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提纲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一、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观1、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多样性(条件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或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注意: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主观联系、臆造联系,忽视联系都是错误的。

③联系是客观的,不能创造和改变,但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主观臆造联系。

⑤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4、整体和部分。

(1)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的功能;部分居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

(2)联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②相互影响:A、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B、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C、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方法论:①应当树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总结: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5.系统与要素。

(1)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

(2)方法论要求: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注意:①在一定条件下,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之间以合理、有序的关系存在,就会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以欠佳的关系存在则反之。

③整体与部分和系统与要素都强调整体性,系统与要素侧重强调层次性、有序性、优化趋向。

二、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或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或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的趋势(途径)。

(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或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方法论:①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促使新事物成长壮大;②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总结: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坚持事物发展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4、发展的状态。

(1)内容:①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②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③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方法论: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②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地抓住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

③坚持适度的原则。

(要保持事物的性质,保持量变在一定范围内)总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坚持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注意:①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B、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C、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②事物发展道路曲折的原因:A、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B、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C、旧事物总是抵抗和扼杀新事物。

③发展(前进性、上升性)≠变化(位置变化、性质变化)≠运动(一般的变化)④质变(显著的变化、根本性质的变化)≠发展(向好的方面的质变)。

⑤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发展的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决定、关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三、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1、对立统一观点(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

①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统一体中;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③关系: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④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或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⑤方法论: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或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总结: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要求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或坚持全面的观点,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注意: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③哲学上的矛盾:辩证矛盾(共性)≠生活中的矛盾(个性)≠逻辑矛盾(自相矛盾)。

④哲学上所有的转化都是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⑤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2、普遍性和特殊性(1)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或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坚持全面的观点,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特殊性①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②表现: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③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含义: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B、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C、作用: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怎样: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

总结: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①实质:是矛盾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二者相互联结:A、普遍性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B、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C、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③方法论意义A、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B、要求我们掌握科学的认识秩序:特殊——一般——特殊;C、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抓典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等。

总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③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④方法论: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

(或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2)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方法论: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或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全面的观点)(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①坚持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

②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③关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要反对均衡论;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反对一点论。

④方法论: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注意:①物质、规律、联系、矛盾都具有客观性,都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但人们可以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认识和利用规律,建立具体的联系,解决具体的矛盾。

②矛盾时普遍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有激烈和缓和的状态,不能认为矛盾缓和时没有矛盾。

③矛盾和矛盾的普遍性:“总体上……;但(又、同时)……”。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论):“根据(基于)……,做……”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试点”、“借鉴经验”等⑥首先解决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⑧矛盾分析方法:A、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或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或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相统一的认识方法;D、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⑨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⑩坚持一分为二:分析矛盾的双方;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分析矛盾双方的基础上分清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四、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辩证否定观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已否定自已,自已发展自已。

(注意: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2.特点: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实质:“扬弃”。

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4.方法论: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紧密结合起来。

(1)既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外力的否定;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

(3)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