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第三章当代中国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教育有了新的 变化, 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当代 中国教育依据本国国情和世界教育发 展的趋向, 确立了新的教育目标, 建构起自身的教育制度体系, 并启动 与推进着教育体制改革。随着枟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010—2020 年)枠的颁行, 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二节 当代中国教育制度
二、当代中国的学制改革和教育基本制度 (二) 当代中国教育基本制度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 年4 月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 年6 月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义务教育是国 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 业。
1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 它对我们正确认识 与实施中国当代教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 邓小平关于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论述。
其二, 邓小平关于培养“四有新人” 的思想丰富了当代中国教育目的的内涵。
其三, 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 的思想开拓出我国当代教育针与教育目标的新 境界。
首先,国家教育发展的宏观规划必须依据并遵循总体教育方针与目的。 其次,社会各级各类教育都应该从各自的任务与培养目标出发深刻地体现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并实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正确地认识与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首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目标。 其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应正确认识与处理德育、智育、体育等各类教育之
3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 职业教育是对学生实施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二节 当代中国教育制度
二、当代中国的学制改革和教育基本制度
(二) 当代中国教育基本制度
4畅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国家授权批准的, 由实施教育考试机构承办的
国家教育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制度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国家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学 前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与目标。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和终 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2)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它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
(二)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是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内容。科学发展观是 进入新世纪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 方针。科学发展观对进一步深入认识和实施当代中国教育目的, 对促进教育 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新的指导意义。
其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进一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观的完整表述是: “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 面发展。”
其二,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深入理解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深 入理解当代中国教育目的提供了方法论。
其三,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
三、当代中国教育的立法
(一) 教育立法的含义与意义 教育法制建设的首要工作是教育立法。教育立法, 一般而言, 是指国家立
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有关教育法律的活动。 教育立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其一, 教育立法保障教育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其二, 教育立法赋予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以法律效力。 其三, 教育立法使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其四, 教育立法起着规范教育发展环境的作用。 其五, 教育立法起着规范教育管理的作用。
其一, 教育为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服务。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与为促进 先进生产力发展服务相一致。
其二, 教育为促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服务。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还需要深切 地体现为促进中国文化建设服务。
其三, 教育为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教育事业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一节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一节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
(二)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的另一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理论, 是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理论对于把握与实施当代中国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
间的关系。 最后,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与因材施教的统一。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二节 当代中国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其建立的基本依据
国家教育制度不是随意制定的, 它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教育制度建立 的基本依据是:
其一, 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 况。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一节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
三、当代中国教育目的的实施
(一) 对当代中国教育目的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1关于“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首先, 这一“必须” 是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 结。其次, “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的“ 现代化建设” 是一个综合概念。 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一种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服务。教育为现代化建设 服务需要处理好服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关系, 使之促进现代化各项建 设事业的协调发展。
一种考试制度。 5畅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学业证书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颁发的证明学生完成学业情况的凭 证。
6畅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教育督导制度是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给所属的教育部门, 对级人 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的制度。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二节 当代中国教育制度
(二) 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 变
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目的亦随社会的变革而变 革。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政治伦理功 能, 这也意味着教育的根本目 的是培养维护古代封建制的政 治秩序和伦理秩育序的人才。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一节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
二、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二节 当代中国教育制度
三、当代中国教育的立法
(二) 我国教育立法的主要进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 年2 月12 日第五届全国人 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这是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由最高权力机构制定的第一部专项教育法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年4 月12 日第六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这是我国根据 宪法制定的第一部专项教育法律
其二, 国家教育制度的建立, 又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反映出 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总要求。
其三, 教育制度的建立, 还要受到社会人口状况的制约, 同时受青少年的 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其四, 国家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依据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 同时借鉴外国教育制度的先进经验。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二节 当代中国教育制度
二、当代中国的学制改革和教育基本制度
(一) 当代中国的学制改革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随着革命秩序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育的发
展被提上议事日程, 学制改革也势在必行。
1951 年11 月1 日颁布了枟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它标志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1951 年学制的突出特点是: 学校教育面向工农, 让广大劳动人民及其子女都有 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 教育重视培养工农业生产的各种建设人才。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一节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
(二)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也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思 想, 对我们深入理解与实施我国教育目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上三大方面是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的。教育坚持两个“必须” 乃是着眼于培 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换言之, 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才就必须始终坚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一节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
(二)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的系统实施
1全面、系统地把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及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
1958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9 月公布的枟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 “现行的学制是需 要积极地和妥善地加以改革的, 各省、市、自治区的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学制积极进行典型试验, 并报告中央教育部。经过典型试验之后, 应当规定全国通行的学制。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二节 当代中国教育制度
二、当代中国的学制改革和教育基本制度 (二) 当代中国教育基本制度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 育
第一节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 第二节 当代中国教育制度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一节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
一、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 变
(一)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社会制约 性, 它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 平的制约, 受到社会政治经济 制度的制约, 同时还受到受教 育者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与要 求的制约。
1978 年以来, 中国教育事业朝着改革、开放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 中国的教育制度日臻完善。1995 年, 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得以颁 布与实施, 枟教育法枠对国家教育基本制度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