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标准有胶带试验测定附着力1、范围1.1 本方法涉及评定漆膜对金属附着力的步骤。
即在做有切口的漆膜上贴上并撕下压敏胶带。
1.2 方法A主要是用于施工现场,方法B用于实验室更为适用于比(125μm)更厚的漆膜。
1.3 用这此方法只能来确定涂层对底材的附着力是否能满足通常要求的水平,不能用来较高水平的附着力鉴定,这中鉴定需要更先进的测定方法。
1.4 在多涂层休系中,涂层之间也会出现附着力破坏的情况,以致无法测定涂层体系对材的附着力。
2、可采用的资料2.1 ASTM标准D609《试验色漆、清漆、喷漆和有关产品用钢板的制备》2,D838《在试板上制备色漆、清漆、喷漆及有关产品均匀厚度漆膜》、D1000《电绝缘用压敏粘附胶带的试验》,D1780《涂漆用铝和铝合金表面处理的推荐作法标准》、D2092《涂漆用镀锌钢表面处理的推荐作法标准》。
3、方法摘要3.1 方法A—在漆膜上切出一个“×”字,一直划到底,将压敏胶带贴在切口上,然后撕下,按照0至5的等级,定性地评定附着力。
3.2 方法B—在漆膜上,切出每个方向是6条或11条切口的格子图形,并一直切到底,将压敏胶带巾在格子上,并用与文字说明和图示做对比的方法来评定附着力。
将压敏带巾在格子上,然后撕下,并用与文字说明和图示作对比的方法来评定附着力。
方法A—“×”切口胶带试验。
4、仪器和材料4.1 切割工具—锋快的刀片、手术刀、小刀或其他切割装置。
刀刃必须完好这一点特别重要。
4.2 切割导向器—确保得到直线切口的钢质或其他硬金属直尺。
4.3 胶带—lin(25mm)宽,半透明压敏带,按照方法D1000试验时,具有的附着力强度为36±0.25Oz/in宽度(40±0.8g/m),在十二个月以内,附着力的变化不大于其平均值的5%,据称树脂和100%的生橡校构成的粘合剂符合这此特性,胶带的背村可由纤维强醋酸纤维未增塑的聚乙或聚酯薄膜构成。
4.4 铅笔顶端的橡皮擦。
4.5 照明设备—用光源来检查所做的切口是否透过漆膜达到底材。
5、试验样板5.1 本方法在现场使用时,要评定附着力的样板是涂漆构件或涂漆制品。
5.2 实验室使用时,要把待试验的材料涂在板上以测定附着力,板的成分和表面状态应符合附着力的要求。
注:1.方法D609,推荐作法标准D1730和D2092中,介绍了适用的试验板和表面处理方法。
2.涂漆应按照方法D823或买卖双方商定的方法进行。
3.若有要求或规定,那么进行胶带试验之前,涂漆的试验样板要先进行浸水,盐雾或高湿处理。
处理的条件和时间决定于涂层的最终用涂或由买卖双方商定。
6、步骤6.1 挑先一个没有缺陷或较少表面缺陷的区域。
在现场试验,要确保表面清洁和干燥,温度或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胶带涂层的附着力。
6.2 在膜上做两道切口,每道约1.5in(40mm)长,两道切口以30°至45°较小的角在其中心附近相交。
做切口时,使用直尺并用均匀透过涂层一直切到底村上。
6.3为了确保漆膜己切透,可用金属材上的炮反射检查切口。
如果没有达到底材,那么要在另一个不同的位置,另切一个“×”,不能加深原来的切口,因为那样会影响周围的附着力。
6.4 从卷筒上撕下整整两圈压敏胶带并扔掉,再以均匀的速度(即不要猛然一拉)撕下一长段胶带,并割下约3in(75㎜)和匠一段。
6.5 用胶带的中心放在切口的交点上,并沿着较小的角向同一方向延伸,用手指将切口区域内的胶带弄,然后用铅笔顶端上的橡皮平衡的磨擦。
透明胶带下的颜色可以用来表示胶带与膜是否己完全粘牢。
6.6 将90±30S的操作时间内,拿住胶带没有粘着的一端,并将其翻转到尽可能180°角的位置上。
迅速地(不要猛然一拉)将胶带撕下。
6.7 检查“×”切口区域,涂层从底材或与前一道涂层分离的情况下,并按照下面的等级评定附着力。
5A 没有剥落或脱离。
4A 沿着切口少许脱离。
3A 在任一边上,沿着大部分切口参差不齐地分离达1/16in(3.2mm)。
2A 在任一边上,沿着大部份切口参差不齐地分离达1/8in(3.2mm)。
1A 胶带下的“×”区域的大部份涂层分离。
0A 分离超过了“×”区域。
6.8 在每一块试板上的另个两个位置上重复试验。
对于大的构筑物,为了确保附着力的确定对整个表面具有代表性,要做足够的试验。
6.9 做了几次切口以后,要检查刀刃。
如果必要的话,要在使用之前,在细没石上轻轻磨掉不锋利的点或卷边。
不能使用带有撕裂漆膜的缺口或其毛病的切割刀。
7、报告7.1说明试验次数,平均值及范围峄于配套的涂层体系,要说明出现损坏的位置,即每一道涂层与底村之间,还是第一道涂层与第二道涂层之间等。
7.2 现场试验要说明被试验的构筑物或制品,试验时的位置和环境条件。
7.3 试验样板,要说明所用的底材、涂层类型,固化方法和试验时的环境条件。
8、精密度8.1 本方法在实验室之间的研究中,由六个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在具有较宽附着力范围内的三种涂层中的每一种涂层各三块样板上做同一个附着力测定、实验表明:一介实验室内的标准偏差为0.33,实验室之间的标准偏差为0.44。
依据为些标准偏差,利用下述准则,在置信度为95%的情况下来判定结果的可接受性。
8.1.1 重复性——假设整个一个大的表面上的附着力是均一的,那么同一个操作者两次测量所得的结果,若它们的差值大于一个等级,就应予以怀疑。
8.1.2 再现性——不同的操作人员得到的两个结果,每个结果为重复三次的平均数,如果它们的差值大于1.5个等级,就应予以怀疑。
方法B ——正交切口胶带试验。
9、仪器和材料9.1切割工具——锋快的刀、手术刀、小刀或具有15-30°的刀刀角,可以切出单一口或切出几条切口的其它切割工具(刀刃必须完好)。
9.2切割导向器——如果手工切割(与机械装置不同),则用钢质或其它硬金属直尺或型板以确保是到直线切口。
9.3尺——测量单条切口,分度为0.5㎜的回火钢尺。
9.4胶带,如4。
3中所规定的。
9.5铅笔顶端上的橡皮擦。
9.6照明装置——做单条和检查试验区域时,要用照明放大镜。
9.7放大镜——做单条切口和检查试验区域时,要用照明放大镜。
10 试验样板10.1如第5条中的介绍的。
11步骤11.1如果需要或经商定,在进行胶带试验之前,可对样板先做预备性试验(见注3),干燥或检验之后,挑选一个没有缺陷和表面缺陷较少的区域。
11.2将样板放在稳固的底板上,并在照明放大镜下,做平行的切口如下;11.2.1对于干膜厚度最高到2.0mil(μm),并包括2.0mil的涂层,除非另有商定的。
一般切口以1㎜的间隔隔开,做11条切口。
11.2.2对于干膜厚度在2.0mil(50μm)和5.0mil(125μm)之间的涂层,切口以2㎜的距离隔开,做六条切口。
超过5mil厚的涂层要使用方法A。
11.2.3所做的切口长约3/4in(20㎜)。
对切割工具要用力愉汉,使刀刃能碰到底材,以均匀的位移,切出透过膜而碰到底材的切口,借助导向仪依次做单条切口时,要把导向仪入在未切口的区域。
11.3做好要求的切口之后,用软刷或软纸轻轻地刷扫漆膜,以除去涂层上分离下来的碎片或小条。
11.4检查切削刀刃。
如果必要的话,要在细油石上轻轻磨掉不锋利的点或卷边。
并沿着与原切口成90°的方向,做另外数量的切口。
11.5如前所述,刷扫切口区域,并利用底材光的反射检查切口。
若没有碰到金属,则需不同的位置上另行切割。
11.6撕下整整两圈胶带甩掉。
用均匀的速度*(即不要猛铸一拉)撕下一长段胶带,并剪下约3in(75㎜)的一段。
11.7将胶带的中心部位放在格子是,并用手指将其在划格区铺平。
为了使胶还和膜接触好,用铅笔顶端的橡皮平稳地摩擦胶带,胶带下面的颜色可用来表示胶带是否与膜已完全粘牢了。
11.8在90±30s的操作时间内,拿住胶带没有粘着的一端,沿着与其原位置尽可能接近180º角的方向迅速(不要猛烈一拉)将胶带撕下。
11.9用照明放大镜检查格子区域涂层从底材或与前一道涂层分离的情况,按照下面的等级评定俯着力:5B切口的边完全平滑,格子上没有方格脱落。
4B在交叉点,有小的片状涂层脱落,损伤的区域小于5%。
3B沿着切口的边和方格部分有涂层脱落,损伤的区域为格子的15%~35%。
1B沿着切口的边,涂层长条式地剥落,并整个格子脱落,损伤的区域为格子的35%~65%。
0B剥落和脱落比较还差。
11.10在每一块实验板上,在两个另外的位置上重复实验。
12报告12.1说明实验的次数、平均值和范围,对于涂层体系,要说明破损出现的地方,即第一道涂层和底材之间,还是第一道涂层和第二道涂层之间等。
12.2说明使用的底材,涂层的类型及固化的方式。
13 精密度13.1以该方法的两组实验室之间的实验为基础,在其中的一组中,由六个实验室内的操作者具有较宽附着力范围的三种涂层中的每一种涂层各三块样板上做一个附着力测定;在另外一组中,六个实验室内的操作者在涂在两种其它涂层上的四种不同的涂料中的每一种各两块样板上作三次测定。
实验表明:同一个实验室内和实验室之间的综合标准偏差分别是0.37和0.7。
基于这些标准偏差,使用下述准则来判定结果合格的置信度水平可达95%。
13.1.1重复性——假设整个一个大的表面上的俯着力是均一的,那么同一个操作者两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差值大于一个等级,就应予以怀疑。
13.1.2在现性——不同的操作者所得到的两个结果,每个结果为二或三次重复测量平均值,如果它们的差值大于两个等级,就应予以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