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企业并购行为讲述案例

第六章:企业并购行为讲述案例



第三次并购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 “繁荣”时期,并在60年代后期形成高潮。 这次浪潮的主要方式是不同行业企业之间 的购并,即混合兼并。1966—1968年间, 横向兼并仅占7.7%,而混合兼并占81.6%。


这种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并不仅是执行反托 拉斯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企业为降低经 营风险,实行多元化经营的结果。
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
企业并购行为
本章主要内容:企业并购的主 要形式,横向并购、纵向并购、 混合并购的效率基础和福利效 应。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 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明确分析不 同并购形式的效率和福利判断。
第一节 企业并购概述
一、并购的概念 并购是企业扩大经济规模的一种重要方式, 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获得其他 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一)兼并(merger)
混合并购市场封锁 1、并购企业是否有能力形成显著的市场封 锁----是否有显著市场支配力; 2、并购企业是否有动机形成市场封锁---实行市场封锁是否会带来更高的利润; 3、市场封锁策略是否对竞争造成显著损害, 只有足够多部分受到封锁影响,才需要考虑 制衡如买者支配力、市场准入等。

案例: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案例分析



(5)美国第一洲际银行以103亿美元并购第
一商业银行,其交易额创美国银行并购的最
高纪录。

(6)1998年5月7日,世界汽车工业两大巨头
德国奔驰集团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宣布合并
为“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成为最
具轰动性的新闻。这一合并行动所涉及的市
场金额高达920亿美元,堪称是有史以来规模
三、横向并购的福利权衡
第三节

纵向并购
一、节省交易费用 二、消除纵向价格扭曲 在纵向序列垄断的市场结构下,由于上游 生产企业和下游零售企业在决策时只考虑 各自的利润最大化决策,而不是纵向结构 的利润最大化,各自在边际成本的基础上 进行加价,上下游企业之间出现“双重加 成”问题,会导致高价格和低产量。

所谓兼并含有吞并、吸收、合并之意。 (二)收购(acquisition) 对企业的资产和股份的购买行为 。
二、并购的类型

1、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的并购活动, 即一种竞争者之间的并购 。

2、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指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
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第二次并购浪潮: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 世纪20年代。 这次并购浪潮的主要形式是纵向兼并,即 产品生产过程中处于两个相邻生产阶段上

的企业的兼并,如在制铜工业中,铜冶炼
企业与铜加工企业之间的兼并。

企业家通过通过纵向联合可以避免相关的 联络费用和各种形式的交易成本 。
四、实现市场封锁

纵向并购还会明显出于限制竞争的动机,即 产生市场封锁效应。
市场封锁是指实际或者潜在竞争对手对于供 给方或用户的介入受到限制或者排除的情形, 由此导致并购主体增加市场支配力,从而提 高市场价格,损害消费者。

案例 两家计算机芯片供应商 两家计算机制造商 如果一家芯片制造商与一家计算机制造商并购。 剩下的芯片制造商处于市场垄断地位。 芯片制造商提高芯片批发价格(P>MC)。
3、混合并购 指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 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混合并购有 三种类型: 在相关产品市场上企业间的产品扩张型并 购。 对尚未渗透的地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进 行市场扩张型并购。 生产和经营彼此间毫无相关产品或服务的 企业间的纯粹的混合并购。 企业进行混合并购的目的是追求组合效应, 降低经营风险。



第四次并购浪潮规模之大令人瞠目。
1980—1987年企业产权交易总数已突破2万起,平
均每起并购的交易额在1989年达4797.4万美元,10
亿美元以上的并购在1985年达37起。超级规模的并 购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屡见不鲜,最有代表性的有:

1984年3月,谢夫隆石油公司以133亿美元购进美国 第5大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 1986年初,壳牌石油公司以365亿美元购进美国贝 里奇石油公司的全部资产;
先进的技术、专业化分工等)

2、企业横向并购会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企业规
模经济—多工厂企业的经济性。(管理费用分摊 、营销资源的综合利用、原材料购入的批量采购 、融资能力的提高)

(二)管理协同效应 管理协同效应是指当两个管理能力具有差
别的企业发生并购之后,合并企业将受到
强管理能力企业的影响,表现出大于两个

三、西方企业并购的演进 第一次并购浪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其高峰时期为1898-1903年。 从1895年到1904年,约有3000家企业在横 向兼并中消失,其中包含5家以上企业的合 并占75%,包含10家以上企业的合并占25 %。美国钢铁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美 国橡胶公司、杜邦公司等著名大公司都在 这次浪潮中崛起

UPP测试法



两个出售差异性产品的企业并购之后,企业可能单方 面地提高价格并能保持盈利,这是因为并购一方的产 品因涨价而导致销售损失可能只是转移到并购另一方 的产品上。 转移率:因第一种产品价格的一次上涨而导致的转移 到第二种产品上的那部分销售比例,即消费者将并购 另一方的产品作为替代而产生的销售损失比例。 高转移率就可以说明发生单边效应的可能性越大。 在差异性产品市场的并购案件中,执法部门可能更多 地依赖转移销售额的价值来判断单边价格效应,如果 转移销售额的价值较小,则产生显著单边价格效应的 可能性就不大。


1985年底,通用电气公司以60亿美元买下美国无线
电公司。
第五次并购浪潮: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 直延续至今。 主要原因: 一是科学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的突破为并 购活动创造了很多机会; 二是政府反托拉斯政策的转变为“强强联 合”打开了方便之门。 主要特点: 规模极大;跨国并购占了很大的比重;横 向与纵向并购剥离并存;并购的支付手段 是股票。
最大的工业合并。
第二节ຫໍສະໝຸດ 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企业扩张的一种基本形式,企 业间通过实施横向并购,能够充分利用并 购后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来扩大市场竞争 力,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目的。
一、横向并购的效率效应

(一)规模经济效应 1、企业横向并购会引起工厂规模的扩大,从而
产生工厂规模经济—大工厂的经济性。(使用更

2、企业在若干不同的领域内经营 ,其中 某个领域或行业经营失败时,可以通过其 他领域内的成功经营而得到补偿,从而使 整个企业的收益率得到保证。
三、混合并购的竞争效应 (一)潜在竞争理论 潜在竞争理论认为,如果没有企业之间的并 购,参与并购的企业很有可能独立地或者通过 购买一个小企业的方式进入市场。该企业的市 场进入会增加市场的竞争,降低现有市场集中 度;相反,如果该企业是通过购买市场上的一 个大企业而进入市场的,则进入竞争的积极作 用就没有了 ,因为这不仅消灭了一个潜在的 竞争者,而且还增强了在位企业的市场势力。


2、迅速有效地发现和惩罚背叛行为;
3、没有参加合谋协议的企业不会通过进入 来破坏合谋的成果。 (海尔通过一系列的并购,与美的、三洋 、惠而浦等实行价格合谋)

(二)单边限制竞争效应

单边限制竞争效应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可 能会使并购企业单方面地行使市场势力和 提高价格,减少消费者剩余。
影响单边市场势力的因素主要有: 1、市场集中度; 2、企业市场份额; 3、消费者转移供应商的能力; 4、进入条件。
单独企业管理能力总和的现象。

存在两个管理效率不同的企业时,横向兼 并有利于提高低效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横向并购的反竞争效应

(一)合谋促进效应 合谋促进效应理论认为,企业之间的并购 会促进企业之间更容易、更稳定和更有效 地协调行动,企业之间更有可能通过合谋 来提高价格。


成功的合谋需要三个条件: 1、确保协议得到遵守;

计算机制造商在批发价的基础上进行加价,消费 者面对比以前更高的价格。 此时,纵向并购明显地降低了社会福利。

纵向并购引起的封锁效应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1、并购可能妨碍了竞争对手获得重要的原料(原 料封锁),从而提高了下游竞争对手的成本; 武钢并购国外很多铁矿石企业,别的钢铁企业需要 铁矿石就必须到武钢来买矿。 原料封锁是否损害消费者利益:原材料成本的提高 是否会导致消费者承担更高的价格。 2、并购可能妨碍了竞争对手获得客户(客户封 锁),从而的对其上游竞争对手产生了封锁效果。 铁矿石企业将武钢、宝钢和鞍钢合并,导致其他的 铁矿石企业缺少需求方。

案例


在1964年,EI Paso Natural Gas和Penn Olin案 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次运用了潜在竞争理论。 EI Paso Natural Gas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天然气 供应市场占有50%左右的市场份额,另一家天然气 供应公司是周边各州除EI Paso Natural Gas外的 唯一一个天然气供应商 ,该公司取得了另一家天 然气公司的股份和资产。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该并购虽然是市场扩大 性的混合并购,但两个当事人均具有进入对方市 场的可能性,该项并购伤害了市场竞争,并购为 非法。
第四次并购浪潮: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 年代末并在80年代形成高潮。 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和混合兼并多种形式 并存; 出现了小企业并购大企业的形式; 并购与反并购斗争的日益激烈; 跨国并购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跨国兼并的目的往往是获得新 技术、矿物原料、开拓国际市场和多元化 经营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