v ;2v 2c 2c 49=⇒+=∴ 而在K’系中2c 2v 1)1vt x ('1x −−=2c 2v 1)2vt x ('2x −−=921'' 1.3410x x m −==× 不是同一点5-4 一火箭以0.8c 的相对速度经过地球朝月球飞去,(1) 按地球上的观察者来看,从地球到月球的旅程需多长时间?(2) 按火箭上的乘客来看,地-月距离多大?(3) 按火箭上乘客来看,这旅程需多长时间?解: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看: l 地-月=3.84×108m ,,c 8.0v =Q ()s 6.181038.081084.3v c t =×××==Δ∴ 对于火箭上的观察者来看,长度缩短:)m (8103.2l 6.0l 2c 2v 1l ×==−=′∴ )s (96.08108.08103.2v l t =××=′=′Δ∴5-5 一个质子得到了相当于它的静止能量100倍的动能,试求这个质子的速度和动量。
解: 2c 0m 100)2c 0m 2c 2v 12c 0m (2c 0m 2mc k E =−−=−= 2c 2v 11011−×=∴c 99995.0v =)1s m kg (171001.5v 2c 2v 10m p −⋅⋅−×=−=5-6 一个电子从静止开始,加速到0.1c 的速度,需要对它做多少功?速度从0.9c 加速到0.99c 又要做多少功?解:2c 0m )12c 2v 11(2c 0m 2mc W −−=−=)eV (91058.2)J (16101.4×=−×=2c 21v 112c 22v 11[2c 0m 2c 1m 2c 2m k E W −−−=−=Δ=)eV (61045.2)J (1310927.3×=−×=5-7*地球大气层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能平均值约为8.4×104焦耳/米2,(1)求太阳每分钟辐射的总能量;已知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1.5 × 1011米;(2)求每分钟太阳质量的减少量;(3)计算太阳在4 × 109年内的质量减少量所占的比率,这段时间间隔是太阳年龄的近似值。
解:因为地球大气层没分钟接收太阳能平均值为8.4×104J/m2,所以每秒钟接收太阳能1.4×103J/m2。
太阳辐射的总能量(每秒)为:5-7一列行进中的火车的车头和车尾遭一次雷,车上的人看来两次雷击是同时发生的,地面上的人看来是否同时?若不同时,何处雷击在先?答:雷电放电时,不同的电荷通过一定的闪电通道相互中和,产生强烈的光和热,发出的强光称之为“闪”,放出的热能使闪电通道周围的空气突然膨胀,产生极大的轰鸣声称之为“雷”。
所以我们认为雷电的放电后以光速传播。
由于车上的人看到两次雷击同时发生,所以放电源在车头和车尾之间。
在研究地面上的人看雷击过程的时候,首先我们要考察火车的行进速度:如果火车的速度远远小于光速,我们不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
那么,地面上的人看来,两次雷击也是同时发生的。
如果火车的速度非常非常地快,可以和光速相比拟,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
此时,两次雷击不是同时发生的。
此时与课上讨论的爱因斯坦火车中间闪光发出,何时到达车头和车尾类似。
由于雷电放电后火车在前进,因此车尾比车头先遭到雷击。
5-8 使用反证发说明垂直于相对运动方向的长度测量与运动无关的。
(提示:假设反命题成立,利用一个假想的物理过程说明结果的不可行性。
)答:假设垂直于运动方向的长度测量与运动有关。
一列火车静止时的高度为h0,以速度v 运动的火车的高度为hv 。
假设有一座与火车同高度的山洞,那么同样山洞静止时的高度为h0,以速度v 运动时的高度为hv 。
那么我们知道,当火车一非常缓慢的速度运动时,火车刚刚好可以通过山洞。
对于以高速v 运动的火车,如果垂直于运动方向的长度测量与运动有关,假设(1)运动的垂直高度变小,即hv< h0。
此时对于火车上的观察者来说,火车时静止的,而山洞是以速度-v 运动的,那么山洞的高度变成了hv ,而根据假设hv< h 。
,则在火车上的观察者看来,由于火车的高度高于山洞,所以火车不能通过山洞。
这与事实相违背。
(2)运动的垂直高度变大,即hv> h0。
此时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火车是运动的,告诉为hv ,而山洞是静止的,高度为h0。
而根据假设hv> h0,所以在地面观察者来看,火车高于山洞,所以火车不能通过山洞。
这与事实相违背。
综合(1)、(2),可知原假设“垂直于运动方向的长度测量与运动有关”是错误的。
231124 1.4104(1.510)E W r ππΔ=Δ⋅=×××2612813.9610() 2.3810(min )E J S J −−Δ=×⋅=×⋅5-9 垂直于相对运动方向长度测量与运动无关,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却又和运动有关呢?答:虽然垂直于相对运动方向上的长度测量与运动无关,但是由于时间的测量与运动有关,所以,垂直于运动方向上的速度分量与运动有关。
5-10 甲在以v 运动的K /坐标系中,在t /=0时测得处于静止的棒两端点的坐标为x1和x2,那么乙站在实验室参考系中,棒常是多少呢?有人说,x 1=γ(x 1′-vt′), x 2=γ(x 2′-vt′), 解得 x 2-x 1=l=γ(x 2′-x 1′)=γl′从而得出运动的棒看来变长了,你认为他错在那里?答:无论在任何坐标系中测量长度,必须是同时测量棒的两端。
而本题中乙并未在同一时间测量棒的两端。
5-11 在K 惯性系统中A 事件先于B 事件发生,在另一个惯性系K 中是否总是A 事件先于B 事件发生呢?在什么条件下,结论是肯定的?答:不一定。
在相对论近似下(惯性系K’相对于惯性系K 的速度与光速可以比拟),在惯性系k 中,事件A 先于事件B 发生,在另一惯性系K’中,可能事件A 和事件B 同时发生。
只有在非相对论近似下,事件A 也一定先于事件B 发生。
5-12 参见例5.3题,试讨论固有时间和固定长度与时间间隔s 之间的联系。
答:在某一参考系中,同一地点先后发生的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叫固有时间。
静止时测得的长度称为固有长度。
根据例 6.3,时空间隔:2/12212212212212])()()()([z z y y x x t t c s −−−−−−−=,其中,),,,(1111z y x t 和),,,(2222z y x t 分别为两事件的时空坐标。
分别选择两个参照系:参照系一,静止参照系,则固有长度为:2/12212212210])()()[(z z y y x x l −+−+−= 参照系二,运动参照系,相对于静止参照系的速度为v .设在此参照系中,这两个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那么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间隔为固有时间,即:v z z y y x x t t /])()()[(2/122122122121−+−+−=−=τ综合上述三公式,得时空间隔和固有长度以及固有时间之间的关系:202222l v c s −=τ5-13 试说明经典力学中的变质量 问题(如火箭问题)和相对论中的质量变化有何不同。
答:经典力学中的变质量与相对论中的质量变化是完全不同的,完全是两回事。
经典力学中,所谓的变质量,实际上质量并未变化,只是我们考察的部分质量发生了变化。
实际上是质量的转移问题。
而相对论中的质量变化,我们考察的是同样的物体,这个物体在速度不同时,具有不同的表观质量。
5-14 能把一个粒子加速到光速吗?为什么?答:不能。
对于真空中的粒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加速到光速。
光速是真空中粒子速度的极限。
如果粒子在真空中的速度达到光速,那么β=1,γ=1/0,也就是分母为0。
5-15 试说明普通炸弹和原子弹爆炸是碎片动能的来源有何不同。
答:普通炸弹爆炸时,炸弹碎片的动能来自于炸药的化学能;而原子弹爆炸时,炸弹碎片的动能来自于原子核系统的静质量的减少,即来自静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